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秉德至今還記得那次中南海春藕齋的周末舞會。
“伯父風度翩翩,只要他一到場,幾乎再沒辦法在場外落座。”伯父微笑着攬住她的背,踩着音樂旋轉在舞池。“跳得還行,你樂感可以。”聽到伯父的誇獎,小秉德興奮得有點飄飄然,可馬上伯父卻略帶歉意地説:“轉到那邊你就下去吧,讓別的同志跟我跳,看好多人在排隊。”望著伯父和別人跳舞的背影,看到排着長隊的人群,小小年紀的周秉德突然明白:她這個伯父不僅是屬於家人的。
周秉德是周恩來三弟最大的女兒。自12歲住進中南海,周秉德在周恩來身邊生活了十餘年。周恩來夫婦無嗣,周秉德因此成為與周恩來關係最密切的晚輩。但周秉德一向處事低調,雖然她曾任中新社副社長,又是全國政協委員,但身邊幾乎沒人知道她的特殊身份。
紅墻內的青春
回憶起那段紅墻之內的童年歲月,周秉德覺得那真是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當時最讓她興奮的是,早年間只能在照片上見到的毛主席,到這裡竟成為了她的鄰居,就住在周家隔壁。
1949年夏天,12歲的小秉德生平第一次見到伯父周恩來,住進了中南海西花廳。親侄女來到身邊,周恩來和鄧穎超自然萬分疼愛,他們把這個漂亮的小姑娘當成了自己的女兒。小秉德從此也開始了在這個中國最神秘的紅墻大院里長達15年的生活。
周恩來日理萬機,並沒有多少時間在家。他總是來去匆匆,走路特別快,衛士比他年輕得多,跟着他都得一溜小跑。周秉德和他見面最多的時間是在飯桌上。偶爾有機會和他一起散散步,逛逛公園。工作之餘,為了讓伯伯散散心,周秉德有時候和他一起唱歌。她説周恩來最喜歡唱《洪湖水浪打浪》,還很喜歡海棠花。西花廳後院種了十幾棵海棠,每逢春天滿院海棠花盛開,十分漂亮。
上世紀50年代,正逢留學蘇聯的熱潮。初中剛畢業的周秉德聰穎優秀,本來可以選擇當時絕大部分高級幹部子女所走的道路:高中畢業後赴蘇聯留學。但看完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她卻熱血沸騰,當下做出了一個讓周圍人大吃一驚的決定——報考中等師範專科學校,做一個電影中瓦爾瓦娜那樣的農村教師。那時的周秉德只有15歲。
“當時老師同學們都很驚訝,勸我好好考慮自己的前程。我回到西花廳向七媽(鄧穎超)説了自己的想法,她反而立即表示支持,在飯桌上不斷地鼓勵我。伯伯一直埋頭吃飯沒有吭氣,只默默地聽着我們的對話。七媽問他説:‘你怎麼不表態?’伯伯説:‘她得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你也説,我也説,不是壓力太大了嗎?將來她要後悔起來都沒辦法。’”
後來回想起來,別人告訴周秉德,其實周恩來心裏肯定還是想讓她讀完高中念大學,但他又不能明確地説出來,因為他一發言就會成定論。“伯伯其實也在觀察我到底是不是真的經過深思熟慮,他從來都是要求我獨立思考,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
師範學校畢業後,周秉德被分配到距北京城20里的一個小學做老師。但3個月後,她就被抽調去搞運動了。五六十年代政治運動無休止,以致她幾度想再上大學的計劃都被完全打亂了。周秉德笑了笑説:“我的青春大好年華,幾乎全在運動裏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