主持人:歡迎您繼續關注《海峽兩岸》。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胡錦濤在會上提出,凡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今天我們就中國大陸為臺商在大陸投資創造良好條件這一話題,邀請到了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的監事長丁錕華先生以及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的朱磊研究員。歡迎二位。首先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
“臺企聯”監事長丁錕華:主持人好。
社科院臺研所經濟室副主任 朱磊: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我們還是先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相關的背景情況,一起來看一看。
小片一:
近日,為了配合民進黨當局阻止臺商西進大陸的政策,很多親綠陣營的媒體經常刊登一些消息,散佈所謂的“投資大陸陷阱”、“十個臺商九個虧”之類的言論。對於這樣的言論,兩岸相關人士,尤其是臺商們都紛紛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台灣那些媒體的説法沒有根據,他們説,如果台灣投資大陸沒有錢賺,銀行不會貸款給臺商投資大陸,更不會出現到大陸投資臺商越來越多的情況。
以大陸的昆山為例,目前在昆山的台資企業有2900多家,在2007年將會達到3000家,在昆山的臺商投資總額佔到全大陸的九分之一。在昆山,投資電子産業的臺商更是表現優異,台灣10大筆記本廠商中有六家在昆山投資建廠,筆記本電腦産量佔全球産量的三分之一。
而台灣的《中國時報》曾經做過一份調查顯示。(2005年大陸臺商1000個大企業的營業收入合計近1萬億元人民幣,比2004年增長36%,相當於同年生産總值的三成五還多。關於臺商投資企業方面,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大型臺商經過一年的發展都出現了盈利。臺商1000家大型企業中有743家營業收入增長,其中增長率超過一倍的臺商達103家,超過50%的達228家。台灣媒體更是把這樣的業績稱為“暴發性增長”,説明大陸的總體經營環境有利於臺商發展。)
主持人:丁先生我首先想請問您,因為您本身就是一個臺商,而且您也是大陸臺企聯的負責人,您聽到“十個臺商九個虧”這樣的説法的時候您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什麼感想呢?
“臺企聯”監事長丁錕華:我覺得説法相當不確實,事實上很多在台灣包括民進黨執政的這些朋友,私下跟我們聊天,也知道説我們大陸這七萬多家台資企業這邊發展得相當不錯,我想可以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看。因為我在天津臺商協會工作了有8年的時間,我們在2005年我們對所有天津市的臺商有一個是否賺錢的調查,我們統計的結果是82.4%在天津投資的臺商是賺錢的,所以我覺得説報紙或媒體這些報道,我覺得有一些歪曲事實的感覺,跟實際的情況確實不一樣。
社科院臺研所經濟室副主任朱磊:這個問題我這麼看,就是説臺商是不是需要到大陸來投資是他一個經營策略的問題,那麼我們從現實的情況來看,70%以上的台灣上市商會公司都已經到大陸來投資了,這就意味著大部分大型的台灣企業他都會到大陸來投資,難道你能説他們在事先沒有做過市場調查,盲目地到大陸來投資嗎?這是不可能的,那麼我們從一些統計數據,去年我們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就是説台灣前50大企業集團他們的實力是很雄厚的,那麼在這50大度企業集團當中凡是到大陸投資都是賺錢的,而且我們找了一些指標來進行彙編分析,包括稅前利潤和每股盈餘,那麼從這些指標來看,到大陸投資數額越大,規模越大,它的盈利率,經營績效越好,所以我們從這樣一些統計數據和現實情況來看,説是到大陸來投資的臺商都是虧的明顯站不住腳。
主持人:丁先生最有發言權的,他本來就是一個臺上,那麼您的企業丁先生在這些年發展的狀況是怎麼樣的?
