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九品村官宋先欽為集體還債30萬

CCTV.com  2008年01月24日 11:37  來源:紅網  

  “他這個人眼裏只有集體和村民,從來就沒有他自己。”

  一項集體決策,一筆鉅額債務,一位“九品村官”,一句莊重承諾,一段泣血故事,在大湘西的群山之中,在老百姓的口中廣為流傳。提起宋先欽花了整整10年時間,主動為村集體的虧損企業還債30萬,甚至賠上了兒子和孫子的生命的故事,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敬佩不已,唏噓不已;懷化的共産黨員沒有不知道他的名字和事跡的;蓮花村的村民噙著淚花感嘆地説,宋書記真是個好人,他為了我們吃了太多的虧啊!

  自197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特別是1984年擔任湖南省懷化市辰溪縣後塘瑤族鄉蓮花村村支書以來,宋先欽以大公無私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共産黨員的光輝形象。宋先欽2002年被中共湖南省委評為“十佳道德標兵”,成為“懷化市十大新聞人物”;2003年成為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被評為懷化市“優秀共産黨員”。2004年總政話劇團在全國匯演的話劇《黃土謠》,就是以宋先欽為原型編劇的,洗禮觀眾的心靈,震動人們的靈魂,引起各方強烈反響。

  作為一名農村基層黨員幹部,以辰溪縣副縣長趙澤長的話來説,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芝麻官”,怎麼會有那麼大的魅力,贏得群眾如此的擁戴呢?紅網記者日前來到這個小山村,走進了宋先欽的家,走過了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採訪了他的家人和許許多多的幹部、黨員和村民,發現那些榮譽對於他來説,絕對是當之無愧的。人們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他這個人眼裏只有集體和村民,從來就沒有他自己,包括他的親人”。

  正是記者眼前這個雙手長滿厚厚老繭,講話土得掉渣,一身老農打扮的憨厚瑤家人,以他驚人的毅力背負起眾人的債務和苦難,以他敢作敢當的責任意識實現了他的誓言,用他的行動書寫著“誠信”和“責任”。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撼動人心的人格力量,讓許多人敬仰,也讓許多人汗顏,更值得所有人深思。

  “這些債爹還不完,我來還!我還不完,我兒子還!”

  十里八里的鄉親們都知道,宋先欽是個“能人”。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向來好學肯幹。1972年,宋先欽當上了村裏的赤腳醫生,給鄉親們免費看病。他會釀酒、制糖、制稻種、養魚苗、喂良種母豬……,還當過鄉辦制藥廠廠長、柑橘場場長、鞭炮廠廠長、磚瓦廠廠長,成了村裏頭一個“萬元戶”。

  1984年6月,蓮花村黨支部換屆時,懂經營、會管理,又率先致富的宋先欽以高票當選為蓮花村黨支部書記。當上這個“九品村官”以後,宋先欽帶領村民修路、開山、養豬、種果,一心往脫貧致富的路上走。

  1990年7月,鄉領導在大會上向蓮花村幹部引薦了一個福建人,這個福建人説,如果村裏辦一個瓷磚廠,每人每年可以增收400元!當時蓮花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看來這真是個好消息啊!經過多次集體討論和兩次去福建考察之後,認為可行,村裏決定上瓷磚廠項目。

  為了共同致富,經過多次大會集體研究,村裏決定借債辦廠。通過向信用社貸款和村民集資,總共湊齊了18萬多元,蓋起了廠房,買回了福建人介紹的機器。誰知機器三天兩頭出毛病,只能生産粗糙變形的地板磚,根本無法生産原先承諾的瓷磚,廠子很快運轉不下去了,而這個福建人也找不到了。

  “廠子多生産一天就會多虧一天”,當時被鄉親們推舉為瓷磚廠廠長的宋先欽清醒地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但當時村裏根本無法再籌資改造技術、升級設備,宋只能果斷地停産,把損失降到最低。

  1991年5月22日,這個日子宋先欽記得很清楚。這天,他向鄉領導彙報了情況,鄉領導建議將18萬元債務分攤。當天,蓮花村連夜召開村委擴大會,商量廠子倒閉的善後事宜。時任後塘鄉黨委書記,現任辰溪縣副縣長的趙澤長建議,將所有的欠款按各人責任大小分攤:村幹部和到福建參加考察的人員,每人承擔8000元,黨員和村民小組長每人承擔600元,普通村民每人承擔10元。宋先欽表示自己願意承擔28000元。

  一時間,會場鴉雀無聲。沉默良久,一些黨員情緒激動地説,家裏那麼窮,上有老,下有小的,無論如何也還不起這個債啊!到時候妻離子散,我恐怕只有上吊、喝農藥了……

  宋先欽心情非常沉重,他不想看到悲劇的發生,更不願意看到村民從此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在焦灼不安之中,宋先欽站起來説出一句令人震驚的話:“這些錢不要鄉親們還一分,我一個人還!”

