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農民,幹廢品回收這一行兒20多年了,雖説幹的是不起眼的活兒,可依舊從中咂摸著幸福的滋味。
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吹進我們村那陣子,老百姓心裏那個恣兒呀,肚子吃飽了,衣服穿暖了,還逐漸有了余糧。1985年,我大爺瞅準了回收廢品可以賺錢,就與我一塊走街串巷。正值冬閒時節,我騎上家裏那輛破舊的“金鹿”出發了。吆喝一天下來,收到了幾斤從棉襖裏拆出來的破棉絮和幾雙補過幾次的舊膠底鞋,送到收購點上,賺了兩塊多錢。
1989年,我已經能回收到一些廢紙箱和一些舊的學生課本,每天能賺到10塊多錢。隨著每天收到的廢品不斷增多,我買上了腳蹬三輪車。1995年,我投資7000塊錢買回了“冒煙”的三輪車,將廢品回收的範圍擴大到了城市邊緣的一些村。除了廢紙箱、舊棉絮、啤酒瓶,我經常收到酸奶瓶、舊鐵鍬、舊自行車,還能收到舊黑白電視機呢!那幾年,農民富裕些了,買了彩電,第一代黑白電視開始被淘汰。
2000年,我在家中建起了廢品回收點,買上了福田汽車。從那年起,我家的啤酒瓶、塑料瓶、舊紙箱就常常堆成小山似的。前年,我又買了一輛更寬大的新型福田汽車,因為我回收到的廢品越來越多,有很多顧客打電話要求上門去拉舊冰櫃、洗衣機、油煙機等大物件。
如今,靠廢品回收我年收入怎麼也有個四五萬塊。我想,是黨的富民政策讓老百姓走上了小康路,才讓我這個“廢品王”在資源循環利用的鏈條上發家致富。
責編: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