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立足民生 推進勞動保障事業新發展

 

CCTV.com  2007年11月12日 15:14  來源:  

    天津日報訊  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了。舉國關注,舉世矚目。關注的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成為富民強國的行動綱領;矚目的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擺在了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更加突出的位置。改善民生成為社會建設的重點,成為科學發展的核心,成為億萬人民的共同心聲。

    胡錦濤同志所作的十七大報告,深刻地闡述了新時期加強社會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報告把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擴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使其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成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理論基礎。報告將“民生”內容單獨成章,作為社會建設的主要內容,提出“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作為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並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同時,從六個方面提出了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一是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二是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三是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十七大報告將民生發展目標作為社會建設的主要內容,“民生”二字,第一次直接寫進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工作報告,列入社會建設發展目標,形成“五有”的民生要求,確立六大改善民生的任務,使社會建設跨入民生為重、民生至上的科學發展時代。

    社會建設,民生為重。解讀報告、學思結合,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十七大對社會建設目標的定位,深刻地揭示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本質特徵;民生“五有”的要求,高度概括了民生需求的內涵、社會建設的本質;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務,準確反映了民生需求的重點、社會建設的內容。十七大報告從社會建設重點目標的定位,拓展到民生的“五有”要求,落腳到民生的六大任務,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科學發展觀理論閃耀光芒的生動體現,是黨和人民血肉聯絡的時代反映,是中國共産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的彰顯和弘揚。它使全體人民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發展觀就在身邊,黨的報告與人民的利益密切相連。這必將極大地激發13億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熱情,凝聚中華兒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奮鬥力量。

    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基,就醫是民生之急。學習十七大報告關於民生需求的精闢論述,我們深刻地領悟到,改善民計民生,勞動保障部門承擔著社會建設的重要職能,全部工作與民生發展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加強社會建設、改善民計民生,既是勞動保障部門學習十七大報告、領會十七大精神、落實十七大要求的重大政治要求,也是落實好市九屆二次全會精神、推動工作新發展的關鍵所在。

    當前,用十七大報告精神統一思想、指導工作,引領勞動保障事業科學發展,關鍵是堅持一個主題,明確一個主線,牢記一個目標。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個主線,要牢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奮鬥目標。牢固樹立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實幹意識,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意願、真情解決群眾困難,在推動科學發展上下功夫,把精力用在抓好工作落實上;在促進社會和諧上下功夫,把重點放在解決群眾難題上;在加強社會建設、滿足群眾願望上下功夫,把措施定在改善民計民生上。努力擴大就業,提高群眾收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維護勞動者權益,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

    一、深刻領會“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精神實質,堅持好民生之本,在擴大就業總量、提升勞動者技能上下功夫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群眾獲得收入來源的主要途徑,也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多年來,我們堅持把就業工作作為龍頭來抓,根據人民群眾的需求制定了100多項就業再就業政策,形成了以公益性崗位開發、工資補助、保險補貼、小額貸款、稅費減免等為主要內容的就業再就業政策體系。著力把經濟增長點作為就業工作落腳點,實行就業與企業需求相銜接、人員崗位與工程項目相匹配的崗位開發機制,全市就業規模持續擴大。2003年至2006年,實現新增就業95萬人。連續四年新增就業人數大於新增下崗失業人員。在幫扶困難群眾就業上,全市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6萬多個,安置大齡下崗職工5.3萬多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從2002年年底的12.4萬人降為目前的3.4萬人,城鎮低保人數由31萬人減少到15萬人,著力去打贏民生之本的攻堅戰。

    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加強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

    就業有崗位,生活才能有改善。這是人民群眾最現實的切身利益,是解決群眾難題、加強社會建設最迫切的需要。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就要把就業作為改善民生的關鍵點,從群眾最關心的就業崗位、質量和勞動技能抓起,堅持就業數量與質量並重、擴大就業與勞動者技能提升並重、城鎮就業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並重,努力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變成促進就業持續擴大的過程,把産業結構調整的過程變成對勞動者就業技能不斷提高的過程,把城鄉統籌發展的過程變成統籌城鄉就業的過程,推進就業工作科學發展,惠及民生。

