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日本最新型XP-1反潛機技術先進
編者按:國際形勢風雲變幻,軍事熱點撲朔迷離。日本媒體公開報道新一代反潛巡邏機已經通過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飛行試驗,並且正式交貨。此機將接替P-3C于2011年正式服役。
P-3C已經不能滿足日本航空反潛力量的需求了嗎?日本為何棄用成熟先進的成品而選擇搭建新平臺?日本如此之大的投入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戰略希冀?本週《陳虎點兵》邀請《世界軍事》雜誌執行總編輯陳虎先生為大家進行深度剖析。
背景: 日本共同社29日報道説,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日前結束了對日本海上自衛隊新一代巡邏機XP-1試驗機的飛行試驗,29日在岐阜縣各務原市的工廠正式向防衛省交貨,計劃在2011年底正式部署。
據稱,XP-1將接替P-3C,完全由日本研製生産,機上配備的新系統進一步提高了反潛能力。川崎重工業于2001年著手研發,包括同期研發的航空自衛隊新一代運輸機在內,共耗資約3450億日元(約合215億元人民幣)。
陳虎:XP-1是日本全新研製的一種新型固定翼反潛巡邏機,它的技術含量是很高的。在目前世界範圍內,如果它能按照計劃在2011年正式裝備部隊的話,在那個時候應該是世界最先進的固定翼反潛機。
因此媒體對它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同時也給予它各種各樣的評價。
有關這個飛機的技術性能,我們都很清楚。大家更多地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這架飛機的作戰性能,比如説它的反潛性能如何、這個飛機投入使用之後會對亞洲和世界的反潛格局和潛艇研製産生多大的影響。
但是,我認為這個事件背後隱藏了更多的其它的信息。
日本新一代反潛巡邏機的三"怪"
陳虎:我們細看一下這架飛機的研製過程,會發現一些讓人感到很蹊蹺的東西。我認為主要是有三"怪"。
第一"怪",軍事需求不是很明確。
我們知道日本現有的航空反潛力量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它裝備了近百架美國P-3C反潛巡邏機機,如果從單位作戰面積上的反潛巡邏密度來看,它甚至超過了美國,是世界第一的。也就是説日本本身的航空反潛巡邏力量目前已經是過剩的。當年建設這個力量主要是為了對抗蘇聯的潛艇,現在蘇聯的潛艇力量已經大幅下滑,日本已經沒有對手,所以説它的航空反潛力量是過剩的。在過剩的情況下,再投入大的力量、大的資金去研製更先進的反潛兵器,結果只能是造成進一步的過剩。從軍事角度來講,意義很有限,甚至可以説是沒有意義的。
第二"怪"是從經濟角度來看。
我們知道,發展一個新型飛機的投入很大,按照日本人現在的説法,已經有2600多個企業投入到這項工作當中了。最初啟動是從2000年開始,準備2011年正式服役。這個投入非常大,而且是一個很長期的研製項目。
也就是説日本在這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氣,在這種情況下産生的回報是多少?按照日本現在裝備的反潛巡邏機的數量,即使按照一比一的比例來替換的話,它的最終産量也不會超過100架,而要想把這個飛機賣到國外去,也會面臨種種困難。那麼,要想把不足百架的産量投入這麼大的力量,從經濟上來説肯定是賠本買賣。所以從經濟角度考慮,這型飛機的研製也很"怪"。
第三"怪"是從技術角度來看。
我們都知道一般的反潛巡邏機大部分都是從現有的民航機改裝而來,這樣最省錢省事省力。比如説美國的P-3C、英國的"列尼"、法國的"大西洋"、前蘇聯的伊爾-38等都是從民航機整改的。
而日本的這型反潛巡邏機沒有借助現有的民航機作為平臺,而是重新研製了一個新的平臺,也就是説這型飛機是從零開始研製的。而且這架飛機不僅是機體重新研製,就連它的發動機也是重新研製的。完全是日本國産化的這樣一個飛行平臺。
發動機的研製是很難的,投入也相當大。就日本來説,它要從美國、歐洲購買很成熟的噴氣發動機應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日本兵沒有這樣做,而是自己拿了一個高涵道比的渦輪風扇發動機,編號是XF7-10。據説這個發動機性能相當先進,噪音小、油耗低,推力有6噸。這架飛機上裝了4台這樣的發動機。
這從技術上就會讓人有一種蹊蹺的感覺了。放置這麼多的現有成品不用,而是從頭搞,而且在某些技術上盡可能應用最先進的航空技術。比如它的操縱控制系統,按照日本公佈的信息它用的是光控操縱,一般我們常用的電傳操縱,比如我們的三代機就是用的電傳操縱,也就是説操縱信號不是通過機械部分傳,而是通過一條電纜。而日本的這架飛機是光控操縱,是用光來傳播的,這在全世界的實用航空器上這是第一家。所以説從技術上看,日本為了實現這樣一個本來要求不高的平臺卻把很多高新技術集合在這個地方,並且實現了完全的國産化。放著便宜的、現有的成熟的東西不用卻要重新研製,這是一個很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