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軍事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北大在校生高明講述從軍心路歷程

 

CCTV.com  2007年09月04日 15:43  來源:  

   寫在前面的話
告別北大未名湖,當上高原導彈兵。兩年軍旅生活,給一名大學生士兵留下了怎樣的記憶、怎樣的思考、怎樣的感悟?採訪高明之後,我們向他約了一篇回顧軍旅生活的稿件。
初秋,在奔向西北靶場的列車上,高明寫下了這篇《我的“軍營大學”》。時隔不久,他和戰友們高原引弓,把一枚“長劍”送上蒼穹。
彈道無痕卻有情。高明這篇自述,沒有記述什麼大事。筆觸所及,都是一名士兵眼中軍營生活的點點滴滴。然而,他卻深情地把軍營比作自己的又一所“大學”。展讀這些故事,我們感受到了“軍營大學”在這位北大高材生心中的分量,也看到了一名青年學子走向合格士兵的深深足跡。
在此,我們把高明的這篇自述推薦給廣大讀者。——編者
■主題詞之一:責任意識
“導彈司令”的追求化為這支部隊每一個士兵的行動
大學二年級,我在北大聽了一堂特殊的黨課——楊業功先進事跡報告會,將軍用生命履行軍人使命的事跡,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何其有幸,我參軍就來到了將軍所在的火箭軍團。
近距離感悟這支部隊,我發現,在這支部隊中,有很多像楊業功將軍這樣的軍人。他們以一顆忠誠、正直而又樸實無華的心,履行著軍人的職責。
一次演練前,全旅從首長到士兵,都剃成清一色的光頭。摸著自己帥氣的頭髮,我真有點捨不得。那天,旅長胡明全站在隊列前大吼:“軍人的每一根頭髮,從根到梢都要體現戰備意識!”
頭髮和戰備有什麼關係?我不懂。解散後,一個老兵淡淡地告訴我:“把頭髮剃光,負傷好包紮。”
頓時,我為之一震!演練如同戰鬥——這支部隊儘管“千人一桿槍”,但每個人都在枕戈待旦!
暮笳吹月,曉甲帶霜,疾風衝塞,沙礫飛揚。共和國軍人日日習練,枕戈待旦,為的是橄欖常綠,白鴿遠翔。融進這支部隊,我恍然大悟:在火箭兵,責任不是一個遙遠的名詞。大而言之,責任維繫著大國的尊嚴;小而言之,責任就是站崗50次安然無事,第51次依然豎起警惕的耳朵;責任就是操作100次後精熟無誤,第101次依然慎之又慎……
責任,是北大的靈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北大自建校之始,“好男兒以天下為己任”便成為每一名北大學子自覺的追求。走進軍營,我發現,這裡的軍人把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責任細化了,細化成每一名士兵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不是説説而已,而是心口如一,言行如一!
■主題詞之二:崇高信仰
在這座熔爐,信仰是一種自覺的尊崇
部隊和北大相比,政治理論課更多些。
教育的目的,在於奠定信仰。作為一名崇尚獨立思考的北大人,我曾經懷疑,那個站立在講臺上的人是否能説服我。
入伍教育中,教導員從三灣改編説到黨指揮槍,從張思德説到為人民服務——我信服,這是被血與火證實的真理。
然而,黨的創新理論是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教育者能否用今天的事實説服今天的戰士?作為一名黨員,我關注著。
一度,我們營區總停水。一天晚上,我們班有名同志擔心第二天早晨又停水,就提前打了一盆預備好。指導員在晚點名的時候評價這件事:“這就是憂患意識。”接著,他又説,如果打水的時候,少打一些,不要浪費,就體現了節儉意識。進而言之,如果在自己備水的同時,也能給其他戰友打一盆,就是公僕意識了。
一盆水,一件小事,加深了我對科學理論的理解。不久,我從胡總書記的講話中讀到這樣一段:“希望全國廣大團員和各族青年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自覺擔負起時代的重任,以英雄模範為榜樣,努力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的新一代,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業的新一代,讓青春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反復掂量這段話,我默想了許久,感到心中的目標更加清晰了。
——在這支部隊,信仰是一種自覺的尊崇,尊崇又化作了自覺的實踐。
■主題詞之三:奉獻精神
一個軍人,不能僅僅為自己而活著
記得大二那年暑假我去哈爾濱,年紀尚幼的堂弟指著松花江邊的抗洪紀念碑説:“沒有解放軍,就不再有今天的哈爾濱了!”
