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黨的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CCTV.com  2008年10月07日 16:3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已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

  1987年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高度評價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始找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意義,強調指出,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繼找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實現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之後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

  ——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上,強調走自已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中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歷史階段,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現階段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必須把發展生産力擺在首要位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産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産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是沒有出路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主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同經濟、政治的改革和發展相適應,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為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強調實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封閉只能導致落後。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問題上,強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保證,又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獲得新的時代內容。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步驟問題上,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

  ——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産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必須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斷改善和加強對各方面工作的領導,改善和加強自身建設。

  ——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人民網)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