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石家莊5月31日電 (記者 牛琳)河北省文物局今日稱,邯鄲市文物部門日前在人民路西延工程邯鋼廢鋼處、百家村水泥廠、鋼渣廠等長約500米、寬約45米的路段內以及高達3至4米的建築垃圾、廢碴之下,勘探並搶救發掘戰國、兩漢、魏晉及唐代墓葬113座,車馬坑1座,出土文物1000余件(套)。
據悉,10座戰國墓均為土坑豎穴墓,口大底小,呈鬥狀。其中夫妻並穴墓3處6座,棺槨俱全。出土隨葬品有玉璜、玉片、瑪瑙環、水晶珠等飾品,及青銅劍、戈、車軎等兵器或車馬器,還有鼎、豆、壺、盤、匜等成組陶禮器。
87座漢墓中,有大型墓3座,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其中一墓道右前側還有一車馬坑,殉有兩馬一車。中型墓16座,小型墓68座。出土文物有玉璧、玉片、銅香爐、銅鏡、印章、五銖錢、鉛飾件,還有壺、罐、倉、灶、盆等眾多釉陶器或陶器。
11座魏晉墓皆屬合葬墓,形制較大,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墓門前有狹長斜坡式墓道。出土有銅鏡、五銖錢、玉飾件,以及罐、壺、倉、案、多子盒、耳杯、牛、車等大量陶器。
此外,5座唐墓均為洞室合葬墓,墓室呈方形,墓道為豎穴斜坡式。出土文物有青瓷壺、盤、碗,紅陶雙係罐,開元通寶錢等。
專家表示,邯鄲市西郊特別是趙邯鄲故城以西為古代墓葬分佈最為密集的區域,不僅很少有空白之地,而且不同時代的墓葬之間還存在著複雜的上下疊壓打破等關係,説明當時的人口非常稠密,經濟也較為繁榮。
據介紹,此次搶救發掘的大中型墓約佔墓葬總數的三分之一,是以往歷次發掘中很少發現的,這説明古代居民將本區域視為最理想的葬地。各時期不同形制墓葬結構及眾多精美文物的發現,對於研究邯鄲古代喪葬制度、文化習俗和手工藝水平等,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物專家表示,此次所發現的墓葬中,戰國墓相對較少,而以兩漢墓為主,並有較多的魏晉時期墓葬發現,這與過去所謂百家村一帶為戰國貴族墓葬分佈區的説法顯然是有出入的。因此,對於邯鄲西郊不同時代古墓葬的分區還有待重新研究和認識。(完)(河北分社牛琳採 陳國林簽發)
相關鏈結:
責編:李秀偉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