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最後一跳驚艷逆轉 跳水小丫陳若琳再入一金

 

CCTV.com  2008年08月22日 08:1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雖然壓力巨大,但陳若琳的最後還是跳出100.30分的全場高分。

“當我入水時,我就感覺我會贏。”陳若琳賽後説。

  就在昨天晚上,中國跳水隊的小精靈陳若琳在水立方上演驚天大逆轉。在四輪後落後於加拿大老將埃米莉海曼斯1.65分的情況下,依靠最後完美一跳,拿下100.30分的全場最高分,並以10.65分的優勢反超海曼斯拿下冠軍,替中國隊重奪失去兩屆的女子10米跳臺冠軍。這枚金牌不僅令“中國日日有金”,同時,這也是中國跳水隊在北京奧運會上收穫的第7枚金牌,不僅超越雅典創造了奧運歷史之最,更延續了他們包攬8金之夢。

  這也是陳若琳在本屆奧運會上獲得的第二枚金牌,是繼郭晶晶後成為中國跳水隊的第二個雙冠王,也為中國代表團贏得本屆奧運會的第46枚金牌。海曼斯437.05分摘得銀牌,另一位中國小將王鑫429.90分獲得銅牌。

  曾經的心病

  女子10米跳臺曾經是中國跳水的一塊“自留地”,對中國跳水隊而言意義非凡。現任領隊周繼紅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就是在該項目上奪冠,為中國跳水項目在奧運會上實現了零的突破。之後,1988年、1992年和1996年連續3屆奧運會的這枚金牌都被中國姑娘獲得。但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隊都只拿了銀牌,女子10米跳臺金牌成為“夢之隊”的一塊心病。

   在半決賽中,陳若琳和王鑫分列第一和第三的位置晉級。她們需要提防的是以半決賽第二名晉級的墨西哥名將埃斯皮諾薩和第四名的加拿大老將海曼斯。整個比賽你追我趕,激烈非常。最後,這場女子10米臺的決賽就靠最後一跳定乾坤。

  預料之中:

  差距微弱 陳若琳領先

  首輪過後,陳若琳佔據頭名位置,先跳高難度的海曼斯落後2.2分暫居次席,王鑫和梅麗莎吳並列第三。

  第二輪,兩位中國小丫仍然選用同一動作——407C(向內翻騰三周半抱膝),難度系數為3.2,兩人均得分84.80分……

  兩輪過後,陳若琳170.30分繼續領跑,海曼斯則以0.6分之差繼續緊追,王鑫164.30分位佔第三。

  第三跳,王鑫和陳若琳都跳了3.2難度的6243D(臂立向後翻騰兩週轉體一週半),王鑫這一跳乾淨利落,得到86.40分的高分;陳若琳完成得則更加順暢,獲得了88.00分。第三輪戰罷,陳若琳258.30分佔先,海曼斯落後4.45分,王鑫則以250.70分仍然排名第三,此時第四名的梅麗莎吳已經落後了王鑫24分之多。

  愕然意外:

  難度劣勢 被海曼斯反超

  第四輪,兩小丫同選了難度為3.3的207C(向後翻騰三周半抱膝)的動作,得分均為89.10分……

  四輪過後,連續四跳都有精彩表現且本輪難度分要高於中國選手的海曼斯以349.05分搶佔頭名,陳若琳347.40分暫時退居次席,王鑫339.80分依然排名第三,第四名的埃斯皮諾薩已落後王鑫40.45分,因此前三得主已無懸念,只是金牌歸屬尚待揭曉。

  扭轉乾坤:

  頂住壓力 改寫歷史

  最後一跳,海曼斯完成得十分出色,拿到了88.00分。王鑫、陳若琳則都將難度提高到3.4,動作都是5253B(向後翻騰兩周半轉體一週半);王鑫無論空中姿態還是入水效果都無可挑剔,得到了90.10分,但仍以1.65分之差落後海曼斯,名列第二。中國隊想要獲得這枚金牌,最後一個上場的陳若琳必須要超過89.65分;她頂著巨大壓力登場,結果完美一跳得到了100.30分,總分達到447.70分,比海曼斯的437.05分高出10.65分。

  海曼斯看完陳若琳的最後一跳後,用毛巾掩面,搖了搖頭。陳若琳則激動得與教練相擁而泣,可以説將她此前節食近一年,晚上餓了不能吃東西只能睡覺的痛苦完全釋放了出來,而且這是頂住壓力的終極一跳,在後來接受領隊和其他教練的祝賀時,她依然忍不住眼淚。

  賽後,陳若琳也談到了壓力,她説雖然她沒有太去注意海曼斯的分數,但她知道自己第4跳之後被反超了:“我能感覺到一些壓力。當我入水後,我就有種感覺,覺得自己能贏了。”

  在中國跳水隊目前的7枚北京奧運金牌中,陳若琳的這枚的奪冠優勢是最少的,僅有10.65分。中國女子10米臺的選手,無論是陳若琳還是王鑫在難度上均沒有任何優勢,別看在半決賽中,陳若琳的領先優勢達到了43.85分,這除了因為陳若琳的動作質量極高,更是因為對手的失誤,當今跳臺難度女王、美國隊的勞拉在全世界僅有她一人能跳的最高難度動作207B上失誤了,而在決賽中反超了陳若琳的海曼斯也有一個動作出現重大失誤。

  文/特派記者周婉琪

  圖/新華社

責編:李丹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