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張曉群:“空中門診”傳播看得見的希望

CCTV.com  2008年01月04日 16:11  來源:新商報  

張曉群

    一部《生命的日記》鼓舞與腫瘤抗爭的萬千患者(肩)

    身兼醫生患者主持人三重身份

    “空中門診”傳播看得見的希望

    -新商報見習記者王俊 實習記者王博 攝

    每年十月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很多人認識這個活動,是從認識北京電視臺編導葉丹陽開始的。葉丹陽將鏡頭對準自己,拍攝紀錄片《乳房的故事》,成為中國拍攝乳腺癌患者患病經歷第一人。在大連,也有這樣一位走向媒體的乳腺癌患者,她參與製作的廣播節目《生命的日記》,真實記錄了自己患乳腺癌後的康復之路,通過電波鼓舞著萬千患者。她是解放軍210醫院的張曉群,她同時擁有三重身份——軍醫、曾經的乳腺癌患者、電臺公益主持人。在這個粉紅十月,張曉群在廣電中心的直播間外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一部《生命的日記》緩緩翻開。

    《生命的日記》播出後,直播間的電話幾乎被腫瘤患者和家屬打爆,自己非專業出身,節目卻意外被評選為遼寧省廣播電視獎一等獎。這讓張曉群意識到,整個社會在患者和醫生之間,似乎缺少了一個角色,那就是已康復的公益宣傳者。在重病泥潭中掙扎的人,和那些日益焦慮的家屬,需要看到一個陽光的康復者,觸摸到結結實實的希望。從此,張曉群帶著自己的故事走進廣播,成為主持人“楚?”。

    今年7月,張曉群開始在大連社區廣播中主持“空中門診”。節目只有半個小時,她卻十分較真兒。即使是全科醫生,對每一種疾病都了然于胸也並非易事。每次節目都有十幾個電話和數十個短信提問,大到腫瘤小到感冒,為了能準確答出每一位聽眾的提問,張曉群將專業醫書啃遍,每月從新華書店捧回最新的健康暢銷書,將前沿醫藥信息及時傳達給聽眾。為了聲音悅耳,她鑽研起《播音學》,業餘時間學習聲樂,“既準確又動聽,才對得起聽眾。”

    僅3個月時間,“空中門診”已在市民中頗具影響力了,她成了廣播裏的“私人醫生”。“我媽媽得了肺癌,手術後怎麼調養?”“我生孩子3個月後,手腕經常疼怎麼辦?”……問題涉及健康的方方面面,如果來不及回答,節目後趕緊電話解答。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患者的弟弟的呼救:“我姐姐得了乳腺癌,剛做了一個月化療,怎麼也想不開,她才37歲……”

    “我也是一名乳腺癌患者,我想見見她。”節目後,張曉群找到了這位女患者。“我那時化療吐得也挺厲害。”沒什麼大道理,拉過她的手,傾聽就是最有力的,女患者説:“看見你,就是活著的榜樣。”這讓張曉群為之一顫,更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節目開播以來,與“楚?醫生”保持電話短信往來的,就有近百人。張曉群發現,患者尤其是腫瘤患者,常糾結在心病中不能自拔。比如,有的患者説,覺得自己被踢出“正常人群”了,環顧四週,處處是同情的目光。張曉群則認為:“一場大病反能激發人的潛力,更努力去實現原來那些只敢想想的願望。”她自己就“因禍得福”,做播音主持、學聲樂,這些兒時就種下的願望,無一不是在患病康復後才實現的。她身邊的病友,不乏社會精英,並非偶然的是,很多人的成功之路,反而是疾病鋪就的。“因為經歷,所以珍惜,活一天就有一天的質量。”

    更多的乳腺癌患者,最難以逾越的是,身體的疤痕和缺失。“現在發達的科技可以彌補這一切,無論是化療後掉落的頭髮還是手術後受傷的胸膛,漂亮的假發、合適的義乳,都能幫你勇敢地邁出這一步。能戰勝疾病,為什麼不能熱愛自己的身體?”當那些和她有著同樣遭遇的病友,跳出肉體缺失的羈絆,熱烈地探討如何讓自己更健康優雅時,疾病不再可怕。“放一份真正的完整在心裏,不用擔心缺失任何東西。”

    大連廣播電臺調頻95.6兆赫 ,每個週一到週五的早晨9點,張曉群的聲音準時在城市的上空飄揚,她愉快地沉浸在健康宣傳者的角色中,以乳癌之身,喚起更多人對健康的珍視。

    ★張曉群語錄:

    放一份真正的完整在心裏,不用擔心缺失任何東西。因為經歷,所以珍惜,活一天就有一天的質量。

    《生命的日記》節選

    ★1988年10月7日早8:00,解放軍210醫院手術室

    手術臺上,等待病理切片需要40分鐘,如果良性,近乎中了大獎,傷口一縫,下床回家,如果惡性……我特意戴了手錶,那40分鐘無比漫長,不知曾有多少女人等待過這命運的判決。當同事們還在一旁緊張研究著如何通知我時,一個不了解情況的實習醫生推門而入:“左乳單純癌。”已是第3期,身為醫生,我知道病情的嚴重性,接受了左乳全切。

    ★1990年8月15日 治療中

    手術後突然裂開的刀口,3年還沒有長好。中毒性肝炎、帶狀皰疹不斷出現,竟然兩次被報病重。輾轉于醫院與家之間,一場大病讓生活只剩下一條路——漫長的掙扎。不願回憶痛苦,只是,生死之間的起伏讓人感悟:人不是為自己而活。不能讓白髮人送黑髮人,病好後回去還當醫生,不讓別人再受這個罪。

    ★1995年12月15日

    解放軍210醫院

    7年後,我又回來了。再次穿起白大褂,每天為院裏的醫生、家屬開處方,累,的確累,可這累都讓人高興。我仍然是一個被別人需要的人。

    大連《新商報》供稿

責編:陳昌娥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