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軍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美國不會向伊朗發動戰爭" 伊朗人為何如此樂觀?

 

CCTV.com  2007年10月18日 16:55  來源:  

  

  

  10月16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田納西州國會參議員湯普森在華盛頓舉行的猶太人組織論壇上講話。美國幾位主要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當日譴責伊朗是恐怖主義的“贊助國”,並主張採取包括軍事打擊在內的強硬政策阻止伊朗核計劃。 新華社記者張岩攝

  

  

  10月16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右)與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參加裏海沿岸國家峰會。普京當天抵達德黑蘭,參加裏海沿岸國家峰會,並將同伊朗領導人討論伊朗核問題。 新華社/路透 組圖

  10月3日,伊朗外交部部長穆塔基在聯合國聲稱,“美國不會向伊朗發動戰爭”,而此前總統內賈德表示,“伊朗不會與美國開戰”,甚至連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顧問薩法維也輕鬆地説,“美國不會發動襲擊”。然而,與伊朗人不同的是,國際社會對美伊爆發軍事衝突的擔憂卻與日俱增,法國政府甚至告誡世人,應為一觸即發的美伊之戰作準備。世人不禁疑惑,在伊核問題越來越僵之際,伊朗人憑什麼如此的樂觀呢?

  眾所週知,隨著伊核問題的逐步升級,有近75%的美國民眾支持政府對伊朗採取強硬立場,全力阻止內賈德擁有核武器。尤其是以切尼為首的政府鷹派,甚至公開呼籲對伊實施軍事打擊,摧毀伊朗的核發展潛力。然而,在美國國內喊打之聲一浪高過一浪之際,伊朗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儘管伊朗的核計劃激怒了很多美國人,其程度甚至超過了當年的薩達姆,但“美國不會不顧納稅人(的利益)而在我們這個地區再發動一場戰爭”(伊朗外長語)。實際上,“9-11”之後的反恐鬥爭,尤其是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無論是對布什政府的信譽和權威,還是對美國的國力,亦或是對美國的國際形象,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傷害。由此可見,正是基於此種認識,聰明的伊朗人才敢斷言美國人不會不計後果,而對伊朗做出軍事打擊這樣的瘋狂決定。

  在接連兩次頂撞聯合國之後,伊朗人也的確感到自身的處境很不妙,有被國際社會徹底孤立和拋棄的危險,甚至還有重蹈伊拉克覆轍的可能。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人也覺得戰爭並沒有迫在眉睫,因為在他們看來,尊嚴和權威受到自身侵犯的聯合國,眼下頂多也只能以經濟和政治等制裁措施,迫使其低頭認賬,並沒有用戰爭手段壓服伊朗的想法,自然也就不會贊同美國的軍事打擊手段。而在此情形之下,伊朗自然會認為,伊核問題仍有以外交手段與國際社會週旋的餘地,畢竟沒有國際社會的支持,美國顯然也不可能重走一意孤行地打擊薩達姆的老路。

  而今,儘管美國深陷伊拉克泥潭,軍隊戰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軍心士氣也十分地低落,但全球軍事界普遍認為,布什政府仍不乏攻打伊朗的戰力和手段,原因在於美伊兩國的國力和軍力差距實在太大。不過,針對這一現實,伊朗人卻有自己的解讀,一是他們認為如今美國的軍事實力的確要比自己強大得多,但畢竟今不如昔,且正走下坡路,已完全不復伊拉克戰爭之前的鼎盛;二是伊朗目前的軍力要遠勝於當年的伊拉克,民心士氣更是“意外”地高漲。顯然,正是在這一思想認識的指引下,伊朗人才會自信地推斷,當下的布什政府不敢發動一場新的戰爭,為美國招致更大的麻煩。

  毫無疑問,在如今的伊核問題上,正是伊朗人對當前形勢的這種樂觀判斷,才使其擁有了從容面對美國軍事打擊威脅的信心和底氣,並在基礎上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然而,如果伊朗人一味地盲目樂觀,不能與時俱進地調整政策,且以此要狹於人,則會使伊核問題走進真正的死衚同,以致釀成“樂極生悲”的惡果。 (陶中華)

  

  

  中國青年報消息:正在伊朗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10月16日向美國等西方國家明確表示,俄羅斯不會接受對伊朗採取任何軍事行動,並承諾將按時完成伊朗布什爾核電站的建設。他還邀請伊朗總統內賈德訪問莫斯科並舉行進一步會談。

  據英國媒體報道,普京16日抵達德黑蘭,與伊朗總統內賈德舉行了會談,並出席了在德黑蘭舉行的裏海沿岸國家峰會。在此期間,普京“警告”西方國家不要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並表示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

責編:曹勁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