一個未成年人對軍人如此評價,當時讓我驚詫,如今令我信服。走進軍旅,慢慢就知道,獻身精神是支撐這支軍隊的脊梁,正所謂“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軍約束則忘其親,援?鼓之急則忘其身。”
汽車連一位士官,是靠鄉親撫養長大。當兵幾年,他拿出省吃儉用積攢的3萬元,為駐地一名失學兒童買了教育保險。這事發生在去年7月部隊提薪之前,3萬元相當於這名士官好幾年的工資。
大概,是因為這名士官在看待金錢的態度上與我有同感吧,我曾經問過他這樣做的動機。他的回答,比我想象的更質樸。他説,自己遇到過很多好人,自己也想做個好人,僅此而已!
這支部隊五期以上的士官,都是有著20多年兵齡的老班長。有位老班長,孩子出生時他執行任務,不在妻子身邊;父親過世、母親故去同樣未能奔喪。一次,指導員説起這些事,一群新兵無不為之動容……
在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平凡的士兵。他們可以很長時間不説一句話,像大山裏的石頭一樣沉默。走近他們,品味他們,他們又仿佛石頭依戀泥土一樣,以厚重而質樸的品格回報著大地。
一個軍人,不能僅僅為自己而活著,必須胸裝天下,胸裝祖國,胸裝人民。這一點認識,隨著我軍裝顏色的減褪,越來越鮮明。
■主題詞之四:戰鬥意志
用堅韌和汗水為軍人的骨骼增加“鈣質”
新兵連,每晚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抱頭深蹲,還有連續的蛙跳、不間斷的往返陡坡衝刺……下連前,部隊組織了為期4天的200公里野營拉練,每人攜行物資三四十斤。翻山越嶺歸來,我發覺第二天一早皮鞋穿不進去——腳腫了。
可想而知,這近乎嚴酷的訓練,對於我這個“白面書生”意味著什麼。但我不敢鬆懈。説實話,我害怕戰友笑話我:“唉,這就是北大生!”
新兵連結束時,我5公里越野由22分鐘跑到了18分鐘。但是,與這支部隊的老兵比,我還是相形見絀。班長陸少華,5公里越野連續3年在部隊運動會上拿冠軍,我現在離他去年底的成績尚差30多秒。仰臥起坐,他一次居然可以做1300多個,我只能做300多……
但是,我敢和老兵比,這一點讓陸班長很欣賞。記得當時我在一篇訓練體會中寫道:“戰時逃離戰場是一個軍人最大的恥辱,平時一個軍人逃避訓練在我看來也是奇恥大辱。”陸班長看了,感慨道:“看來你骨頭裏有軍人的鈣質,血液裏有軍人的基因,將來會成為一個很棒的職業軍人!”