    一是圍繞“三個層面”聯動發展,努力擴大就業總量。擴大就業,發展經濟是基礎;開發崗位,項目支撐是關鍵。按照濱海新區龍頭帶動、中心城區全面提升、各個區縣加快發展三個層面聯動發展戰略要求,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經濟增長與就業擴大良性互動。圍繞濱海新區20項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抓好崗位與項目銜接。對落戶濱海新區的工業項目,提前介入,掌握工程開工、竣工時間,用工數量及用人條件,盯住崗位、盯住需求,深化人力資源配置服務,把就業崗位落到實處;圍繞中心城區海河綜合開發項目,全面開發就業崗位。重點圍繞海河經濟帶商貿、餐飲、會展、文化旅遊、金融商務、房地産等開發項目,採取建立聯盟,落實政策,促進就業。對就業容量大的傳統服務型企業,凡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給予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及大齡人員崗位補貼。同時,結合城建規劃、舊城改造、社區建設等項目,挖掘一批公益性崗位,解決好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年底前,實現“4050”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實現安置動態為零的目標;圍繞區縣經濟發展,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重點支持都市工業園項目,在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發展上,給予就業政策扶持。通過推進三個層面聯動發展,確保崗位開發責任機制落到實處,實現年均新增就業30萬人。

    二是圍繞20項重大服務業項目建設,實現就業數量增長與質量提高並舉。 市委、市政府實施的20項重大服務業項目,標誌著我市正在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重新組合。服務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産業中的比重,是改善就業結構、提高就業質量的主要途徑。全市20項重大服務業項目的全面啟動,將成為拉動服務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使服務業真正成為服務居住者,成為宜居的城市;服務投資者,成為創業的城市;服務旅遊者,成為有魅力的城市。全市勞動保障部門將採取擴大社會保險補貼範圍,健全小額貸款扶持政策,實施再就業配套減免稅費政策,建立與現代服務業相適應的職業培訓與技能鑒定體系等幫扶促進機制,實現到2011年,全市服務業從業人員在三次産業中的比重超過50%。

    三是圍繞濱海新區發展定位,實現擴大就業與勞動者技能提升並重。就業數量的“增長”,往往更加偏重速度的提高、總量的擴大;素質就業更加注重勞動者技能的提升、工資收入的提高和就業的穩定性。實行擴大就業與勞動者技能提升並重,強調的是“好”字當頭,是科學發展觀在就業工作中的運用和實踐。國家對濱海新區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定位,對勞動力素質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市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總量約為30萬人。通過勞動者技能提升、素質提高改善就業結構、拉動就業增長,使職業技能培訓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將從根本上穩定就業局勢,促進就業之路越走越寬。重點採取五項措施:一是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補貼政策。對大型項目、重點工程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政府將對企業和培訓機構給予培訓經費補貼,調動全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積極性。二是加強現代職業培訓載體建設。採取自建實訓基地與利用社會資源並舉、自我培養和委託培訓相結合的辦法,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企業滿意的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三是實施新技師培養工程。到2011年培養新技師和高級技師5萬名,培養高級技工10萬名。四是推行高校畢業生雙證工程。到2011年實現30萬名高校畢業生“學歷證書、技能證書”雙證培訓。五是推行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工程。到2011年完成80萬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四是圍繞自主創業、自謀職業,調整完善扶持政策。就業是關係民生之本的大計。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必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建立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機制上,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形成幹部創事業、群眾創産業的新格局。落實十七大精神,結合我市加快民營經濟發展20條實施意見,全市勞動保障部門將積極完善公眾創業促進政策,鼓勵各類人員創辦民營企業。一是積極為有創業願望的人員,提供免費創業培訓和專家諮詢、項目論證、開業指導、跟蹤服務等一條龍服務。二是對從事個體私營經濟活動的人員,自籌資金有困難的,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從事微利項目經營的,可享受二年貸款貼息。三是實施民營企業創業項目獎勵政策,根據項目的使用率和吸納就業數量,給予獎勵。通過實施積極的創業政策,鼓勵各類人員創辦企業。

