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畢井泉9月4日表示,這次豬肉價格上漲的獲益者主要是農民。這種説法似乎很流行,似乎也有道理,因為生豬收購價格大幅度上漲,現在賣豬能賺錢了。但農民真能從肉價如此大幅度的上漲中獲益嗎?我看未必。
以我老家湖北荊州的一個小鎮為例,鎮上只有一處菜市場,本次肉價上漲以前,大約有10多個攤位賣豬肉,肉價在6至7元左右,每個攤位每天大約能賣一頭豬。慢慢地肉價開始漲了,9元、10元,最高到過14元(相比大城市肉價還是便宜的),現在約是12元。每天,只有大約2個攤位在正常營業,每個攤位還賣不完一頭豬。原因無外是買肉的人少。小鎮上如此,地級城市荊州同樣如此,賣肉點明顯減少了。荊州市統計局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本市的日屠宰量與經營者數量都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3。如果僅僅只是肉價上漲,情況本不至於如此,問題是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許多生活必需品同時在漲價,而且是在收入水平並沒有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的大幅度上漲,於是升斗市民只好在生活諸多方面同時“緊縮銀根”。
本地的生豬收購價依然很高,已經超過了6塊,而原先還不足4塊,每一頭豬出欄,養殖者能從中獲利300至500元不等。所以如此,主要因為儘管消費大幅度萎縮,但比之全盛時期,生豬存欄量萎縮得更厲害。可這種狀況卻持續不了太長時間,等到新豬大規模出欄,奇貨可居的時代就要結束。當新豬大規模出欄時,價格會恢復至以前的水平嗎?客觀説來,不可能了,因為豬仔價格漲了。此前,豬仔價格為60元左右,而現在,為150元左右。這意味著,一斤豬肉的成本價提高了超過0.5元。飼料價格漲了,人工漲了,養殖者的贏利預期也提高了。
實際上,與很多人所想的相反,賣肉的人其實最怕漲價,對於他們來説,每天能賣150斤肉,每斤肉都賺接近1元錢的日子,遠遠比隔三差五賣幾十斤肉每斤賺足2元的日子愜意得多。粗略估計,本次肉價上漲,直接導致了10來個肉攤歇業,每一個肉攤的經營者,基本都是夫妻兩人,也就是説,10戶人完全陷入了失業狀態。
沒有人能夠從肉價的畸形上漲中獲益,因為肉價絕不是單方面上漲,而只是通脹,或者説是流動性過剩的一個組成環節罷了,沒有人能從通脹中獲益。國際慣例,解決通貨膨脹的關健在於拉動內需,拉動內需的最佳辦法是大幅度減稅與降低創業門檻(也就是廢除壟斷)。直白一點説,免除附著在生豬身上的稅費,直接就可以令得肉價下降近1元錢。同時,降低創業門檻能增加就業機會。而且在大幅度減稅後,大家的收入會提高,因為企業有了提高競爭力與工資水平的更大空間。
對於農民,如果能免了費(現在免的是農業稅,費一直在收,並有反彈趨勢。在湖北,已接近70元/畝),平均每戶能增收數百元。這樣,物價上漲的幅度小一些,收入上漲的幅度高一些,物價上漲的影響便不會如此惡劣,大家才能夠享受到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生活水平提高,消費慾望升級,內需拉動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絕大多數人能夠從中獲益。
責編:樊靜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