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別讓"領養熱"再傷地震孤兒 心理救援時間漫長

 

CCTV.com  2008年06月04日 11:2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四川在線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

  心理危機干預專家針對“領養熱”表示,對於地震孤兒的領養問題要慎之又慎

  512汶川大地震災難發生後,面對全社會的“領養熱”,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相關部門及部分專業的社會工作者正展開對這部分兒童的心理輔導。目前大部分兒童身心都處在恢復期,建議愛心人士暫時不要前往探望,以免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康復。

  尊重孩子

  請把“幫助”的腳步放慢一點

  有關心理危機干預專家認為,“地震孤兒”還是比較適合回歸家庭之中,因為他們和別的孤兒不同,他們是來自正常家庭的,只是被突然的意外剝奪了父母的愛,他們將來對親情的需要可能更強烈。在福利院這樣的環境裏,比較優越的成長背景也讓他們難以融入。即使要安排,也必須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比我們想象中要更懂事。

  心理專家表示,一個人的心理世界重建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旁人花費極大的心力,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必須受到尊重,別想著去改變他或者去征服他。因此,心理專家希望來幫助孩子們的人要把腳步放慢一點,不要被一下子的“同情”佔有了所有情緒。我們需要更多、更實際而更漫長的工作。

  心理救援

  警惕對孩子們二次傷害心理

  專家表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説,幫助災民時每個人也在幫助自己。比如,通過幫助他人,我們可以在內心獲得某種安寧與幸福感。當然,這一切本無可厚非,然而必須警惕的是,當人們沉浸在一種利他主義的激情中時,有意無意間也往往會越俎代庖,忽視災民的真實需要。

  比如,有些記者一次次強迫倖存的孩子們去回憶自己的恐怖經歷。被埋在廢墟下獲救的學生,被迫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講述自己的不幸,不得不承認,這些沒有底線的“愛心”,構成了對這些倖存者的“二次傷害”。心理學認為,受到創傷後的人的情感宣泄是很重要的,可以幫助他們減低內心的焦慮、壓力與痛苦。這些情感如果不經過疏導與處理,被強迫壓抑到內心深處,一旦遇到某種刺激便有可能引發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心理疾病。

  制度救助

  嚴防孩子們的“假性堅強”

  是的,我們從災區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堅強”———朗錚、薛梟、李陽、馬志成、楊傑……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少年強”的新內涵。正如有關評論文章所説,今年的“六一”兒童節註定與往常不盡相同,我們在為那些不幸孩子傷痛之時,同時又為他們在災難中表現出來的

  堅強和勇敢而淚流滿面、感慨萬千。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為災區孩子的表現而自豪,然而,心理專家所憂慮的“假性堅強”是否存在?孩子心中的脆弱和創傷日後是否會發作?

  有關心理學家發現,唐山大地震雖然已事隔多年,但很多人心中的創傷仍未癒合。因此,心理學家表示,建立、健全災後心理衛生救援制度,是做好災後心理救助的根本。

責編:李丹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