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技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摩托羅拉中國總裁:進入中國是20年前最正確決策

 

CCTV.com  2007年09月10日 09:45  來源:北京晨報  

    從最初的BP機,到經典的“大哥大”,再到花樣頻出的手機,過去20年中國通信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摩托羅拉這個國際手機巨頭以自己獨到的方式,在華書寫了20載的光榮與夢想。值摩托羅拉中國20歲生日之際,一個陽光的午後,在摩托羅拉大廈18層佈置古典的辦公室裏,本報記者採訪了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高瑞彬。

  高瑞彬從2005年起擔任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這位1993年就加入摩托羅拉的資深職業經理人,可以説是摩托羅拉中國情結的最好見證者。

  中美合作的樣板

  “摩托羅拉在二十年前做了一個最正確的決策——進入中國。”憶及摩托羅拉在華的創業史,儒雅的高瑞彬頗有感觸。1987年,摩托羅拉在中國建立第一個辦事處,1992年在天津註冊成立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多達1.2億美元的大筆注資引起了海內外IT界的強烈關注。

  事實上,當初這些決策很有挑戰性。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中,1986年以前外資都是試探性的投資,直到1986年出臺鼓勵外商投資的政策之後,外商投資的生産性項目及産品出口企業才大幅增加。而摩托羅拉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個。

  “我們很高興當時做了一個很明智的決策。在此基礎上,摩托羅拉和中國獲得了雙贏局面。”高瑞彬談到天津工廠項目時説。該合作項目被引為中美合作的樣板,也奠定了摩托羅拉的市場地位。

  作為率先進軍中國市場的跨國手機巨頭,1987年至1995年期間,摩托羅拉在中國手機市場獨佔鰲頭。伴隨著中國通信市場競爭格局的逐步展開,站穩腳跟的摩托羅拉在中國的發展進入第二階段——本土化。“如今,摩托羅拉中國公司本土管理人員達到了90%,員工的本土化率接近100%。”高瑞彬説。

  考驗摩托羅拉對中國承諾和信心的第三個節點是在2001年中國入世之前。那時候,摩托羅拉與所有跨國公司面臨同樣的問題:中國入世後是否還要給這個市場一如既往的投入。摩托羅拉戰略性地宣佈:未來五年內將在中國實施三個百億美元計劃,即到2006年實現産值一百億美元,累計投資額一百億美元,本地採購額達到一百億美元。“儘管當時制定的是一個五年目標,但摩托羅拉用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高瑞彬説。

  20年成就最大外資企業

  如今,摩托羅拉(中國)已成為摩托羅拉除了美國之外最大的生産、研發和銷售市場,中國市場甚至已經成為支撐全球市場的基地。高瑞彬表示,摩托羅拉中國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全球化”,將全力提升中國公司在摩托羅拉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天津工廠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砝碼。幾天前,摩托羅拉為天津工廠慶祝了15歲生日,那裏已成為摩托羅拉公司全球最大的生産基地之一。最近,摩托羅拉還在天津成立了一個全球性物流中心,以服務全球市場。高瑞彬透露,天津工廠已經生産3G手機,在中國3G市場尚未啟動的情況下銷往海外市場。記者了解到,新産品從實驗室到投産前是最關鍵的階段,以往都放在美國總部完成,現在已經轉移到天津工廠。

  儘管目前摩托羅拉在全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下面臨業績下滑的窘境,高瑞彬卻很有信心帶領中國公司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他説,多年來摩托羅拉在華最大的困難是2003年非典期間。當時有一員工是疑似患者,以高瑞彬為首的摩托羅拉中國領導團隊採取了很多措施來保證運營不受影響,隨後全球總裁的造訪則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我覺得過了那個難關之後,就沒有什麼再困難的事了。”高瑞彬感慨地説。

  目前,摩托羅拉在中國有3家獨資企業、1家控股公司、16個研發中心、5家合資企業和22家分公司,員工一萬多人,是中國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之一。

  正在研發用自行車通電的手機

  隨著這家跨國公司在華業務的飛速發展,摩托羅拉不僅把自己定位為一家企業,更把自己看作是一個社會公民,投身慈善、環境保護、高等教育等公益事業。

  據了解,1994年至今,摩托羅拉公司為希望工程累計捐款4000萬元人民幣。到2007年底,援助建立的希望小學將達100所,幫助約15000名失學兒童重返校園。2005年,該公司成立摩托羅拉志願者協會,員工已累計進行了約20000小時的志願者服務。

  在環境保護方面,2005年摩托羅拉聯合其他廠商發起“綠箱子環保計劃——廢棄手機及配件回收聯合行動”。截至2006年底,摩托羅拉公司在摩托羅拉北京總部、各地分公司、天津工廠、杭州工廠以及遍及全國的290余家授權服務中心都設立了專用於廢棄手機及配件回收的“綠箱子”。

  高瑞彬本人是一個堅定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者,他領導下的摩托羅拉正在走進更多的偏遠山區,把先進的通訊設備帶到農村,默默做著自己的貢獻。“在農村我們現在面臨著很多挑戰,很多偏遠地方連電力或者傳輸都沒有,提供通訊基礎設施很難,所以我們現在研究靠風力、太陽能運行的基站以及用自行車通電的手機。”高瑞彬説。

  晨報記者 焦立坤

責編:修榮騰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