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網絡總裁金津(左)
浙江在線消息:圓臉、一身休閒西服,笑起來臉上帶著一絲稚氣,金津更像是一位可愛、樸實的大學生。這位23歲的紹興小夥,讓你很難想象他是個創造出近10億財富的老闆。
2005年,讀了一年多大學後,金津在浙江理工大學辦理了休學手續,像其他渴望在IT淘金的年輕人一樣,他義無反顧地投身自己喜愛的遊戲行業。自己創業,當上了杭州渡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大學生+休學+創業+網遊,讓年輕的金津成為坊間談論的熱點人物。上周,金津一直在上海辦事。記者通過電話和網絡對他進行了採訪。
從5000元到100萬
5歲開始玩遊戲,喜歡玩“小霸王”,金津第一次玩遊戲,就覺得這個行業很有意思,以後肯定能掙錢。到初三開始玩網遊,那時候,他就下定決心以後自己也要開發網遊賺錢。
他掙來的第一筆錢也和遊戲有關。金津和另外四人組隊參加電子遊戲競賽,團隊獲得1500元獎金,每人分到300元。
金津是紹興人,高中在杭州學軍中學讀的,他説,自己考大學時成績不大好,遊戲就是罪魁禍首。
2003年,考入浙江理工大學。剛入大學的金津琢磨起了遊戲的商業模式。
要玩網絡遊戲,玩家要先買點卡。相比于後來淘寶網、聰慧網、易趣網上的點卡交易,當時買家和賣家溝通不多,信息也並不公開。精明的金津趁勢“當了一把小販”。
他投入了5000元買點卡,由於當時競爭者少,需求旺盛,利潤率非常高。他還在網上賣“裝備”,低價購進,高價賣出,硬是讓5000元變成了近100萬元。
2005年,就讀信息管理專業,在大學裏默默無聞的金津休學成立杭州渡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很多老師和同學甚至連名字和人還對不上號。
靠父親資助,成為第二個“馬雲”
雖然,金津説自己沒有偶像,但還是讓記者想到了比爾 蓋茨,蓋茨13歲開始編寫計算機程序。三年級時,蓋茨從哈佛退學,全身心投入其與童年夥伴PaulAllen一起于1975年組建的微軟公司。經過多年努力,如今身價世界第一。
而杭州的很多朋友則喜歡把他和8年前的馬雲相比,都在杭州創業,都做IT,創業艱辛而前景大好。
金津説,自己和馬雲做的東西、模式都是不一樣的,但自己有信心做到像馬雲一樣大的産業。
據金津的觀察,遊戲開發行業的規則是,研發成本越貴的遊戲風險越低,美國暴雪公司投資上千萬美金的遊戲産品,比如《魔獸世界》,往往風險很低,代理商們為了爭取代理權不惜打破腦袋;而投入幾百萬的小成本遊戲風險相對就比較高。對遊戲開發行業來説,較高的投入決定了其較高的門檻。而背靠家族資本,金津的勝算也大了許多。
雖然創業資金大部分來自其父,但金津更願意視之為一筆風險投資。“資本就像炸藥包,會給我帶來很大的壓力,它會左右我一些東西。”他説。
金津的公司自主研發的3D遊戲《天機》已經上線。《天機》已經和即將在東南亞7個國家和地區上線,北美市場是下一步的重點。達到上億的收入,似乎並不太難。
一週吃5次蘭州拉麵
經過兩年的發展,他創辦的渡口公司已擁有員工300余人,成為我省規模最大的網遊企業,不僅在杭州、上海等地設立總部和分部,而且在全國11個城市建立了辦事處。今年,當國際知名的風險基金對渡口公司進行戰略性風險投資時,公司的估值達到了近10億元。年底第二部網絡遊戲也即將面世。與此同時,一棟高達30多層的屬於自己的網遊大廈也即將在錢江南岸的江南大道上破土動工。
但這並沒有讓他滿足,他仍在思考很多問題。
陳天橋的成功讓人們習慣把盛大當做遊戲行業的標桿。但金津還是很困惑:“畢竟盛大也只有7年的歷史,我們是走他的老路,還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摸索?”