儘管我兩年後還要回北大繼續學業。但是,我聽懂了班長的希望。於是,新訓結束,我堅決要求去某營二連,該連是功勳連隊,連炊事班都有能做單杠八練習的兵,有的兵不用助跑也能輕易將手榴彈扔出60米開外。這樣的連隊,我嚮往。
一番苦學,我不但在二連站住了腳,而且最終勝任了高難度的導彈測試崗位。當倚天長劍從我手中騰飛,我感悟到:軍人的骨骼,在汗水裏淬火。
■主題詞之五:團結協作
“即便是打乒乓球,至少也要是雙打”
去年下連之初,營長向全營提了一個要求:“年底之前,我們營的每名同志都應當參與到一項集體活動中去,推薦大家選擇足球與籃球,即使是乒乓球,至少也要是雙打。”
營長強調的,是軍人的團結協作精神。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説:軍人必須擺脫個人的勇敢所固有的那種不受控制和隨心所欲地顯示力量的傾向,它必須服從更高的要求。這對我們導彈部隊更為重要。導彈部隊“千人一桿槍”,拉這種“槍栓”,需要集體極複雜的協作。任何一個號手,都必須得到其他號手恰到好處的配合。
所以,營長經常説:“每名同志的素質,都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自身能力,二是其他同志的能力。沒有戰友之間的團結協作,不要説導彈發射不出去,連個帳篷都搭不起來。”
漸漸地,我發現,這支部隊的團隊精神,並不簡單地存在於理念層面,而是滲透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習慣成自然。在新兵連,旅長來看望新兵,給我們連送來一頭活豬。不少新兵驚詫而竊笑,但很快就發現,把一頭活蹦亂跳的豬變成飯桌上的佳肴,要有殺豬的、清洗的、剔骨的、切削的、烹調的……一句話,還是離不開協作。
部隊許許多多的做法,在北大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比如考核5公里越野,既不記第一名成績,也不取平均分數,而是把連隊最後一名戰士的成績作為集體成績,個人再突出也於事無補。
有團結,才有勝利!
■主題詞之六:軍人作風
從疊被子感悟“細節決定成敗”
新兵連開會,一坐好幾個小時,不管烈日當頭還是蠅叮蚊咬,誰也不能動一下;下連後全營傳達通知,官兵呈5列隊形蹲下,上百人中蹲姿最好的是營長,自始至終紋絲不動。
沒有鋼鐵的紀律,就沒有鋼鐵的軍隊。
部隊有句話講:“出門看隊列,進門看內務。”《連隊宿舍內物品放置示例》中明文規定:“床舖應當鋪墊整齊。被子豎疊三折,橫疊四折,疊口朝前,置於床舖一端中央。”剛到新兵連,班長首先就拿出一把尺子,教我們疊被子;從哪開始從哪收尾,怎樣撐展怎樣收邊,如何疊角如何壓線……
那天,看著班長一本正經的樣子,我也和不少新兵一樣想:“不就是一床被子嗎,這樣折騰有什麼必要?”
然而,班長這樣對我們説:“部隊把疊被子看作一名士兵作風的象徵,進門一看,便能判斷哪個兵素質怎樣。一名士兵,如果連被子都疊不好,部隊是不會把重要的任務交給他的!”
一言既出,我心誠服。內務體現作風,這不正是大學裏老師常常告誡我們的“細節決定成敗”嗎!
明白了這個道理,素不喜現代詩歌的我,偏偏對這幾句詩過目不忘——
“那個季節多姿多彩,兩行足跡,固執而深切地戀愛著遠方。行囊裏折疊著,棱角分明的人生。”
■主題詞之七:戰友深情
在軍營,我讀懂了爺爺的眼淚
2005年暑假回老家,一位爺爺的老戰友來探望爺爺。當年,他們曾共同戰鬥于隴南山區,一別50年,兩位老人一見面居然滿眼熱淚。
這幕情景,當時讓我驚訝不已。在軍營,我讀懂了爺爺的眼淚!
營長董慧少校,儒雅而博學,平時言多稱亞裏士多德,例多舉西點軍校,有一次我在他的書架上還看到了《市場營銷管理》。部隊領導談到他,猶如欣賞掌上明珠:“董慧董慧,什麼都懂,什麼都會!”
但是,一上訓練場,他的眼睛就射出逼人的銳氣。一次,新兵連實彈投擲,一名新戰友不小心將“哧哧”冒煙的手榴彈掉到腳下。千鈞一髮,只見始終在一旁保護的董營長一個魚躍,將這名新兵撲倒在身下!
一股黑煙騰起,戰友安然無恙。營長拍拍身上的土,又站立在下一名投彈的新兵身邊。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危難關頭,幹部往前站。這一刻,營長的身影化作了高貴的人格!
