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2008感動中國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感動中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

CCTV.com  2008年11月11日 11:1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中央電視臺的“感動中國”活動已歷數年,每一年都由公眾評選出了他們心目中的“平民英雄”。2007年2月26日的頒獎會上,我們再度看到了來自公眾中的感人故事。

  雖然GDP的增長指數標誌著中國社會物質水平的提高,但人們不再僅僅滿足於經濟發展帶來的繁榮,而更加重視精神世界的富足。感動中國的活動告訴我們,不但一個人需要一點精神,這個社會也需要一點精神。

  這種精神正是來源於草根。無論是當年孤身支教的大學生,還是三十年照料孤寡老人的愛心大姐,在感動中國的過程中,他們不分老幼貴賤,都是以一個普通中國人的身份出現的。感動是普通人的情感,感動也是來源於普通人的衝擊。感動中國,首先就是在一種平等、自尊的語境下分享我們彼此的精神世界。在一個多元化的語境裏,情感是這個社會最基本的平等元素。在感動的那一刻,無論是老闆還是農民工,彼此之間沒有距離。

  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有令人感動的故事,更多的故事在我們今天的普通人中間發生。問題在於,我們需要創造一個友善和積極的氛圍,鼓勵更多的故事涌現出來。我們更注意到,2006年“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中,青島愛心群體的入選,實際上代表了這樣的一種趨勢。感動中國不是一個人的行為,而是一個群體甚至一個社會的責任。在這一方面,我們的社會仍然缺少一種合作的氛圍和激勵合作的機制。只有人們以一種協作的精神去關愛社會、激勵自己或者幫助他人,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放大精神世界的正效應。

  平等、合作、無私,這些是感動中國的基本要素,同時也是社會繁榮的基本保證。我們都記得評委會在給當選者的評語中説:“不管什麼時代,勞動者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同樣,不管什麼時代,讓這個社會多一些精神,多一些愛和信仰,也都是社會的不泯追求。那麼我們更希望這種從物質到精神的轉變,能夠更多地體現在社會轉型中。而追名逐利、不勞而獲、私欲橫行者自然無感動,也無法理解這個社會發展的趨勢。

  畢竟,今天中國社會的發展需要,已經遠遠超出了幾個感動中國人物所能涵蓋的範圍。我們只能説,他們代表了一個正在日益擴大的愛心群體,也代表了一個社會日益增長的愛的需要。如果從更加實際的角度來看,感動中國不僅僅是丁曉兵、孔祥瑞等人,而是他們背後更多無私付出和自我奮鬥的人。

  我們無法期待這個時代再産生多少個人英雄,因為這不是一個個體英雄的年代。但是我們可以期待每一個人在這個社會裏變成一個感動的符號。一個社會之所以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不僅僅在於它可以創造多少有形的財富,更在於它能夠讓多少人活得踏實,活得幸福。從這個意義上説,感動中國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周慶安 清華大學教師)

責編:陳昌娥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