  宋先欽的妻子葉臘梅當晚12點多聽到這個消息,只能默默地掉眼淚,無條件地支持丈夫;大兒子宋成林説了一句:“這些債爹還不完,我來還!我還不完,我兒子還!”這話給了宋先欽莫大的支持。宋成林以4000元錢賣掉了自己的錄像廳和修理鋪,用作家裏辦磚廠的投入資金,自己外出打工還債;二兒子宋盛林和小兒子宋理林從衛校和高中輟學回家,幫忙幹活還債。

  縣委領導曾對他説,收回你那句話吧,瓷磚廠可以按破産企業申報,信用社也可以將貸款一筆勾銷。但宋先欽不同意,理由十分簡單:“不能讓國家受損失!還是那句話,所有欠款,包括集資款,由我一人償還。”

  從此,宋先欽一家人就踏上了悲壯漫長的還債之路。

  (宋先欽高興地展示他發明的新切菜板專利産品)

  “替村裏還債,我從沒後悔過。我唯一感到愧對的,就是自己的親人!”

  為了儘快償還債務,宋先欽一家承受著許多常人難以忍受的困苦,付出了太多太多。磚窯點火需要電動鼓風機鼓風,為了省錢,宋先欽拿著蒲扇對著窯內扇風,每窯要連續扇上10多個小時,他經常累得精疲力盡,甚至手腳發麻。每天天還沒亮,他們一家人就到磚廠開始一天的勞動。全家人省吃儉用,連年夜飯都是白菜蘿蔔對付。有一次,小孫女梅梅看到鄰居的孩子吃雞腿,也纏著爺爺要雞腿,宋先欽哽著喉管説:“梅梅聽話,爺爺明天還你一個雞腿……”誰料想這個“明天”梅梅一等等了六年,終於在宋先欽還完債的那一天滿足了心願。

  1993年10月4日,宋先欽從縣裏參加農村支部書記會議回來,他擔心那些正在窯裏燒著的磚,不顧旅途勞頓,放下行李就往窯上爬,查看窯火。檢查完第一窯後,他又向第二窯走去。本來就虛弱的身子,加之饑餓、疲勞、炎熱,他忽然一陣眩暈,一下子從橫在兩窯之間的距地面七米高的木板上跌了下來。這一跤,宋先欽摔斷好幾根肋骨和脊椎,在床上躺了半年。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很可能成為植物人。宋先欽憑著驚人的毅力鍛鍊身體,半年後又下到磚窯幹活了。

  妻子葉臘梅是個典型的賢妻良母,經常要挑著幾十斤的貨物到各集鎮上去擺地攤。為了能省下幾塊路費和中飯錢,她每次趕集都是挑著擔子步行,餓了就用從家裏帶的兩個紅薯充饑。有一次,她去龍頭庵鄉趕集,挑著擔子走了四五十里路,賣完東西後又摸著黑徒步走回來。天黑了,妻子還沒有回來,宋先欽趕到路上去接她。在半道上接到妻子後,兩人不禁相對痛哭起來。

  和母親一樣,兒子、媳婦也拚命掙錢幫父親還債。1992年農曆四月初五,半夜下起了大雨。因為怕磚廠的磚坯被雨淋壞,宋先欽帶著家人連夜趕到磚廠,整整忙活了一夜。次日清早,宋先欽又帶著家人上山搶耕水田。因為夜裏走得很急,沒有來得及把家裏做鞭炮的火藥放好。家裏留下三歲的孫女小梅和兩歲的孫子振華,由於無人照看,小振華不慎引爆了火藥,當場被炸死。小孫子的死讓宋先欽悲痛萬分,他大吼了一句:“老天啊!我到底做錯什麼了?”從此,他家再也不做鞭炮了。但這並沒有使他放棄,他依然常常深更半夜獨自一人跑到磚廠,摸黑推磚坯……

  (這天來了買磚的主顧,宋先欽忙著往卡車上搬磚)

  宋先欽説,自己作為村支書應當對村裏的大事承擔責任,他不會為自己當初做出的決定後悔,他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咬著牙關把債還清。但令宋先欽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災難又一次降臨到他這個已背負了十幾年苦難的家。2003年,他最鍾愛的小兒子宋理林因勞累過度猝死在家中。直到這時,宋先欽才發現,家裏竟然找不到一件可以送兒子上路的好衣服……。宋理林去世後的第三個月,他的妻子張會生為他生下一個遺腹子。宋先欽給小孫孫取名叫“常銘”,當記者問到名字的含義,張會生驟然紅了眼眶,泣不成聲。兒子過世,宋先欽的體重由原來的130多斤下降到100斤多一點,原本烏黑的頭髮也幾乎在一夜之間全白了。

  每次回想這些往事,他總是傷心地説:“很多很多人,甚至包括理林的兩個哥哥也是這樣説,弟弟不是有病,是活活累死的。二十幾歲的人那個樣子,好像四五十歲的人一樣。替村裏還債,我從沒後悔過,我不愧對國家,不愧對組織,不愧對任何一個村民。我唯一感到愧對的,就是自己的親人,,對不起死去的孫、兒,我欠他們的,一輩子也還不完啊!”

