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的親歷:大學的校服

 

CCTV.com  2008年12月13日 07:2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改革開放30年新聞網

  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張超文)談到改革開放30年來自己最難忘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初大學畢業的陳小良談起了大學的校服。

  陳小良説:“我是1979年考入上海交大的,算是改革開放後的新三屆。一天,學校宣佈要做校服,而且是做西裝式的校服,於是在學校掀起一股校服熱。”

  從宿舍到食堂,同學們天天都在討論校服的事。讀了十幾年的書,從小學到中學,她一直渴望能穿上那些只在外國電影中才看到的校服。穿一身漂亮的校服坐在草地上讀書,是那時許多女學生的夢想,而直到改革開放上了大學,才有可能夢想成真。更何況當時,西裝更是街上絕少見到的服裝,學生們的激動心情可想而知。

  很快,學校聯絡到了上海最好的服裝店。做校服,在當時的上海也是新鮮事,服裝店高度重視,不但給每個同學量了尺寸,還專門派專家到交大來介紹西裝文化。什麼是H型服裝、X型服裝,還有什麼是標準化系列尺寸等等。這些知識,一時又成為女學生們熱心的話題。

  校服製作好了,學校考慮到學生的經濟狀況,沒有像現在的學校那樣要求人人必穿,只説自願。校服的定價是35元一套。當時的35元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一般工人一個月的工資,超過了許多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學生們天天去看樣品,心裏癢癢的,人人都難下決心。

  陳小良説:“我父母都是四五十年代畢業的大學生,家庭月收入有200多元,在班上算是高的,自己因此沒有助學金。父母收入雖然不少,但三個孩子同時都在上大學,全靠家裏供給,又要寄錢給老人,日子還是緊緊的。所以聽説一套校服要35元時,媽媽希望我不要買。”

  陸陸續續,班上有一半人買了校服。“看到同學們穿上新校服的瀟灑樣子,真讓人羨慕。”陳小良説,“後來父親知道了,悄悄從自己的‘小金庫’裏拿出35元錢寄給我,才圓了我的夢。當時我好感動,因為1978年父親隨政府代表團赴西歐考察,代表團為每個成員統一做了西裝。考察回國後,每個人可以用優惠價買下來。父親猶豫再三,還是沒舍得買,成了全家的一件憾事。我的校服就成了我們家有所有權的第一套西裝。”

  新校服,深藏青色,恰到好處的收腰和墊肩,國內當時很少採用的帶有滌成分的襯裏,光滑,質感好,穿着舒適。上裝的左胸部,是一個縫製上去的校徽。配上鮮紅的領帶,特別是女裝也配有領帶,讓人穿上精神煥發,走在街上可神氣了。

  買了校服的學生,把校服當成寶貝。放在箱子裏怕壓壞了,疊放在床上,怕沒形,怕落灰塵。最後,大家想出了辦法,就是在墻上釘個釘子,把校服用衣架撐好,再用塑料套或毛巾蓋好,挂在釘子上。平時,大家還捨不得天天穿,往往是當作大禮服,有了重要活動才穿上。當時不知道還有領帶夾,聚餐的時候,女生炒菜,男生過來幫忙,往往一彎腰,領帶進了油鍋就炸焦了,成了日後聚會的談資。畢業時,同學們全部穿着校服去南京路照畢業照,南京路上突然出現了30個身穿西裝校服的青年男女,立刻成為一道風景線,引得行人駐足圍觀。

  陳小良説:“30年過去了,我們的生活真是日新月異,校服、西服早已成為習以為常的服裝。但我仍然珍藏着當年的校服,看到它就使我想到過去的歲月,能時刻感到我們國家的發展和巨變。”

責編:李二慶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