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春晚“笑”結良緣,趙本山與陳佩斯組合

CCTV.com  2007年12月06日 17:32  來源:CCTV.com論壇  

  春晚“笑”結良緣,趙本山與陳佩斯組合

  憑欄望,如今的春晚舞臺,是央視后羿射日,獨剩趙本山一人“烈日當空”,而每當春晚闌珊之時,觀眾總免不了要想起另一個日墜西山的太陽——陳佩斯。最近幾年,觀眾不見斯人,胸有不平之氣,倒趙扶陳的呼聲越來越高,有媒體熱炒,陳佩斯有可能要重出江湖,但“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看來觀眾還要耐著性子等下去,由此銅都泠泠生不揣鄙見,提請春晚讓趙本山與陳佩斯二重組合演小品,給全國人民來個“滿漢”大餐,這樣,即調和了觀眾不同的口味嗜好,又欣賞到了趙陳“兩個黃鸝鳴翠柳”的趣景,豈不是兩全其美!

  春晚年年説,年年説小品。如果沒了小品,春晚便象掏空的錢包,抖不起來。而小品是否出彩,就看趙本山渾身有多大的解數,這麼多年來,趙本山一人扛鼎,使春晚一路走來沒有懸念。平心而論,本山大叔是賣力討好的,有人説趙本山是星光“過熱現象”,紅了這麼多年,觀眾依然沒有審美疲勞,反而力捧其人,當然,十幾億中國人,就出了這麼一個趙本山,正如世上只有一個蘇東坡一樣,是中國舞臺藝術的“人格神”,然而,另一個人,也不能説是“凡星”,他就是陳佩斯。中國藝壇出現了這兩個“活寶”,實在是我們民族的造化,他們兩個正如一山兩塔,我們很難做到厚此薄彼,可以説,他們堪比《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與薛寶釵,兩兩對照,各有韆鞦,俞平伯説:“釵黛每每並提,若兩峰對峙,雙水分流,各極其妙”,釵黛合一説,也就是趙陳合一説,所以,愛黛玉者多情,愛寶釵者多婉,那麼我要説,愛本山者多俗,愛佩斯者多雅,以致觀眾對他們的爭論也是永不疲倦,各不相讓,甚至到了兩方粉絲“遂相齟齬,幾揮老拳”的地步。

  趙陳典型化的個性特徵,就是“臉譜化”,小品通過“漫畫”的形式,讓人物形象誇張、變形,可以説,趙陳已成為當今文藝舞臺上的“公共名詞”,是一個“藝術符號”,它無法混同於張三李四。他們的共性,都是有一個舊布帽子的道具,所不同的個性,陳氏是“蛋殼腦袋八字眼”;趙氏是“鉤拉嘴,走鴨步”,兩人神態及面部表情豐富傳神,滑稽謔趣,所謂不扮自醜,不演自笑。趙氏重在説唱功,以東北方言為舞臺對白,趙的小品“設局”安排,是運用了相聲的手法,抽絲剝繭,包袱迭出;陳氏重在手眼身法,陳的小品“弄拙”做戲,是裝傻賣愣,物我兩忘,雖是邏輯失常,但又在情理之中,但趙的肢體語言錘煉不夠,陳的“口彩”稍嫌不足。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看,趙陳兩人是難以調和的美,一個是“北侃子”的狡黠,比如《賣拐》中的小便宜大忽悠,一個是“京痞子”的傻帽,比如《吃麵條》中的小賺頭大洋相,風格不同,情趣大迥,難分上下,只有把他們放在舞臺上同臺競技,我想,或許能給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藝術旨趣。

  趙本山與陳佩斯二重組合的結合點,就在於趙氏的説唱語言與陳氏的肢體語言的整合,人物個性的相互交錯,角色的相互映襯,形成立體交叉的二元層次結構,讓他們在舞臺語境中,展示各自的喜劇元素,觀眾通過雙向選擇從而獲得強烈的審美喜劇效果。兩人組合,是長短互補,觀眾可以欣賞到“一喉兩曲”的妙趣,陳的肢體語言的傳遞,讓觀眾笑的細胞起到過敏反應,趙的説唱語言,搔人“癢穴”,令人忍俊不禁。兩種笑源構成了傳感的合力,形成了強烈的藝術氣圍,觀眾如同掉進“喜缸”裏,痛快淋漓。

  有人説他們組合是機械的相加,這是庸俗化的理解。二重組合,它不是人物的單一結構,而是形式的整體結構,趙陳對照,形成了舞臺上的“雙面像”,以人物性格相反相成的對照方式,表現兩種不同的喜劇元素,雨果説:“倫勃朗構成他的明暗,比奈斯構成他的曲線”,趙陳雙子星座又何嘗不是如此?這裡,我們不是從戲劇理論上做定量分析,或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亂點“鴛鴦譜”,或是讓趙陳兩人做一次“越軌行為”,而是一種藝術上的大膽創新,是角色重新分配的有效嘗試,因為這兩人是當今小品表演中的領銜人物,而他們的藝術風格又是自成一派,二人的組合公式,就是“良種嫁接=優化組合”,這種“強強合作”,即有兩者間的公平PK,又有兩種表現力的自我張揚,而導演之妙,就在於把兩個笑星“串起來燒”。

  毫不客氣地説,近年來,小品已漸成式微,幸而有趙本山禦廚有功贏得觀眾喝彩從而飄洋過海,才使小品獲得了至尊地位。趙氏小品也好,陳氏小品也好,它們都不是通過商業化的運作獲得社會推崇,小品,作為民族特有的舞臺藝術形式,是根植在民族藝術土壤中的一朵奇葩,這朵花,已被移植到中國人的春晚大花園裏,成為賞春的“花魁”,我們不希望趙本山與陳佩斯自己做一個“葬花人”。

責編:田詩嘉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