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第一家個體飯店成長紀實

 

CCTV.com  2008年10月07日 15: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紅網綜合  

  中國的第一家個體飯店——“悅賓”隱藏在北京東城區的翠花衚同裏,平時這裡一片寧靜,而在每天飯點時推開“悅賓”的門,恍惚間好像走進了20多年前的公社食堂,一派熱火朝天。悅賓已經走進第28個年頭,創業者劉桂仙説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個體第一家的牌子不能倒。

  ◇辦證頗費曲折

  劉桂仙和老伴郭培基今年都75歲了,他們十幾歲就離開河北肅寧老家到北京謀生。劉桂仙曾在一位首長家做過17年的廚子,跟著大廚師學做菜。郭培基“文革”前也曾在中南海和北京飯店幹過,麵食做得很出色。有一天他們聽到廣播裏的一個消息,南方有倆人開了夫妻店,這讓劉桂仙心動。她去向那位首長請示想開個小飯館,首長很支持,指點她去找北京東城區工商局。

  開始時工商局人告訴她:“沒有營業執照我們不能讓你開店,要營業執照我們又沒有政策,也沒接到指示。”但劉桂仙仍然天天去。最後當時的東城區工商局副局長靳雲平被她感動了,同意選擇劉桂仙這一戶試試。“當時的環境‘左’得厲害,個體發展不發展的大問題都不確定,而且糧油都不知道要給批多少。”靳雲平回憶説,因為當時糧油、副食都是配給供應,開餐館的條件很複雜。這時劉桂仙想要開店的消息卻傳開了。一天,一個記者冒充炊事員來跟郭培基套近乎,郭培基以為是同行就跟他聊天了,講自己有手藝想開店,卻碰到沒糧沒油沒政策的難題。後來這個記者寫的新聞被廣播出來,“我聽到就傻了,但話確實都是我説的”。郭培基説。這之後,竟有人送了糧本來———這個新聞反而推動了工商局的工作,工商局的幹部老所終於説服了東城區糧食局,給劉桂仙拿到了批條。工商局的跟劉桂仙説,你回去準備準備,裝修一下房子,準備開業吧。

  ◇開業驚動美國合眾社

  劉桂仙夫婦原定是“十一”開張。頭一天打算試開業,先做給街坊嘗嘗。1980年9月30日早上,郭培基把爐子生好火,就放心地去上班了。中午劉桂仙開火的時候,《北京晚報》的一個記者過來詢問,聽劉桂仙説要試試,意識到這是要開張了,於是趕快跑去電話亭,口述了一則新聞稿給報社。這天晚報上就登出一篇巴掌大的文章,標題是《中國第一家個體飯店開張》。

  “我晚上7點多下班回家,感覺衚同裏的氣氛不對了,怎麼比大棚欄還熱鬧。”郭培基推著自行車根本無法前進,回到家一看,劉桂仙忙得滿頭大汗,工商局的人都來幫忙了。當時一個美國的記者説,3天之內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開了個體飯店,合眾社報道了這個消息。

  正式開業的第一天,劉桂仙買了4隻鴨子準備午飯,做了一些“鴨子菜”,還包括鴨雜和鴨湯。“鴨子便宜,當時半隻才1塊多錢,而且不用拿本買。也沒有醬油,因為買不起。”後來有人叫這個店為“鴨子店”,“不是因為鴨子做得好出名,而是當時只能買得起鴨子”。劉桂仙説起這些表情有些沉重。但是當天晚上,她就有錢去買7隻鴨子了,過了一星期,“什麼菜都有了”,一共百十來種菜式,也能用醬油了。