“優越的環境容易把人養壞。過去我們剛創業時,每頓飯吃泡麵,一天的運營成本花費才100元。”創業之初,為了公司的發展他常常貼錢請客。需要出差時,為了省20元的班車票,他也會算上一下。
如今他吃飯還是很隨意。“像我們一般早飯不吃,一週就是14頓飯,但我會吃5次蘭州拉麵。方便,省時,我們這個行業不同於傳統行業,時間就是金錢。很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天化為灰燼。”
要上市,做全球最大的網遊
金津的學業並不打算繼續了,但對大學生創業,他有很多體會。他説,男女搭配,練兵不累,倒不是説要有女的一起創業;創業的時候,團隊內,人員的性格很重要,外向的和內向的搭配。除了要吃苦耐勞外,還要會抵抗誘惑,要會享受寂寞,根據自己的性格、脾氣、特長來進行行業定位。
説到未來,金津説,上市是肯定的,但高科技行業變數太多,關鍵還是先要扎紮實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始終很低調,一般手機上沒有的號碼他都不接,也很少在一些公共場合露面。“在浙江我們是最大的網遊,但在全國只能排第三梯隊,明年希望進入第二梯隊,然後快速進入第一梯隊。夢想是成為全國、全世界最大的網遊公司。這需要一步一個腳印。”
2004年,吳立傑,大四就擁有300萬身價,開了兩家公司,如今已擁有千萬身價;
2005年,周毅,作為志願者在四川山區幫村民致富,人民日報曾刊登《播撒致富的種子》,感動中國;
如今,23歲的金津創造出近10億財富。
這些“學生富豪”,到底靠什麼取得了成功?恰逢他們的母校浙江理工大學110週年校慶,我們對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校友
學校為學生創業開綠燈
我們從理工大學校慶辦得到了這樣幾個個案。
被中央電視臺等國內眾多媒體爭相報道的創業先鋒,大學期間就創富數百萬的吳立傑(2004年5月早報首發報道),2004年畢業于理工大學服裝學院。帶著42元錢上大學、最終創立杭州下沙網,創利潤百萬的尚貞濤則是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學生。
2006年3月2日,在《人民日報》上刊登了《播撒致富的種子》,報道了理工大學生周毅(2005年4月,早報首發報道),引起了關注,感動了億萬人。周毅是理工大學2003屆的畢業生。畢業時,他報名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志願者。在四川沐川最窮的同心鄉,周毅帶領村民修路建橋,並傾儘自己心力和家産,用自己在理工大學就學時學到的各方面知識,整合當地資源,建了一個300平方米的養豬場,並籌建沼氣池和小型酒廠,七八個品種的蘑菇、木耳、銀耳和大棚蔬菜長勢喜人。用親身示範,引導村民致富,在那個貧窮的小山村播下科學致富的種子,並最終成為“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之一,感動了全中國。
對於很多學生來説,創業與學習是一對矛盾。而吳立傑就處理得很好,他在大三開始創業,大四擁有兩家公司。“根本沒有純粹的大學生活。一般的專業課都學好,然後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在創業上,在公司的沙發上睡了一年多。”吳立傑説,學校的老師知道他在外面創業,給他很多支持,即使最後因為缺課原因差點拿不到學位證書,但學校鋻於他的實際情況,還是給他開了綠燈。
早在2002年教育部在全國9所高校開展創業教育試點工作的時候,學校就嘗試設立了20萬元創業風險基金,讓學生申請,學校給每個項目3000元到5000元的經費支持,成功了還錢,不成功就不還,畢業後又成功了就還,還可以加倍還,擴大基金。當時學校有一位大三的學生就是在這個基金的支持下走上了創業之路,創辦了全球最大的樂器網站。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