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評選 > 正文
3月3日,在北京一所高校讀書的貧困學生馬志花(右)到全國人大會議中心看望曾經資助過她的全國人大代表丁曉蓮。(資料圖片 來源:新華社)
尊敬的感動中國2007評委:
我是中國礦業大學的一名學生,今天我能在這樣好的大學裏上學,全靠我的丁媽媽-——丁曉蓮同志,你她的幫助讓我順利讀完了高中,上了大學,它不僅給了我物質上的幫助,同時還給與我精神上的幫助,讓我獲得了新生,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我的丁媽媽吧。
十年前,西海固連續幾年大旱,顆粒無收,看著一些農村學生因家境貧寒而放棄學業,丁曉蓮決定騰出自家小院的幾間平房,免費讓那些既住不上校又租不起民房的貧困學生寄讀,第一年一下子就住了6個學生,最後有4個考上了大學。這幾間小平房就是現在的丁曉蓮濟學院。
十年來濟學院共資助學生164名,其中82人考上高等學府,14人已參加工作。十年對丁曉蓮來説:“少活了半輩子。”原本愛唱愛跳的丁曉蓮已經很多年沒唱過歌了,用她的話説,“滿腦子都是那些貧困的學生。”作為寧夏固原市國稅局一名普通的稅務幹部,丁曉蓮的生活本來就很清貧,但為了能讓這些學生安心讀書,她始終沒有要過他們一分錢房租,反而自己貼錢交水電費、為學生們準備一日三餐和生活必需品,還幫他們籌措學費。知道要來北京開會,丁曉蓮將家裏的米、面、蔬菜都準備足了,這才敢放心的來北京。就是這樣,丁曉蓮心裏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家裏的那些學生。
其實很多學生都是丁曉蓮自己找來的,很多次丁曉蓮獨自一人翻山越坎找到因貧困棄學在家的學生,苦口婆心做家長的工作、做學生的工作,最終將他們帶到濟學院,帶到一條截然不同的人生路上。丁曉蓮像母親一樣的關懷照顧著這些貧困學生,而最讓她內疚的就是對不起自己的母親和女兒。以前都是母親到固原來看曉蓮,年紀大了以後,母親很少來了,丁曉蓮自從辦起了濟學院,也很少有時間回去看看老母親,1998年80多歲的老母親去世,丁曉蓮連母親最後一面也沒有見著。每想起這件事,鄉親們責備的話語仍像刀子一樣割著丁曉蓮的心。
為了濟學院,丁曉蓮已經投入全部積蓄,幾乎傾家蕩産,實在沒有能力再為兩個女兒創造更多深造學習的機會。對女兒,丁曉蓮只有愧疚。
儘管如此,丁曉蓮還是咬緊了牙關“寧願黃牛掙死,不能把車撂下。”丁曉蓮圖什麼呢?“我自己就是被資助長大的,現在我為什麼不能幫幫別的貧困孩子呢?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他們渴望讀書的眼神。”
丁曉蓮的父親在她不到兩歲時去世,家裏六個孩子,生活非常艱苦,從小學到中學她都是受著鄉親和老師同學的資助。尤其是她的小學老師,一位從上海到寧夏的“支教”,他不但交給丁曉蓮知識,而且一直幫著曉蓮完成學業,教給她怎樣做人。丁曉蓮考上中學以後,老師還將自己的搪瓷臉盆和毛氈送給了丁曉蓮,這兩樣物品現在成了丁家的兩件寶貝,也正是這兩件物品一直激勵著丁曉蓮,要以百倍千倍回報給曾幫助過她的鄉親。
這僅僅是她的一個方面,對於她的事跡是很多很多的,現在她的事跡已經感動著我們周圍的好多人,因此我希望丁曉蓮同志能被評選為感動中國2007的候選人,請評委們考察吧,我們相信你們會評出最優秀的感動中國2007的傑出人物的。
責編:陳昌娥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