  “都説那少年十七 像綻放的花一樣

  可你背著那書包 背著書包回家鄉

  啊 我的兒呀 孝順的兒

  你把那重擔 放在自己肩上

  寒冬不怕風和霜 仲夏任憑烈日燙

  你只是一心想 只是一心想

  爹爹承擔的帳 能早日還上

  都説那人生三十 是當頭的好太陽

  可你呀一覺睡去 一覺睡去不起床

  啊 我的兒呀 不孝的兒

  你怎能這樣離開了爹娘 離開了爹和娘

  啊 我的兒呀 不孝的兒

  咱們已經説好 還要一起奔小康

  爹的心頭結了霜 娘的眼淚比冰涼

  你就不想一想 爹爹欠你的帳

  再也還不上 再也還不上……”

  這首歌,深深地唱出了宋先欽一生中永遠的痛。

  “作為一個共産黨員,我仍然有責任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宋先欽還債的過程是漫長而又煩瑣的,手邊能籌到兩千、三千元,有錢就還一筆,就那麼慢慢地還,有些借據甚至要分幾十次還清。

  “1996過年的時候,宋書記和他老婆到我家拜年,從兜裏掏出1000塊錢,説是拜年錢。可我知道,他那是省吃儉用給我家還上那時辦廠的1000元集資款啊!我本來不作指望了的,誰知道宋書記真是一諾千金啊!”蓮花村村民歐大德感慨地對紅網記者説。

  據時任後塘鄉黨委書記,現任辰溪縣副縣長的趙澤長介紹,為了還債,宋先欽想盡了辦法,他曾經在溆浦投資辦煤礦,也曾經在麻陽縣投資銅礦,但投資的6萬多元都血本無歸了。

  (宋先欽家裏的墻壁上挂著他曾經的榮譽)

  一本本賬簿,一摞摞收條,記載著宋家的還債歷程。

  2000年12月28日,宋先欽還清了最後一個村民的5000元集資款。這天,他將11年來還債的錢一筆筆加起來,竟發現債務加上銀行利息,共還了304600元。望著這串數字,宋先欽不禁悲喜交集。

  還完債的宋先欽不忘幫助群眾致富,2001年1月,無債一身輕的他表示要大幹一場,他給村裏提出了四條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建議:將村柑桔園的桔樹進行品種改良;實行立體式水面養殖;在集鎮旁建設停車場;建一個小型室內集貿市場。但由於種種原因,他的提議沒有被採納。

  “我頭一個反對他再一次挑重擔。我們都不願意再看到他苦,看到他累,更不希望看到他再失敗了啊!我們都關心他,希望他全家過上清閒的好日子。”蓮花村原黨支部副書記沈岳山對記者説出了心裏話。

  “為官一任,就要為百姓造福。如果我不起作用了,還是讓其他人上吧。”宋先欽説。2001年2月,蓮花村黨支部書記換屆時,他辭去了支部書記的職務。新上任的村支書宋先水錶示,要接好宋先欽的班,首先抓好農網改造、水泥硬化路、農業綜合開發這幾件事,帶領全村發家致富。

  村支書的擔子雖卸下了,但共産黨員的本色沒有變,宋先欽依然關心村裏的發展,熱心公益事業,牽掛著有困難的鄉親。修路架橋,缺錢少料,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想辦法;哪家遭災,他送錢送米;哪戶有難,他借錢出力。每逢春節,他都要給村裏的孤寡老人送去年貨。去年中秋節前夕,蓮花村13組有7戶村民遭受火災,房屋變成瓦礫。他得知情況後,當即買來炊具,將炊具和200元錢捐送給受災戶。他説:“雖然不當村支書了,但作為一個共産黨員,我仍然有責任幫助困難群眾。”

  2003年,他看到農村切菜用的砧板外面圍了一個竹匾,當地叫“菜團”,用起來十分方便,但清洗起來很麻煩,還容易發黴,便想法進行改進。他受塑料臉盆的啟發,對菜團重新設計,並與浙江一家模具廠聯絡,開發了一套塑料匾菜團生産設備,他發明的菜團還申請了新材料和外觀兩項專利。第一批産品生産出來後,因産品衛生又方便,很快就被搶購一空,目前已供不應求。 

  懷化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最近聯合發文,決定在全市共産黨和幹部,特別是廣大農村基層幹部中,廣泛開展向宋先欽同志學習的活動。文件指出:宋先欽是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優秀代表,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的典範,是新時期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的榜樣,是廣大共産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學習的楷模。他的先進事跡和優秀品質,體現了黨的優良傳統,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體現了共産黨員的先進性。向宋先欽同志學習,要學習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竭誠為群眾謀利益的公僕情懷;要學習他苦學本領,艱苦奮鬥,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創業精神;要學習他無私無畏,一心為公,敢於承擔決策失誤的負責精神;要學習他誠實守信,堅忍不拔,為民分憂的崇高品格。

責編:石光輝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