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軍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型戰機列裝北海艦隊航空兵 可瞬間讓敵機解體

 

CCTV.com  2007年10月19日 06: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激烈的海空對抗演練 王松岐攝

  這是一次具有標誌性的新裝備作戰能力檢驗。

  黃海某海域,夜色如墨。隨著一陣尖利的戰鬥警報,海軍北海艦隊航空兵某師4架新型戰機緊急升空,直撲強“敵”來犯空域。

  鎖定目標!發射!茫茫大洋上,雙機編隊向“敵”機發起猛烈的鉗形攻擊。瞬間,兩架“敵”機淩空解體。

  迅捷的反應速度、過硬的操縱技藝和高效的空戰能力,令在場的首長和專家讚不絕口:“真不愧是一支現代化的精銳之師!”

  這樣的評價來之不易!為了這個“現代化”,全師官兵吃了多少“苦頭”,大家心裏都有一本賬。

  昔日的成功經驗“失靈”了,過去的習慣做法“無效”了,以往的優良傳統“叫停”了。

  這個師的威名,是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打出來的!

  上世紀50年代初,該師參加過抗美援朝、解放門頭山、解放一江山島等大小上百次戰鬥,取得了擊落擊傷敵機23架、空飄氣球11具的驕人戰績。

  令該師官兵沒有想到的是,從英雄團隊孕育出並沿襲了數十年的“猛衝、猛打”精神,卻在中國軍隊的“變革轉型”中遭遇到新挑戰。

  2005年底,一批新型戰機列裝該師。

  鍵盤替換了閥門、按鈕取代了手柄、儀錶變成了屏顯……集高新技術于一身的新型戰機亮相營區,讓全師官兵群情振奮。

  不用搞動員,要求首批改裝的人員擠破了頭;無需做工作,請示參加新機訓練的官兵蜂擁而至……一時間,無論是“老飛”還是“新手”,無論是“一線”還是“後勤”,官兵們紛紛向師團領導寫下決心書、立下軍令狀。

  然而,新型戰機的強大引擎,絕非只會拼拼殺殺的勇猛所能驅動!

  改裝初期,一些有著多年飛行生涯、飛過多種機型的飛行員,憑經驗率先要求“放單飛”,結果被拒之門外;有的機務維護人員,依然沿用過去“銅發光、鐵發亮”的維護模式,卻受到廠家的警示提醒;部分指教長則按傳統的機械化方式組訓和教學,被機關業務部門潑了“冷水”……

  昔日的成功經驗“失靈”了,過去的習慣做法“無效”了,以往的優良傳統“叫停”了……幾乎一夜之間,官兵眼前一片茫然。

  對於這個師來説,駕馭新型戰機的最大困難不是事業心、責任感和戰鬥精神,而是思想變革與觀念重塑。而觀念的“轉型”,遠比武器裝備的更新難得多。

  伴隨著全師“洗腦革命”的同時,是一系列的改革。集“五大作戰要素于一體”的創意誕生,帶來了煥然一新的教育訓練室、飛行準備室、飛參視頻室、戰法研究室、資料閱覽室,將空、地連為一體。打破過去情報傳輸、指揮控制、物資管理互不兼容、各自為戰的壁壘,飛行訓練實現了師機關和團、站之間的互通互聯。

  觀念一變天地新。去年以來,該師出色完成了超低空攻截擊、緊急升空轉場以及晝夜間導彈實射等10多個高難科目訓練,在近似實戰的環境中檢驗了新裝備的作戰能力。

  對訓練進行全程監控的信息化裝備“飛參視頻系統”被束之高閣,卻沿用機械化時代的模式來組織訓練。

  歷史的十字路,往往有許多驚人的相似。

  如同從大刀、長矛向坦克、大炮過渡一樣,從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這個師也經歷了一場全方位的變革。

  2006年6月,該師對所屬某團新機組訓情況進行檢查。一向以從嚴訓練著稱的該團,在對新機訓練任務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時,師領導卻發現,儘管全年飛行時間任務完成過半,但該團的科目訓練卻僅完成了三分之一。飛行訓練日一個不少,為啥科目進度卻如此緩慢?原來,該團在組訓中,不論是戰術動作還是基本要領,誰出現一點偏差就得責令從頭再來。而對訓練進行全程監控的信息化裝備“飛參視頻系統”,卻被束之高閣。