讓我感動的,還有我的班長陸少華。陸班長對兵甚好,一次過節,幾個新兵為了表達感激之情,湊錢送他兩條煙,結果被他批評,吸煙的退煙,不吸煙的退錢。那天開班務會,他嚴肅地説:“戰友之間,能夠交換的只有生命。你買一包餅乾,給我吃兩塊可以,但請不要把整包餅乾都給我!”
那天晚上,我輾轉難眠,想起小學語文課本上的一個故事:上甘嶺上,斷水已久的坑道中,一隻蘋果在7名官兵手中傳了一圈,尚剩有一大半……
如今,想想陸班長的話,心中不由涌起無限暖意和敬意。
■主題詞之八:艱苦奮鬥
菜地里長出來的“精神之花”
2006年3月上旬,新兵下連後,我遇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種菜。
用鐵鍬翻菜地,一個多小時下來,手上磨出了泡。我不禁長嘆一聲:“真沒想到,當導彈兵還要種菜!”
不知什麼時候,教導員吳學軍站在了我的身旁,一邊翻土一邊與我交談:“小高,我看你不太願意種菜,是不是覺得這件事不是北大高材生幹的?”
“教導員,説實話,我並沒有覺得北大的學生就不能種地,我家也是農村的。我只是覺得導彈兵是一個現代化的兵種,部隊的後勤保障也很充足,如果把種菜的時間用在訓練和學習上不是更好嗎?”我説。
“對,你説得挺好。但是你想過沒有,導彈兵的現代化是怎麼來的?你到旅史館看看,我們的現代化裝備背後,是多少前輩艱苦奮鬥的汗水和心血。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如今我們只是讓大家種菜,還沒有‘栽樹’哩。一個合格的導彈兵,可不能眼高手低呀……”教導員耐心地開導。
事非經過不知難。不久,泥土裏冒出了韭菜芽。可沒幾天,不知什麼原因,韭菜打蔫了。沒辦法,我們又拔掉韭菜種蘿蔔。但半個多月,也沒見蘿蔔發芽。於是,又改種青椒……
兩個月後,青椒不但成活了,還獲得了大豐收。那些天,全連上頓下頓吃青椒。説實話,要是吃買來的青椒,大家早吃煩了。但是,這畢竟是自己的勞動果實,戰友們都吃得格外香甜。
艱苦奮鬥,這菜地里長出來的“精神之花”讓我格外愛惜。
■主題詞之九:綠色情結
即便脫下軍裝,我也是永遠的戰士
我所在的部隊,有很多傳統。比如飯前唱歌,官兵喜歡唱《亮劍》的主題歌:“如果祖國遭受到侵犯,熱血男兒當自強。喝幹這碗家鄉的酒,壯士一去不復返……”
每當唱起這支歌,我們都熱血沸騰,都是用心來唱。
拿破侖説,不是數量給軍隊帶來了力量,而是忠誠和豪氣給軍隊增添了鬥志。於是,每一名新兵走進這支部隊,便被影響、被重塑。
在新兵連,我曾親耳聽到,一名新戰友一再打電話給家裏,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留隊選取士官,而不要托關係。而就在剛剛入伍時,他還曾有意無意地炫耀過他的“關係”。
同樣的變化也發生在我身上。剛到新兵連,新兵班長看到我的入伍表格中填寫的是“北京大學”,擔心我這個兵不好帶,私下找到連隊領導,表示不願帶我。3個月後,還是這位班長,卻誇獎我是“最好帶的新兵!”
因此,我認定這支部隊有個“磁場”。不管什麼樣的人,只要他胸腔裏還跳動著一顆中國人的心,就會不由自主地被“磁化”。
去年我回北大看望同學,我的一身軍裝讓同學們羨慕不已,紛紛與我合影留念。可惜,今年部隊分批換裝,我卻要退伍了。屈指一算,部隊換裝之際,正是我退伍之時。我註定穿不上那身威武帥氣的新軍裝了……
但是,兩年間,軍旅的綠色情結已浸入我的血液和骨髓。不論從事何種職業、處於什麼崗位,請相信我——即便脫下軍裝,我也是永遠的戰士!

責編:曹勁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