    二、準確把握“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科學內涵,發展好民生之源,在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分配公平上下功夫

    收入是民生之源。加強社會建設,增加群眾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是關鍵。經濟發展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全面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民富才能國強,只有把增加群眾收入放在緊迫位置,和諧社會建設才會有強大而厚實的根基。這幾年,在提高職工收入方面,我們通過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規範企業分配行為,引導企業實現職工工資與企業經濟效益同步增長;通過嚴格實施最低工資標準制度,加強政府監管和職工民主監督,確保低收入群眾生活有保證;通過建立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機制,合理確定用工成本,維護勞動者報酬權益。形成GDP增長與職工收入相協調的格局,職工群眾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

    十七大報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改善民計民生,加強社會建設,關鍵在富民。收入分配問題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十七大報告將GDP“翻兩番”的目標由“總量”變為“人均”,體現出黨將發展成果惠及群眾、富裕百姓的發展思路;同時,針對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擴大,會形成貧富之間巨大的“溝壑”,影響社會穩定,阻礙和諧進程,報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這是遏制收入分配狀況惡化、貧富差距擴大的重要理論依據;在理順分配關係的同時,提高收入水平、維護民生之源,更重要的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擴大中間收入者階層的比重。為此,十七大報告還提出了“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就意味著廣大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長將會提速,中低收入人群依靠自身的勞動可以獲取更多的財富,更多地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果實。下一步,勞動保障部門將在完善分配調控機制、健全政府監管機制上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廣大中低收入者的勞動報酬權益。

    一是加強企業工資宏觀調控。實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營者收入與職工收入挂鉤辦法,提高職工工資增長指標佔經營者業績考核指標的比重,出臺企業高管人員與一線職工收入挂鉤辦法,加大企業工資調控;進一步完善工資指導線辦法,實行企業執行工資指導線備案制度;繼續擴大自主決定工資實行範圍,減輕企業為提高職工工資而增加的稅負。二是健全完善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督促企業建立工資正常調整機制,保證工資增長向一線生産崗位、關鍵技術崗位的人員傾斜。指導企業加強人工成本核算,通過崗位測評,科學合理制定勞動定員定額標準,確保經營者收入與企業職工收入、企業經濟效益同步增長。三是全面推行工資集體協商機制。建立工資集體協商指導信息發佈制度,定期向社會公佈。建立行業或地區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強化對區域、行業工資集體協商的指導。推行工資協議履約監督檢查制度,定期對企業工資協議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並記入企業誠信記錄。

    同時,加強工資監察,落實最低工資標準,加強工資內外收入監督檢查,完善企業工資支付規定。通過這些措施,逐步提高人民收入,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三、緊緊圍繞“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目標要求,維護好民生之基,在完善政策機制、推進科學發展上下功夫

    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基。堅持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不斷調整完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是解除百姓後顧之憂、促進社會穩定的基本條件,是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經過多年努力,我市已經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初步形成了社會保障制度框架體系。社會保險覆蓋範圍不斷擴大,由城鎮職工逐步擴展到農村鄉鎮企業、農村居民、外來務工人員。建立了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政府適度補貼的社會化籌資模式,參保人員待遇逐步提高,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逐步完善,社會保險基金運行平穩。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不斷推進,使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三次連調,全市百萬退休人員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養老金水平增幅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

    十七大報告指出,要“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民生問題在身邊。解決民生問題的成效,最終要看人民群眾是不是得到實惠。十七大報告提出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目標要求,意味著除了城市居民外,農民工、失地農民和農村人口都應納入基本社保體系。這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的關鍵所在,也是加強社會建設、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核心內容。隨著濱海新區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佈局,我市經濟快速發展,給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就業形式多樣化、農村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的新趨勢,也對統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基本建立,是我們努力奮鬥的目標。

