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晚間,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具體措施對外公佈,明確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近年來宏觀政策的一個顯著“拐點”。記者採訪的一些市場人士認為,在當前的國內外經濟背景下,“十項措施”的出臺十分及時,十分到位,效果也將十分明顯。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格局決定了“保增長”仍有很大的政策運作空間。
“十項措施”有的放矢將産生明顯拉動效應
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國務院出臺的“十項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經濟運行將産生明顯拉動效應。這種拉動效應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逐步排除內需之憂而激活內需,另一種是通過投資增長而刺激內需。雙管齊下,4萬億規模的投資完全能保證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首先,從逐步排除內需之憂而激活內需方面分析,“十項措施”中的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快災後重建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等措施,具有十分鮮明的民生特徵,對排除城鄉居民主動擴大內需的後顧之憂將大有裨益。
眾所週知,因對住房、醫療、教育等遠期消費的顧慮,我國城鄉居民長期存在“不敢消費”的後顧之憂,這種後顧之憂一直困擾擴大內需的政策成效。此次“十項措施”有的放矢,加大民生投入,逐步消除妨礙居民擴大消費的因素,既能在短期內提振居民擴大消費的信心,也能在長期內逐步打牢擴大內需的社會基礎,從而激活潛藏在無數城鄉居民之中的內需動力。
其次,從通過投資增長而刺激內需的角度看,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等措施,一方面將直接帶動相關企業、行業蓬勃發展。在可以預知的週期內,鋼材、水泥、建築施工、工程設計等相關企業和行業,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將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由此帶動下游産業和行業也將從中獲得巨大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建築施工、鋼鐵、水泥等相關行業和企業一直是我國帶動就業的大戶。這些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機會,對於老百姓而言,就是無數個就業的機會。因此,政府加大對這些行業的投資力度,間接地也通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老百姓從中獲益,內需基礎因此更加夯實。
而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合理擴大信貸規模,加大對重點工程、“三農”中小企業和技術改造、兼併重組的信貸支持等措施,則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應也更加顯著。
梯度發展格局為保增長提供了廣闊的政策運作空間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日前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四種基本力量,即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動能還十分強勁,這就決定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是十分健康的。同時,中國外匯儲備佔世界第一、利用外資水平佔世界第二、年進出口貿易總額佔了世界第三、經濟總量的位次已排名世界第四等一系列數據,均説明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還是良好的。
在這樣的基本面背景下,市場各方對“十項措施”的效應均抱有十分積極的樂觀預期。安信證券的專家們在10日早間的晨會上分析認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及出臺的“十項措施”,顯示了中央刺激經濟的決心。他們判斷,“十項措施”應該可以逐步遏制經濟快速下滑的勢頭,並推動中國經濟在明年下半年回到9%左右的潛在增長水平附近。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研究員瞿鵬分析認為,當前,財政政策比貨幣政策有效,能對宏觀經濟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我們要考慮到財政手段有一定杠桿效用,目前大約為1.2倍。如果2009年政府主導的新增固定資産投資1萬億元,將拉動固定資産投資增速7個百分點,拉動GDP3.3個百分點。”他樂觀預期,2009年,我國GDP增長保持在8%以上絲毫不成問題,而且財政政策仍有很大的運用空間。
專家分析指出,中國經濟具有典型的梯度發展格局:從東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區,從城市到農村,呈現一種漸次提高、逐步發展的格局。這種發展格局為近年來發生在我國內部的産業轉移提供了前提。雖然,這種發展格局所表現出來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大了東部和中西部、城市和鄉村的差距,但換個角度來看,這種梯度發展格局恰恰為我國當前保增長提供了廣闊的政策運作空間。
國內一位知名的經濟學家最近感慨地説,中國的幸運在於,城市和鄉村、東部和中西部都有很多地方需要政府投資,有很多基礎設施需要政府通過加大投資去建設和改善。而在日本和歐洲,由於城市和鄉村的基礎設施已經十分完善,地區差異也很不明顯,政府想加大投資也找不到著力點,效應也難以顯現。因此,在中國,政府每次加大投資力度,都會大大改善國內的基礎設施,都會大大刺激經濟發展,都會大大提高民生水平。
經濟學家的這一番感慨,確為洞見。在我國以往的經濟發展歷程中,也能找到很多無可辯駁的佐證。鑒往知來,一到兩年內,4萬億元的鉅額投資規模,隨著“十項措施”的逐步落實,必將為中國經濟運行注入新鮮活力,其所顯現的拉動內需、促進增長的政策效應,將又一次刷新中國經濟發展的版圖,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實現又一次大幅提升。
未來的中國經濟必將顯現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不容否認,受國際金融海嘯和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一些外向度相對較高的企業,在短期內面臨一定程度的困擾,中國經濟運行也因此接受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程度的考驗。但是,廣闊的國內市場和國內無數潛在的投資機會,為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度過短期難關提供了堅實基礎。“十項措施”的及時出臺,無疑更加夯實了中國經濟運行的基礎。
記者採訪的一些企業界人士,均對“十項措施”的及時出臺感到歡欣鼓舞。他們認為,“十項措施”為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迎來新一輪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契機。只要抓住這一契機,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會得到很大程度升級。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龍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十項措施”振奮人心,提振士氣。這家“內外市場並重”的民營企業,以生産電池、電子器件和汽車為主,今年以來在國外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著力加大國內市場的“深耕細作”,國內市場銷售情況基本保持了穩定。前不久,這家民營企業被美國著名投資家巴菲特看中,成為國內第一家被巴菲特投資的民營企業。“中國的民眾有多少,中國的市場就有多大,這是中國最大的國情和特色。‘十項措施’在這方面用心著力,可謂抓住要害,讓我們做企業的人感到有信心。”楊龍忠説。
皖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周慶霞則表示,“十項措施”每一項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每一項都是企業實現新發展的戰略機會,特別是增值稅轉型改革將全面推進,大大有利於增厚上市公司利潤。“抓住機遇,加快轉型,將是企業的決勝之道,也是擺在國內企業面前的重大抉擇。”她説。她分析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已經完成了一次由國內市場轉向海外市場的轉型,中國加入WTO為這次轉型提速。
“現在,中國企業又面臨一次由外而內的轉型。‘十項措施’將助推這次轉型。最終完成轉型的企業,必將具備‘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齊頭並進的經驗和實力,這樣的企業,將是最具有抗風險能力的企業。由此鍛造的中國經濟也必將是最具有抗風險能力的經濟體。”周慶霞説。
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是中國對維護世界經濟穩定的最大貢獻,“十項措施”無疑啟動了中國新一輪的經濟平穩漸快運行。試看將來之中國經濟,必將又是一番新氣象!
責編: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