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救市已成系統工程 最本質還是穩定信心

 

CCTV.com  2008年10月28日 11:3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日前,鄭州市出臺辦法,由政府出錢買下該市一部分空置房,補貼給需要的低收入人群。這一“創舉”,在樓市低迷、各地政府紛紛出手救市的語境之下,自然而然地被公眾解讀為地方政府救市的最新版本,引起了熱烈討論。

  這是一個饒有興味的現象。曾記否,過去四五年中,抨擊開發商暴利、唱空樓市的聲音佔絕對優勢,成為代表市場正義的“主旋律”;誰曾想,最近短短幾個月時間,“救市”搖身一變成了“時代強音”,不僅一些地方政府相繼出手,一直致力於降低房價的中央政府上周也高調祭出“救市組合拳”。

  針對樓市的這種戲劇性的政策轉向,正是過去幾個月裏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陡變後,中央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宏調思路的一個縮影——從今年初的“防通脹、防過熱”,到最近開始“防通縮”,近乎180度的宏調大轉折背後,是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全球金融危機、進而傷及全球實體經濟的演變軌跡。在這場可以説才剛剛開始的全球經濟海嘯中,有兩個判斷愈顯清晰:其一,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國家或經濟體都必然處於世界經濟的連通器中,有預見性的國家必須在全球化的“利”和“弊”之間找準平衡點。其二,在一個國家內部,産業之間的關聯度極高,一個行業的繁榮和衰退,勢必帶來上下游相關行業的成片反應。

  基於這兩個判斷,我們再來討論: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中國該不該救樓市?在樓市搖搖欲墜之刻,美國政府出手接管“兩房”,理由是避免更大範圍的連鎖反應;兩天前,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也表示,穩定房價是結束金融危機的必要條件,當房價最終穩定後,市場會開始“解凍”,飽受驚嚇的投資者也會慢慢回來。中國目前的樓市當然還遠沒到美國的程度,但面對隨時可能襲來的危機,作為宏觀調控者的國家,決策的關鍵點在於:如果不出手干預,樓市有一天是否會崩盤?假設樓市崩盤,其傳導效應將對整體經濟造成多大的拖累?

  “政府救樓市”不應被誤讀為“政府是為救高房價”,更準確地説,當下政府不僅僅是在救樓市,同時也在救股市(調低印花稅)、救出口(大幅提高出口退稅)、救國內市場(千方百計擴大內需)……救市已成一個系統工程,最本質還是為了穩定信心,救經濟大局。中國樓市固然是“亞健康”,但面對瘟疫,總要先治病保命再論反思。以己度人,現在認為政府不該救樓市的聲音背後,體現的是某種“抄底心態”和“看客心態”。孰知自己也是國家經濟之船上一員,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作為一個理性人必須明白:唯有國家經濟大局穩定,方能保證自己工作不丟、工資不降、福利不少、家庭資産不縮水。

  在剛結束的亞歐首腦會議上,提振市場信心,成為中國決策層的首要關注。提振信心,就是穩定預期。然而,如何落到實處,仍將是一道難題。比如,以“一護民生、二振內需”為目的的樓市減稅新政,是否會放大“樓市快撐不住了”的信號,強化持幣待購者“再等等”的預期?或者,假若樓市由此信心高漲,房價重上高位,“買不起房”的心理壓力是否又會壓抑公眾的日常消費熱情,從而消解中央擴大內需的努力?面對這樣的考驗,也許除了經濟手段,還需要一點公眾的理解與合作。 (徐鋒)

責編:汪蛟龍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