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心繫老年人“做飯難、吃飯難”,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特別強調要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老年助餐服務。
    2025-07-21
  • 暖陽穿過窗戶,灑在湖北嘉魚縣四邑村黨群服務中心的白墻上,一份《嘉魚縣四邑村服務群眾事項清單》格外醒目。2024年11月5日,正在湖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邑村黨群服務中心調研,被墻上的這份清單吸引了目光。
    2025-07-16
  • 1978年,正在清華大學學習的習近平到安徽滁州實地調研包産到戶,將所見所聞記了一本筆記。自此,“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的初心,在這個青年學子心中紮下了根。
    2025-07-15
  •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2014年3月27日,站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講臺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生動闡述中國的文明觀。他把文明交流比作江河入海的壯美歷程,指出“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
    2025-07-10
  • “習總書記,有沒有話要對香港同胞講?”2012年12月,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首次離京考察的第一站選擇了廣東。在深圳蓮花山公園步行下山時,有香港記者這樣問道。總書記清晰有力地回答:“香港一定會繁榮昌盛的!”
    2025-06-30
  • 那天,在館內的貴賓留言簿上,習近平主席提筆寫下12個字:“弘揚奧運精神,促進和平發展。”
    2025-06-23
  • 這次呂梁之行,習近平總書記是履約而來。他在參加2017年全國兩會時説:“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我絕大多數去過了,還沒有走到的呂梁和涼山會儘快去。”
    2025-06-20
  •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2021年9月14日,在父親曾經工作過的地方——中共綏德地委舊址,習近平輕聲念出了位於展廳醒目位置的這行字。這是習仲勳同志説過的一句話。
    2025-06-14
  • 習近平在文中寫道:“考上大學固然可喜,但沒考上大學也不用悲觀,更不能絕望。路就在腳下。一個人能否成才,關鍵不在於是否上大學,而在於他的實際本領。”
    2025-06-10
  • 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赴陜西考察,第一站就是秦嶺。那是2020年4月20日,在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書記迎着清冽的山風舉目遠眺,語重心長地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並不是説把多少真金白銀捧在手裏,而是為歷史、為子孫後代去做。”
    2025-06-05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到訪過10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文化足跡遍佈大江南北。他説,“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
    2025-06-03
  • 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鬥。培養青少年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心中牢牢紮根,對於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至關重要。
    2025-05-27
  • 2004年7月23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發表了一篇題為《精神文明建設要“從娃娃抓起”》的評論。
    2025-05-23
  • 一張閩江職業大學的畢業證,黃道亮珍存了32年。泛黃的紙張上,簽發人處清晰地印着三個字:習近平。
    2025-05-15
  • 母親的愛,如春風化雨般無聲浸潤,以特有的溫柔與堅韌,滋養了習近平的精神世界,激勵他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雄心帶領人民為中國式現代化不懈奮鬥。
    2025-05-10
  • 在總書記的眼中,大國工匠是“頂梁柱”,“我國經濟要靠實體經濟作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
    2025-05-03
  • 在風雨飄搖的舊中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提出“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三個問題,振奮青年鬥志;在繁榮昌盛的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年輕一代“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2025-05-01
  • “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曾説,勞動模範身上體現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是偉大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
    2025-04-27
  • 1982年,習近平離開中央軍委,成為一名軍轉幹部。在地方工作期間,他十分關心和重視部隊的建設工作,被當地幹部群眾和廣大部隊官兵親切地稱為“擁軍書記”。
    2025-04-24
  • 習近平總書記愛好很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方式,“一有空就會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覺得開卷有益”。
    2025-04-23
顯示更多

原色

天蓝

黑色

藏青

智能导盲

区域指引

返回
声音

×

简体

繁体

拼音

蓝底黄字

黄底黑字

黑底黄字

原始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