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專家稱“南海I號”沉箱打開可能會散架(組圖)

 

CCTV.com  2007年11月15日 09:03  來源:廣州日報  

    青白釉六棱執壺

    青白釉葉脈紋芒口碗

    “南海I號”現場作業人員在焊制保泥板接口。圖中兩船間是“南海I號”沉沒點

    睹“南海I號”真容或需等5年

    “南海I號”打撈出水需一週風平浪靜專家稱沉箱出水後或五年內不能打開否則會散架

    廣州日報陽江訊(記者王鵬、王廣永、黃文生)   昨日,交通部廣州打撈局和省文化廳有關負責人前往“南海I號”打撈現場慰問了全體工作人員。據打撈“南海I號”現場總指揮吳建成介紹,底托梁的穿引完成為“南海I號”最後成功出水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底托梁之間的縫隙穿引35塊保泥板、加快修建水晶宮南大門外的海上碼頭及改造將負責托載“南海I號”的半潛駁。

    在這些最後工程都完工後,“南海I號”最後何時出水,將取決於天氣情況。打撈部門將選取約一週左右風力低於6級的時日,將“南海I號”起浮並移入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內的水晶宮。

    穿保泥板本月底完成

    吳建成説,36根底托梁穿引完畢後,就留下了35條寬窄不一、最寬不超過15厘米的縫隙。要再穿35塊保泥板就是為了擋住這些縫隙,不讓沉箱裏面的泥水流出來,使沉箱在起浮後,仍然能夠像當初在海中一樣保持被泥沙覆蓋住,並且不改變其中的水環境,“風浪條件適合的話,穿保泥板的工作大概進行到本月底就能差不多完成。”但穿完保泥板並不能馬上起吊。

    此時,還有一項工作量較大的工序是對沉箱的底托梁以下部分進行切割,而切割要等到正式吊裝前才能進行。在切割以後,沉箱底托梁以下的部分就將永遠留在“南海I號”沉沒的位置。

    他介紹説,另外一項場外工程,是水晶宮南大門外的海上碼頭。

    華天龍下月15日到場

    根據有關方面的預計,在天氣適宜的情況下,“南海I號”或將在12月中下旬出水,“但這需要一週左右比較好的天氣,最好是6級以下的風浪。”

    吳建成説,華天龍預計在12月15日左右進入打撈現場。而華天龍的進場標誌著““南海I號”即將吊起,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説,造價昂貴的華天龍每天運轉需耗費40萬元,因此它進場後肯定要很快進行起吊,否則打撈成本又將增加,而有打撈局內部人士稱目前打撈“南海I號”花費的成本已經達到了7100萬元。

    據了解,在起吊裝載“南海I號”的沉箱時,半潛駁的甲板將沉到水面以下約15米的深度,隨後華天龍將沉箱吊起。但沉箱不會離開水面,華天龍將吊著沉箱平移到半潛駁上。

    記者了解到,從沉箱起浮放到半潛駁上,再由半潛駁托回二三十海裏外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所花的時間也許只要一天。而需要好的天氣,是為了沉箱在半潛駁上能放得安穩,不受震蕩。

    不能冒險打開沉箱

    半潛駁將沉箱運送到海上碼頭後,由於半潛駁已經安裝了與碼頭軌道相連接的裝置,沉箱不需再次起吊,就能送上為其專門準備的氣囊軌道之上。隨後,通過氣囊的滾動,沉箱就進入了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水晶宮。

    省水下考古所魏峻博士告訴記者,在沉箱進入水晶宮後,大約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做防水處理,而往水晶宮裏面注滿水,預計要等到明年1月。

    “水晶宮這麼久時間不注水,沉箱裏的‘南海I號’和淤泥不會變幹而導致損壞麼?”對記者提出的問題,魏峻説,之所以現在要安插保泥板,就是為了保住裏面的泥沙和水分。因此,只要運到水晶宮後沉箱裏的水分不流失,就不需要立即將水晶宮灌滿水,因為水氣蒸發畢竟有限。“但我們也準備了保濕的措施。”

    那“南海I號”何時能讓世人看到真面目呢?“估計需要很久,沉箱可能要在進宮的5年後再打開,因為我們不能冒一打開沉箱‘南海I號’就散架的風險。”魏峻説,最穩妥的方法就是讓沉箱一直裝著它,直到今後找到能確保打開後它不受損的方法,而且這一系列保護的方法需要通過國家文物局的批准。

    魏峻説,目前國外在處理此類文物時,通常使用一些化學製劑來置換出水分,並保持淤泥和文物的固定,防止一打開沉箱時文物瞬間被破壞。

    出水瓷器須防釉面龜裂

    與埋藏在土地之中的文物相比,“南海I號”目前出水的瓷器即俗稱的“海瓷”有著保存更為完整、釉面更為光鮮的特點。然而,在“南海I號”早期出水的一些瓷器裏,卻有小部分在出水後出現了釉面龜裂的現象。

    對此,考古人員介紹,由於長期沉沒海底,瓷器的釉面佈滿了鹽分,一旦曬乾前鹽分稀釋不夠,就會出現釉面龜裂的現象。

    為此,目前對“南海I號”新出水的瓷器,有關方面都將其儲存在含有一定鹽分的水中,並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減少水中鹽分的含量,以達到為瓷器表面去鹽的目的。

    魏峻介紹説,在日本,瓷器這樣在鹽水中保藏的時間大約需要2年,然後才能真正晾幹,而中國目前也在摸索階段。對“南海I號”船體本身及瓷器的保藏,有賴於目前在中山大學進行的“南海I號”水環境研究的進展。據其透露,在明年1月水晶宮注水之前,中大對“南海I號”沉沒點水環境的研究將能結束。

    魏峻告訴記者,在打撈進行完最關鍵的穿底梁後,文化部門的主要工作方向將由文物打撈轉向文物保護。這對“南海I號”來説,是今後將持續很多年的大課題。

責編:劉立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