  信息化條件下的飛行訓練,軟體、硬體如同鳥之雙翼,必須堅持“兩手抓”。對於該團沿用機械化時代的組訓模式,師領導不留情面地提出了嚴肅批評。

  接下來的日子,人們看到全師的飛行訓練出現了許多新亮點。過去飛行員一個動作不標準,就得駕機升空進行“再練習”,現在每個飛行場次結束後,所有參訓人員都集中到“飛參視頻系統”前,進行“一人生病大家吃藥”的講評;以往基礎科目訓練一律都得“上天作業”,如今他們利用“多功能模擬訓練室”進行全方位模擬訓練,不僅把一些“小兒科”訓練科目留在了地面,而且許多高難科目的預先訓練也在此完成,節約了訓練資源,提高了訓練效益。

  機務維護“讀卡制”,是這個師針對新裝備的一大發明。

  以往,機務人員實施直接機務準備時,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檢查內容270多項,容易産生“錯、忘、漏”現象。對此,一些基層單位要麼搞教育,要麼抓懲戒。然而,隨著新機保障任務的空前加重,有時即便保障人員非常盡職盡責,但也難免會出現疏漏和差錯。

  2005年初,某團機務大隊專門成立了科研小組,對這一課題展開集中攻關。100多個日日夜夜,小組成員查閱了《機務維護規程》、《航空維修細則》等數十本教程,結合維護實踐和心理學相關知識,將直接機務準備和再次出動機務準備工作的內容,按照路線化、程序化要求,用最簡潔的語言編寫成卡片,以“唱表”形式完成機務準備工作。

  “讀卡制”的成功運用,把住了飛機升空前的最後一道關口,使飛機維護工作實現了“無縫”保障。

  模式的轉型,讓這個師的戰鬥力建設指數成倍增長。兩年來,他們先後出色完成了“諸機種合同抗擊空襲”、“合同打擊敵護航運輸編隊”等10余個新課題演練。前不久,上級對該師進行空戰攻截擊能力考核,他們取得了成功打擊“敵”三型先進戰機的優異成績。

  當新型戰機列裝之後,師領導就再也不敢輕易請戰了。

  曾經,這個師的人才根本不缺:且不算每年參加上級比武的“狀元”和“獎牌”數量,單是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的就不下10人!

  正因如此,對於上級組織的歷次重大演習,該師領導從來都是胸脯拍得山響,更不用為完不成任務而擔心發愁。

  然而,當新型戰機列裝之後,師領導就再也不敢輕易請戰了。原因很簡單:過去的“放心”指揮員,面對新裝備二次雷達屏幕上不停運動的雲圖、地形和軌跡點線,竟然顯得束手無策;首批經千挑萬選派到工廠培訓的技術骨幹,剛剛聽完第一堂課,高漲的熱情頓時煙消雲散……

  這,並非覺悟的退化,而是知識的落伍。

  直面困境,師黨委針對信息化建設的需求,提出要實現人才素質全面升級的目標。

  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談何容易。過去,師裏的人才培養大多采用“師傅帶徒弟”的辦法,而新裝備入列後,一批技術“狀元”和“金牌”選手,突然與新兵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一切都得從零開始。

  很快,師黨委確定了“抓重點部位、抓關鍵崗位、抓長遠戰位”的工作思路和“骨幹先行、梯次進入、逐步發展、滾動發展”的工作方法。

  緊接著,他們又走活了“送出去”和“請進來”兩招棋:要求無論工作多繁忙、任務多重要,各團、站都要選派有發展潛力的官兵到廠家、院所學習技術,而且必須完成規定人數;不管訓練多緊張、情況多特殊,安排邀請專家教授到部隊為官兵授課活動雷打不動。

  對於引進“拔尖”人才,師黨委格外重視。

  副團長危建國是從兄弟部隊引進的新機優秀飛行員,他拋家離子從大上海來到這個偏僻山溝的時候,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一個非常隆重的歡迎儀式:師常委全部到場列隊迎候!他知道,自己在這裡,就是一顆至關重要的“種子”。他沒有讓大家失望,通宵達旦地研究教案,起早貪黑地制定帶教方法,僅用半年就培養出6名合格教員,而通常培養1名合格飛行教員最少需要1年時間。

  就這樣,兩年多時間裏,一批“種子”專業人才誕生了,他們滲透到機務維護、後勤保障等各個專業領域,又催生出更多新的優秀骨幹……人才隊伍建設,從此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對人才隊伍建設而言,培養是前提,使用是關鍵。師黨委從建立和完善機制入手,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兩年來,全師破格提拔24名年輕幹部,72人提前調職調銜。某機務大隊的彭軍,因綜合素質強、業務技能精,從正連到正營,3年內連升兩級。今年2月,他被任命為機務大隊大隊長。

  全新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鑄造出全面過硬的人才方陣。他們用智慧驅動著強大引擎,用知識駕馭著新型戰機,把信息化建設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李德 李斌富 王天相)

責編:王玉西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