“臺企聯”監事長丁錕華:以我個人企業來講,我們在天津投資發展,事實上我們的獲利非常穩定,您剛剛提到在整個大陸臺商是否賺錢,我想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現在我們光是台資企業在香港排隊要上市的就有100多家企業,那麼另外來説像大陸經營房地産,金融或説剛剛我們朱老師講的所謂的電子什麼半導體這些,它的獲利率非常高,我以一個最傳統的數據説,哪怕所有的臺商在中國大陸只賺10%的凈利潤,那麼依據台灣陸委會的統計説我們在大陸將近一千億到一千五百億美金的投資,如果10%的話等於説我們臺商在整個大陸一年最少有一百億美金的凈利潤,我想這些數據可以推算一下説台灣朋友們在大陸投資到底賺錢比例是多少,大概可以算得出來。
小片二:
臺商張漢文先生出生在台灣一個製鞋世家。1991年他開始到廣東省東莞開設鞋廠,12年的時間裏,張先生的企業已經從一個只有300人的小廠發展到擁有4000人的集團,目前,張先生擁有7家公司,産業包括了製鞋、製衣、印刷,同時,張先生還擁有兩家酒店。
同期:臺商 張漢文:我來講吧,我來的時候,才一條生産線,大約投資了最多只有500萬人民幣一條生産線,工廠規模也只有200多個人,那麼做了一年多,情況也很好,所以馬上就是擴産,馬上就變成4條生産線了。
臺商謝坤宗:我的企業還好,從過去十幾年前到今天,增加了差不多15倍,已經增産了有15倍,可以説還是每年都在成長,效益上還是不錯。
臺商李瑞河先生,1935年成生在台灣。1993年開始在福建成立天福集團。現已在大陸擁有353家連鎖茶莊,並在世界各地設立連鎖機構。
李瑞河:當然了,當初我93年進來的時候,那個時候我58了,快要花甲之年了,我想我應該這十年內身體應該還可以,打拼才對了。所以這十年內我不敢太多的期望,就能夠超越台灣,因為台灣經營四十年才60家,我在大陸能夠開到100家,我就滿足了,也可以告慰家鄉的親友了。很想不到我用5年多的時間就超過100家了,當然我要利用這個機會乘勝追擊。所以十年,今年第十年,目前已經達到了353家的這個天福茗茶的專賣店。
在海峽兩岸,將其在祖國大陸奮鬥的成功者,講起企業從小到大不斷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及頂新集團。頂新集團在台灣原本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1988年,他們拿出3000多萬元人民幣開始投資大陸。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在大陸紅火的生意卻是從一碗“康師傅”方便麵開始的。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頂新集團擁有了150億人民幣的資産總額,在大陸建立了一個食品王國,其産品開始返銷台灣。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藤鴻年:我們在大陸已經108條方便麵生産線,我們一年在方便麵這個領域也已經可以銷售到將近65億包的方便麵。
上面提到的例子,只是臺商投資大陸的一個縮影。在大陸,我們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地方,如江蘇的昆山、上海的浦東等等,都是台灣投資的風水寶地。
1979年以後,特別是1987年以來,兩岸經貿關係逐步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以間接貿易和臺商投資大陸為主體,包括已興辦實業、科技交流、金融交流、人員培訓等為內容的多種形式並存的發展格局;兩岸經濟關係依存度逐步增加,互利互補的局面正在形成。
據報道,(到2006年11月底,臺商對大陸投資71414個,協議投資金額接近1000億美元。目前祖國大陸已成為台灣産業新的製造基地和重要利潤來源地。)
主持人:其實對於很多台灣的中小企業來説,他們現在也很願意到大陸來搶佔先機,可是他們可能在先天的實力上面還是有些不足,所以大陸在2005的年時候就推出了很多優惠臺商的政策,比如説2005的時候,國家發展銀行就提供了300億的臺商專項貸款,到2006年的時候華夏銀行又批了200醫的融資額度等等,那麼丁先生您覺得,像大陸政府提供這些幫助,對於臺商來説,對於他的發展來説,有沒有幫助?
“臺企聯”監事長丁錕華:這個幫助非常大,我想説主要要特別介紹台資企業一個結構問題,因為臺商在大陸投資它可能30%的錢是買了土地跟廠房,30%左右的錢是做設備的投資,30%左右是做所謂的流動資金,咱們大陸銀行一般貸款需要你不動産抵押,要廠房廠地。那恰恰台資在這方面是最弱的一環,那我們很多大陸企業原來可能是國有的,可能是鄉鎮企業,他的廠房場地很多,所以台資企業在大陸雖然他經營得非常好,可是像我剛才講你一千萬美金的投資,只有300萬美金是在廠房場地,依照大陸的貸款規範,50%的建築物的額度,60%土地的額度,所以你統統加起來最多只能貸到150萬美金,那麼這個跟你運作資金來説差很大的比例,所以台資企業在大陸當時的貸款難是我們碰到國最大的問題。這一次中央有譬如説國家開發行和華夏銀行的協作.
主持人:其實我想在大陸投資的臺商到底有沒有賺到錢,是用事實可以證明的,而不是民進黨當局一句話可以否認的,今天非常感謝二位嘉賓做客《海峽兩岸》的演播室為我們所做的分析,謝謝.
主持人:也感謝觀眾朋友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歡迎你繼續關注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的其他節目。
責編:韋梁春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