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艾滋病患者坦言:死不可怕,歧視才可怕

 

CCTV.com  2008年11月28日 12: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大眾網  

  或許,再也沒有一種病人,會像他們那麼煎熬,僅僅因為他們感染的是艾滋病。

  2008年11月22日,在濟南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所會議室裏,聽幾位艾滋病患者談起他們曾經的生活、內心的掙扎以及即將到來的“121”世界艾滋病日裏的心願,每個人一再提到的無不是“怕”這“怕”那——“死的話我不怕,我就怕周圍的人知道了,日子過不下去。”

  相對於死,被歧視才是他們內心最大的顧忌。

  病人A:“連醫生護士都歧視我,社會註定不會接納我”

  “説實話,我這一段時間比較苦悶,一直希望能夠有個傾訴的窗口。”小A是個陽光的小夥子,一開口就不好意思地笑。“ 小阮熱線”的創辦人、濟南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阮師漫明白他的痛苦,“ 他最近耐藥了,正在找新的藥物,還好已經找到了,只要稍微等幾天新藥就能拿到。”

  小A接受藥物治療已有三年多的時間。“從2005年開始,一直不間斷地吃藥,治療效果也非常好。”讓小A感到自豪的是,雖然愛人當初已經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卻依然與自己結了婚,並冒險與自己生了一個美麗可愛的女兒。剛剛一歲多的女兒,健康、美麗,讓小A的生活看上去有滋有味。

  家庭生活的幸福圓滿,卻不能撫平他內心的痛苦。

  “最讓我難受的是去醫院。”小A坦言。有一次,去醫院查體需要抽血。考慮到醫護人員可能遇到的危險,小A悄悄告訴對方,自己是艾滋病人。接下來的情形卻出乎小A的意料,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當即給了他大大的一副冷臉。“你快走,別在我們這裡做檢查。”

  “看著醫生、護士歧視的目光,我知道,這個社會註定不會接納我了,因為我得的是艾滋病,而不是肝病、心臟病……”

  病人B:“最理想的狀態是看上去和大家一樣 ”

  他説,自己前幾天還剛剛去煙臺高校“ 現身説法” ,為在校大學生們講解艾滋病的預防知識。但他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真實名字,他為自己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雨軒”。

  雨軒是一名感染者,也是一名“最草根階層的志願者”。談話期間,他給我們一一派發名片,稱自己是“同伴教育的講師”。

  “同伴教育”是目前在艾滋病高危人群中開展防治艾滋病知識宣傳的一種模式,意為“讓同伴告訴同伴”。

  “前一段時間,我剛到青島、煙臺等地方的大學做了演講……平常給大學生講空洞的艾滋病知識,肯定都不願意聽,但像我這樣現身説法,效果一直很好。”雨軒説,只要是在濟南以外的地方,他敢於在公眾場所公佈自己的艾滋病毒感染者身份,包括接受電視媒體的採訪。

  但在濟南,他不敢。因為,他要生活在這裡。

  “平時我是最普通的,到了人堆裏,我就跟大家一樣,哪有病人的樣子?這是很理想的狀態。”為了保持這一種狀態,他必須有所隱瞞。同時,他也希望自己並不一無是處,該盡可能地幫幫大家才好。

  雨軒最大的擔心在於:“如果父母有一天知道了,該怎麼辦?”

  病人C:“死的話我不怕,就怕影響了周圍環境”

  現場,他是唯一一位老者。臉色發黑,烏鐵一般暗淡無光。年過七旬的他,已是三代之家的長輩。這註定了他的不同。作為一位長者,他最為擔心自己的病情一旦暴露,會讓已經成家的晚輩日子不好過,甚至被周圍的人們孤立。

  隱瞞自己的病情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濟南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所所長王美花,至今仍然清晰記得去醫院調查C的情形。當時C在省城一醫院住院,意外被查出可能是艾滋病人。院方當即通知了艾防所。

  “去了之後,我們設法把家屬全都支開了,然後才進入病房,與老人一對一進行了調查。”後來,老人的一位親人成了唯一的知情人。因為根據艾滋病防治管理條例的規定,艾滋病人若要接受藥物治療,必須有家屬同意。

  一晃三年過去了,至今,對於老人的病情,親朋好友之中依然只有一人知情。

  越是這樣,老人內心的痛苦愈發沉重。“有時,小孫女向我撲過來,找爺爺抱…… 我連摸她也不敢摸,雖然知道這樣不會傳染,可心裏還是難受得要命,生怕有一點意外!”

  老人的語氣裏有著無限的悔恨,淚珠在眼眶中閃轉。發病三年了,他甚至至今也沒有弄明白:自己究竟是怎樣感染了此病?除了病情本身,其他的都是猜測。

  久而久之,老人已不惦記這個,只惦記著如何讓孩子們不知道此事,直到自己把秘密帶進棺材。“死的話我不怕,我就怕周圍人都知道了,影響周圍關係、日子過不下去。”

  病人D:“珍惜生命,別傷害人”

  我們必須承認,幾乎每一個艾滋病人背後,都有一個堅強的支持者。比如小A的妻子,勇敢地與他結婚生子;比如小B,一個個同病相憐的“同伴”,彼此溫暖;比如病人C的那一位親人,三年來作為唯一的知情者,守口如瓶……

  病人D也一樣。今年9月份,一次就診過程,他被意外發現感染了艾滋病。“我媳婦先知道了,但也沒説什麼,就是鼓勵我好好吃藥、耐心治療,珍惜生命,別傷害人。”

  隨後,年邁的父母也平靜地接受了這一現實——至少在表面上,很平靜。這讓病人D感到很不安,他想,親人總該大哭一場、狠命鬧一場才好。

  “覺得對不住他們。”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病人D,年過而立,從未想過竟會遭此一棒。幸運的是,親人撫慰下的生活,並沒有從此失去寧靜。兩個月來,他每天像一日三餐一樣,按時吃藥;每月像例行功課一樣,悄悄地去防疫站領藥……生活繼續,工作依舊,病人D也終於平靜了心,接受了這突如其來的一切。

  “珍惜生命,別傷害人。”病人D説,這是愛人總跟他講的。

  “其實,就我們掌握的病人情況來看,每一個病人都很悲觀、痛苦。但他們實際上也有非常積極的一面,希望能有好的治療、渴望被社會認可接納、善良地給予別人幫助。”濟南市疾控中心艾防所負責艾滋病人管理的楊慧醫生説。

  談話結束的時候,有病人要跟艾防所的醫生合影留念。作為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陌生人,艾防所的醫生幾乎是每一個病人為數不多的“知心朋友”。醫生細心地提醒,“換一件衣服,你轉過身來留個背影吧……”

  那樣,縱是熟人也很難認出他是誰。(石念軍)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