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不要對我們的慈善事業估計過高”、“政府應該大力推動慈善事業發展”——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夏學鑾教授日前在某一慈善研討會上提出以上觀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論,我們對夏學鑾教授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訪問。
夏學鑾簡介:
夏學鑾,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心理學、群體動力學、社會福利哲學、社會政策與社會保障、青少年心理學、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問題解決等。
我國慈善事業發展勢頭良好 但對中國的慈善事業不能估計過高
中國慈善目前已經邁入一個良好的發展階段,就是説最近兩年個人、企業對於慈善的認識越來越提高,慈善行為越來越(得到)加強。當前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很快,(要)構建和諧社會,慈善在這樣的形勢下,發展勢頭很好。但是中國的慈善跟國外的相比還是處於一個初級發展階段,跟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成比例,所以還是要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大力發展我們的社會福利制度,這方面我們還是比較滯後的。
前一階段社會調查機構公佈對於我們中國企業家的社會形象,對他們的認同有了改觀,積極的評價更多。但是在青年人的心目中,(把企業家)作為榜樣他們還不能完全認同,主要原因就是説跟國外相比(他們的)慈善心還差一點。所以對中國的慈善事業不能估計過高,過高了就可能盲目樂觀,可能出現馬上冷場,像上個世紀末,捐助很多,後來就再沒捐助了。對中國的慈善事業要有比較客觀的科學的估計,這樣相關的措施才能跟上來。
要求回報的捐助者不是真正的捐助者
之所以説現在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不能估計過高,就是説我們一些企業在捐助上參雜著一些不是很純正的動機。有的人可能是為了宣傳,為了揚名,我看到有一個農村小孩手裏拿著100塊錢,然後捐助人站在旁邊跟他一塊照相,這實際上是把捐助對象當成一個道具來進行宣傳,是為了宣傳的目的,廣告的目的,這是一種,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要遭到大家的批評。再有一種就是施恩型的,就是捐助者和捐助對象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要求他對捐助者感恩戴德,比如説要做到回報等等。也有媒體報道了,大學生沒有向他(捐助者)回報,結果就停止捐助,這完全是施恩型的,實際上對大學生的行為另説,我們也要進行批評,但是從捐助本身來説,這不是真正的慈善,不是真正的捐助者,境界很低,這當然要主要批評企業家了,(他)不是真正的捐助者。再有一種就是贖罪型,有宗教的因素,也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乾了一些違法亂紀的事,良心不安,我們也應該允許他覺悟,當然我們現在慈善解決剛步入一個初步階段,我們不太追求他動機是什麼,只要捐助就行。就是説我們現在慈善的境界不夠高。
施者有福 幫助別人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最高尚的慈善應該是助人型的,不帶任何純粹的個人動機。真正慈善的境界是分等級的。古代巴比倫在《死亡之書》中講,有八種境界的慈善,第一種是人家乞討了,再施捨,還不充分,給一點點,這是最低級的;最高級的慈善就是説提前預先給予捐助,使當事人不至於淪落到被捐助的地位,這是最高境界了。
古人説:施者有福了,實際上就是助人為樂,幫助別人自己能得到一種快樂,當然這種快樂不是説帶有對捐助對象有矮化的性質,不是説居高臨下的,就是説做了一件好事,所以心情愉快。(記者:李曉周 馬聰慧)
慈善理念需要提升 激勵制度也很重要
首先我們有一個慈善理念(的問題),這個慈善理念就是一個慈善心,這個可能跟我們過去比較分散的小農經濟比較有關係,這種以個體的小農經濟為經營單位的,沒一個對他人人文關懷的意識。第二個我們也缺乏一個制度性的法規,鼓勵的機制,比如説免稅啊等等,(也應該)從這種層面來鼓勵人們從事慈善。在慈善理念這一方面,我覺得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們社會建設的深入,這點比較好,慢慢地會起來。
政府不僅要建設福利制度 在慈善方面也不能缺位
設立中華慈善獎,我覺得對於弘揚慈善,推動慈善事業的發展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福利制度的建設要靠政府,政府在這方面不能缺位。另外(就是)要靠慈善,有人説慈善是第四次分配,慈善事業政府也要推動,作為政府福利制度的一個補充來解決社會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展問題。
責編:陳昌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