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馬王堆簡帛編纂啟動
本報訊 復旦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湖南省博物館近日與中華書局簽約,我國首部完整的馬王堆帛書的釋文和註釋本———《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編纂正式啟動,預計將於2011年出版。
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大量帛書和竹書,涵蓋哲學、文化等多個領域。它們中的大部分書早已失傳,有些書如 《周易》、《老子》,雖然有今本傳世,但馬王堆出土的是古本,內容與人們現在看到的版本有不少差異,對古代歷史、文化、語言、哲學、科學等各領域研究均有重大的意義。
(彭德倩)
寧海發現五藻井戲臺
本報訊 浙江寧海縣文物普查隊近日在西店鎮塘下村發現一座精美的五藻井戲臺(見圖一)。戲臺長4.6米,寬4.4米,高1.3米。戲臺上方建有5個藻井,中間為大藻井,4小藻井均勻分佈四週。5個藻井均呈正八角形,內部採取鬥拱盤築的建造方法。
藻井是中國古建重要室內造型手段之一,一般建在戲臺上方,具有裝飾、擴音的效果,在舊時寧海的戲臺建築中得到大量的運用。2006年寧海縣共有10處古戲臺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寧海地區的戲臺藻井造型一般都是一個戲臺上建一個藻井,一個戲臺上建5個藻井的情況極為少見,因此具有較高的藝術與文物價值。
(寧 訊)
武漢碉堡群見證抗戰
本報訊 武漢市東西湖區普查隊近期在張公堤發現抗戰時期修築的碉堡群(見圖二)。
“九 一八”事變後,中國軍隊在張公堤東西湖段構築了碉堡群,共4個碉堡,形制相同,為橢圓形圓柱體,高約4米,長軸直徑11.3米,短軸直徑5米,厚度1.1米。底部採用磚混砌築,頂部採用鋼筋混凝土澆築。墻體四週設有射擊孔。
1938年6月至10月,中國軍隊抵禦30余萬日軍對武漢的進攻,中方傷亡40余萬,日方傷亡約14萬,最終以武漢失守結束。經此一役,日軍元氣大傷,此後再沒有能力組織數十萬人以上的戰略大會戰,抗戰由此轉入相持階段。張公堤碉堡群作為武漢會戰的重要遺存,見證了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野蠻侵略。
(陳 飛)
連雲港現遠古星象圖
本報訊 近日,江蘇連雲港市朝陽鎮韓李村一村民發現一處岩畫,經文保人員考察,確定為一處遠古時期星象圖。
該岩畫位於朝陽西團山西坡一塊平坦的巨石上,長130厘米、寬76厘米。所刻內容可分兩組。一組在岩石的頂部,有一個類似棋盤的圖案,“棋盤”的旁邊有個十字交叉的圖案(見圖三);另一組在岩石中部,有一和交叉線條類似的圖案,右下角有一直徑3厘米的石穴,右上角一橫杠,左上角是三個平行排列的橫杠,左下角是一8厘米的“王”字。此處岩畫是該市已發現的30多處星象圖中最特別的一處,為研究連雲港地區遠古星象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蘇 雯)
秦皇島建玻璃博物館
本報訊 以秦皇島玻璃行業發展為引線,記載中國及世界玻璃發展脈絡的秦皇島市玻璃專題博物館,已動工興建。
為徵集文物,該市已派員對北京市、遼寧省、山東省和秦皇島市的20多家玻璃生産企業、玻璃文物收藏單位進行了實地考察,開拓博物館展品徵集渠道,完成了布展大綱的編寫和文物徵集計劃的編制,並已徵集玻璃文物、玻璃生産設備等展品300余件。
(聞 波)
萬載發現明清古建群
本報訊 江西萬載縣文物普查隊近日在城西田下路發現一批明清時期所建的古祠堂、古民居、古糧倉等。
這片古建築群以祠堂居多,其中郭氏宗祠數量最多,有郭氏宗祠、郭南軒公祠、郭綠萌公祠(見圖四)、郭揮公祠、郭瑞公祠等,其餘還有易家祠、宋家祠等。這些祠堂年代最早的始建於明朝天啟丁卯年(公元1627年)。建築均為磚木結構,高大開敞、佈局嚴謹、用料粗實、做工精細。面積大多上千平方米。屏門窗欞、門墩柱礎、天花雀替等均雕飾有不同的龍鳳、花草、人物、山水等圖案,栩栩如生。
(宜 萱)
責編:劉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