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北京人淡化大屋情結

 

CCTV.com  2008年04月24日 16: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4月24日電 香港《文匯報》4月24日發表題為《北京人淡化大屋情結》的文章説,住上寬敞的大房子,曾是眾多北京人的宏偉理想。面對難降的房價,降低慾望可能是最聰明的做法。理性的北京人,正在淡化大房子情結。

    文章摘錄如下:

    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北京市民還能美滋滋地在十幾平米的小家中宴請親朋好友,進入新世紀後,若是沒個二三十平米的客廳,簡直就不好意思往家請人。五六十平方米住房,在善於經營空間的上海人看來已很舒適體面,然而在許多北京人看來卻僅是不“寒酸”而已,100多平米的住房才算及格。

    在房地産業的黃金時代來臨之後,許多新蓋小區單元住宅動輒就一二百平米,買複式公寓還成為流行一時的風尚。局級以上公務員住房標準是130平米左右,級別越高房子越大。富人的別墅更是豪華寬敞,千萬元一套的房子比比皆是。許多權貴人家客廳之大,能讓孩子在屋裏痛快地騎兒童自行車。富麗堂皇的公寓之外,許多北京權貴人家還在郊區擁有農家風味的別墅。住房對他們來説早已超越了安居意義,成為一種風雅享受。官員與商人的消費氣派,潛移默化地培育了北京人的大屋情結。有女大學生剛畢業就立下誓言:將來一定要嫁進豪宅。身著晨衣優雅地在氣派的陽光客廳中喝咖啡,成為不少女孩兒的夢想。有些年輕人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賺一套大房子!為此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任勞任怨、節衣縮食,低聲下氣、犧牲自由,減去一切與房子無關的慾望。

    從去年開始的房價猛然飆升,無情地毀滅了無數北京人的大屋之夢。前年北京五環路外一套80平米左右的10年齡二手房也就買50萬元左右,如今卻已漲到了120萬元以上;五環路之外的新房8年前每平米為4000元左右,現在早漲到萬元以上。三環路附近的房子也從5年前的1萬元/平米漲到現在的2萬元/平米左右。10年前有100萬元存款的北京人絕對算是富人了,現在這樣的積蓄也許不夠買一套能讓全家人安居的住房。即使你有500多萬元,大概也只能買一套四環路附近的精裝修二手房。如果你那間位於市中心的房子被拆掉得重新買房,那大概立即就得變成不名一文還需要揹債的窮人。房奴的命運,已從年輕的大學生普及到所有被迫買房的人。有專家認為,巨大的房地産需求是城市大拆大建造成的,其中不無道理。

    幾年前愣頭愣腦就買了房的人是“傻人有傻福”,現在他們的房子都升值一倍以上;而那些過於精明者卻為自己當年的謹慎與出手太慢懊惱萬分:半生辛苦積攢為買大房子的錢,一下子就縮水到買小戶型怕還不夠。有人樂觀地説,北京的房價還是要降,於是房市觀望氣氛濃厚,持幣待房者眾多。老百姓沒有阻止房價上漲的權利但有不買的權利。於是便出現如今房子有價無市的尷尬:許多標價依然在遙遙上升的房子已經乏人問津。

    在天價之房成為吞噬財産的血盆大口之時,北京人的大屋情結已在悄然淡化。有位專業強還會賺錢的名記,20年前的夢想是:擁有屬於自己的大房子,帶著激情裝修家的樂園;現在她已把蘊藏半生的夢想埋於心底。按照現在的房價,如無灰色收入多數傳統媒體記者拚一生收入也買不起個大屋,失落之後這位名記審時度勢地決定乾脆不再買房。她把自己原本就住著的小戶型房子裝修成時尚而玲瓏的小巢,省下的存款就作為後半生的保障。按照現在不斷上升的利率,這筆存款吃利息也能舒服地過後半生。這個決定讓女名記一下子輕鬆下來,她發現沒有大房子的日子其實也很美好。

    這樣“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不買房決定,讓許多有舊房週旋的北京人決然地告別了房奴命運。現在北京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只要能騰出一間舊房來讓孩子結婚就不再另買房子,更不用説費力地去買大房子了。許多務實的年輕白領不再對夠不著房價望房興嘆,而是開始買或者租小戶型的二手房結婚之用。北京一些上個世紀末期蓋的小單元二手房雖然沒有寬敞的客廳,但安個小家足夠了,況且房子對年輕人來説多只用來晚上睡覺。有年輕人説,父母就是在小房子裏把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養大的,幹嘛我現在一定要個一步到位的大房子?專家認為,分階段消費才是理性人生。年輕人與老年人,完全可以住在小房子裏。

    大房子的現實意義正在受到質疑。40平米的客廳與十幾平米的客廳,其佈局都是沙發、電視櫃的組合,功能也基本一樣;30平米與12平米的臥室其功能也完全相同。如果你不是錢多得一生花不完,為什麼一定要為擁有大客廳與大臥室而耗幹畢生心血?建築專家認為,住房空間並非越大越好,房子的面積與高度在適用範圍內才會感覺溫馨,反之則會感覺空曠與孤寂。

    在經濟壓力下,更多北京市民越來越喜愛小戶型。10年前北京曾興起過一陣公寓式小戶型住宅,這些面積僅在20多平米的住宅深受年輕白領追捧,一直供不應求。由於設計精巧實用,這樣的小戶型完全能滿足單身及小家庭對私密及舒適的需求。可惜現在北京的小戶型商品房奇缺,因為對開發商來説蓋小房子遠不如蓋大房子賺錢多且快捷,蓋大房子才能坦然地“捆綁銷售”。

    一邊是許多缺乏買主的大house,一邊是農田被新小區佔據無以為生的農民;一邊是連10平米的住房都買不起的城市貧民,一邊是擁有多處住宅的權貴,這樣的城市空間資源分配方式違背了基本的社會經濟倫理。

    在家庭越變越小、人口越來越密集的北京,越蓋越大的房子只能加速消耗本來就已非常稀缺的土地資源。在集中安置拆遷市民的回龍觀、天通苑等地區,經濟適用房中也有許多面積超過100平米的大房子;在市中心黃金位置,面積在200平米之上的大房子也比比皆是。越蓋越多的大房子推動著北京城區加快擴展,加劇了北京的水泥化進程,吞噬了大片的樹林、農田甚至濕地。由於城市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多蓋大房子也讓不可持續的房地産業加速走向沒落。

    住房觀念反映著不同文化。文明社會中,豪宅不一定是社會地位的象徵。俄羅斯總統普京只有一套77平米的住宅,身價620億美元的美國富翁巴菲特現在還住在他28歲時花3.1萬美元買的房子裏。在德國、日本、法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中,許多城市居民住宅也都僅在70平米以下甚至更少。東京的一個新建小區,最小的戶型只有45平米,最大戶型也僅有69.9平米。這些不足70平米的房子其設計卻很精緻實用。如廚房與客廳合二為一,空間利用效率極高。日本的人均GDP為3萬多美元,而日本人的住宅多數只有50~70平方米。即使在香港,有72%的住房都在60平米以下,其90平米以上的住宅僅佔10%。

    權威媒體分析,由於不斷上漲的高考人數,進入城市勞力市場人數將居高不下,巨大的需求將在未來10年內繼續維持高房價。面對難降的房價,降低慾望可能是最聰明的做法。理性的北京人,正在淡化大房子情結。(晨風)

責編:李二慶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