    奮鬥需要目標,目標催生希望。我們將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求,緊貼人民群眾的社會保障需求,以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為重點,不斷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範圍,實現發展成果共享。

    一是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從明年開始,我市率先在全國實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將全市18歲以上的農村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養老保障,形成被徵地農民土地保障、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三位一體”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二是加大擴面徵繳推進力度,實現應保盡保。重點是抓好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從業人員以及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的參保工作,使更多的人享有社會保障權益;三是實施新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建立繳費年限、繳費多少與養老待遇緊密挂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增強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加快推進做實個人賬戶試點工作,提高基金的抗風險能力,保障職工的當期利益和退休人員的長遠利益;五是進一步健全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辦法,完善企業退休人員最低養老金保障制度,繼續實施退休人員養老金“新三年”連調計劃,提高退休人員待遇水平。到2008年,實現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城鄉居民的數量達到600萬人。

    四、認真落實“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標任務,解決好民生之急,在幫扶困難群眾、促進社會和諧上下功夫

    就醫是民生之急。看病負擔重,是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多年來,我市的醫療保險制度在減輕群眾看病負擔、維護廣大參保人員權益上,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之舉。在全國率先搭建了“統賬結合”、“ 大病統籌”、“ 醫療救助”三個保障平臺;制定了困難企業職工參加大病統籌的辦法,一次性解決了25萬困難企業退休職工和5.3萬名在職職工的基本醫療保障難題;建立了定點醫院、定點藥店、醫生、患者和經辦機構“五位一體”的醫療保險誠信制度,醫保制度運行更加穩健,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實施了10項醫保惠民政策,累計減輕參保患者看病負擔4.6億元,困難人群、普通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群眾利益無小事。從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關心的就業、看病、養老等“疑難雜症”抓起,調整政策、完善制度、健全體系,使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加舒暢,社會和諧的氛圍更加濃厚,這是推進科學發展、加強社會建設的落腳點。“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社會建設的清晰目標,它意味著,包括廣大農村人口、城鎮無業居民在內的全體人民,都能夠有病及時醫、有病看得起,這是百姓的迫切盼望。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建立覆蓋城鄉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的要求,下一步,在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方面,重點是擴大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範圍,解除民憂、去除民急,使更多的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險權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社會保障基礎。同時,繼續調整政策,完善基本制度,減輕困難群體就醫負擔。

    圍繞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實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我市於今年開始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明年起在全市正式施行。這項制度將把全市學生、兒童和城鎮無業居民等177萬人納入保障範圍。對參保城鎮居民,政府給予40%的補助。其中,對重度殘疾人、困難群體、老年人提高補貼標準或給予全額補助,使他們享有基本醫療保障需求。制度實行後,將同原有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一起,形成覆蓋城鄉、保障社會全體成員的醫療保險制度體系,覆蓋人群總數達800萬人。

    同時,針對不同人群、困難群體的多樣化醫療保障需求,繼續深入落實10項醫保惠民政策,不斷減輕廣大參保患者醫療負擔。推進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擴大受益人群。繼續加強醫療保險誠信體系建設,提高制度的抗風險能力,確保制度穩定運行。推進醫保門診聯網和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方便廣大群眾就醫。

    社會建設順利推進,民生問題不斷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就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就一定能夠形成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使社會更加和諧,使生活更加美好。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民生改善要繼續。當前,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各項目標已經確立,面對不斷增長的民生需求,面對更加艱巨的社會建設任務,全市勞動保障部門將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十七大報告,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引,按照張高麗書記在市九屆二次全會上提出的目標任務,把民生問題擺在加強社會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圍繞濱海新區龍頭帶動、中心城區全面提升、各個區縣加快發展三個層面的聯動發展,充分發揮勞動保障部門在改善民計民生、加強社會建設、推動科學發展中的職能作用,為實現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責編:劉立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