  但是剛開業,劉桂仙還沒拿到營業執照,也就沒有可以購糧購菜的本。有人支持他們,送來了一些原料。區長為了鼓勵這個“第一家”的積極性,甚至端著盆幫他們去找豆腐。劉桂仙聽鄉下親戚説鄉下的集市什麼都有,就起早去保定和高碑店的集市調查,發現品種確實非常多,甚至北京見不到的河螃蟹和鱔魚都有,而且有錢就可以買。劉桂仙從此開始了艱辛的趕集生活。她坐火車去,帶兩個大口袋,裝了滿滿的東西回來,用這種辦法解決了當時城裏難解決的配給供應問題,用買回來的各種原料做出國營飯店都沒有的菜肴。

  ◇70多個大使館的老外來品嘗“政治”

  “當時大家都想去嘗嘗‘第一家’,外國人更是去嘗‘政治’的。”靳雲平説。飯店每天到了午飯和晚飯時間,飯店門口都擠滿了人。因為最初劉桂仙只把家裏兩個屋子騰出一間當飯店,裏面放了4張桌子,每個桌子配4個小凳,一撥兒只能坐16人。這使在外面等位的人總那麼多,她就讓小兒子在外面發號,“也不讓客人喝酒,浪費時間”。

  這樣又過了1個月,美國使館突然提出要包桌,他們要按每個人10塊錢的標準包桌。“那時候一個炒豆腐才1毛2,一個沙鍋白菜1毛9,1塊錢就能吃得很好,10塊錢一個人的標準太高了。”於是在美國使館的包桌上,“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山珍海味應有盡有”。在上世紀80年代初,對蝦只要2塊多錢1斤,一桌十五六人的包席,劉桂仙能掙一半,“很快就是萬元戶了”。而飯店包桌的預定居然已經排到68天之後,大多是使館的人,“他們就是來看看中國的個體經濟是什麼樣的”。

  “當時我特別謹慎小心,因為我代表的不是一個小小的悅賓飯店,而是整個中國的形象。”劉桂仙最自豪的事情是她接待過70多個大使館的人,“沒出過一點錯,沒給國家丟人”。

  ◇姚依林、陳慕華來拜年

  在當時,個體是被人輕視的,也是遭人敵視的。悅賓飯店開業後,“個體第一家”的名號引來了很多食客,也引來了風言風語,“有人給我定性成了反革命”。劉桂仙也害怕過,擔心自己會被批鬥,所以再累,她也不敢雇工,生怕被説成“資本主義”。因為沒有批照就讓劉桂仙開業,靳雲平也曾遭到一位上級的批評,“我承認我是有錯誤,但決定讓她開飯店是沒有錯的”。而公安局當時也私下調查過夫婦倆。在種種壓力下,經營了不長時間,劉桂仙把店關掉了。

  過了幾天,快到春節了,市政府領導撥開圍在門口的記者進到劉桂仙家,勸説她重新開業,説過年時,國家領導人要來看望這個第一家個體飯店。“他們看著我把火攏上準備開張才離開。”1981年春節,國家領導人姚依林、陳幕華來到劉桂仙家拜年。“首長也告訴過我不用怕。”在這種特殊支持下,重新開業後,風言風語沒有了,劉桂仙和郭培基的心裏踏實了。陸續的,北京又有第二家第三家個體飯店,經營環境開始越來越好。1981年,劉桂仙用賺到的錢在距悅賓飯店200米的地方買了房,開了“悅仙”飯店。“這20多年都順利地過來了。”郭培基欣慰地説。

  ◇劉桂仙一直不放權

  這麼多年,劉桂仙一直不放權,以前身體好的時候每天都要去店裏,督促衛生,嘗嘗菜的味道有沒有變。劉桂仙經常説的是:這個中國的“第一家”可不能倒啊。靳雲平一直勸劉桂仙撒手,“但孩子確實比不了他們的經營管理,沒有那種樸素的不怕苦不怕累、要幹好的勁頭。但是她現在身體太差,不放手也不行了”。劉桂仙的大孫子郭誠今年剛畢業,劉桂仙就把他留在自己身邊,“我信得過這個孫子,打算放一放手”。(摘自《三聯生活週刊》2008年第2期)

責編:李二慶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