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處於艱難盤整時期的中國房地産市場開始理性回歸。 中新社發 海安仇穩山 攝
今年上半年,內地一、二手房交易量全線低迷,土地流拍現象此起彼伏,多年來“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也在深圳、廣州等地終結。這與去年各地房價在“拐點論”的爭執中衝至最高點,以及開發商瘋狂圈地頻頻上演的“天價拿地”現象形成鮮明對比。種種跡象表明,處於艱難盤整時期的中國房地産市場開始理性回歸。
二00四年以來,中國各地房價一直處於快速上漲態勢,尤其是進入二00七年,在唱衰的“拐點論”的爭執中,房價一路衝高,全國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幅高達百分之十七點五。北京、深圳的房價漲幅更是達到了百分之四十四和百分之五十一。
今年上半年,深圳、廣州等地房價出現鬆動,給多年來“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劃上了句號。到今年五月份,深圳商品房均價已從去年十月份最高點的每平米一萬七千元滑落到一萬一千元,跌幅高達百分之三十五。經過較大幅度調整,目前深圳房價基本回落到去年初的水平。
同期,各地住宅交易量明顯下滑。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北京期房住宅成交量同比減少四成。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降五到七成。天津、武漢、蘇州、濟南等地商品住房交易量都出現明顯下降。
市場成交持續低迷、融資渠道受阻,以及去年開發商的瘋狂拿地,令大多數開發商陷入前所未有的資金困局。今年上半年,內地土地市場顯得尤為冷清,北京、上海、深圳、廈門、南京等地土地流拍現象屢屢出現,並有大量土地以底價成交。
為維持岌岌可危的資金鏈,昔日的“福州地王”、“上海地王”不惜以被扣罰數千萬元人民幣土地出讓金的高昂代價,紛紛退地自保。在北京、上海等地,房地産商暗降房價自救也已成為常態。“買樓送寶馬”、“買房送裝修”、以及一次性付款九折等促銷招數比比皆是,但現在房價已經到了百姓承受極限,市場觀望情緒仍在持續蔓延。
專家指出,以“二次房貸”政策為標誌的銀根緊縮政策是此次調整的直接原因。宏觀經濟過熱,行業發展過快都有緊縮調控的內在要求,政府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加息、壓縮按揭貸款等一系列銀根緊縮政策,導致房地産行業出現理性調整。
“房地産是資金密集的行業,在貨幣政策緊縮的局面下,開發商只有通過降價銷售,才能實現其資金的回籠和流轉。”中國住宅及房地産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指出,現在房地産市場的種種變化,是一種理性回歸的表現。與二00七年的房價過快上漲相比,目前中國房地産市場處在相對理性的階段,並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今年下半年貨幣緊縮政策不會鬆動、樓市成交清淡局面也不會有太大改觀。未來一段時間內,房價仍將維持高位,但通過此次調整,房價有望從過高走向高位平衡。對於房地産企業來説,需要調整定位,加快促銷和資金週轉,保證資金鏈安全。
責編: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