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高考英語改革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年。在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下,廣東、山東、寧夏和海南四省區率先在今年完成了高中三年的新課程改革實驗後,第一次實施了“新課改高考”。今年廣東新課改高考英語試題是難得的一套質量比較好的試題,對其進行分析研究,無疑具有借鑒意義。
題型設計和內容品質相得益彰
從2003年高考北京卷開始出現“開放作文”和2004年高考實施較大規模分省命題以來,上海的“指導型寫作”、北京的“開放作文”和廣東的“任務型寫作”就形成了全國高考英語試題中改革力度最大的三種寫作題型。廣東今年的寫作試題在外在的題型設計和內在的思想品質上實現了臻于完美的結合。
由於新課改和與之相適應的新課改高考的需要,今年廣東寫作試題引進了“讀寫任務”。這種“任務型寫作”的題型與新託福的寫作試題如出一轍,選擇一篇文章作為素材,以“縮寫”加“評論”的形式完成。這種寫作題型對考查考生的英文語言能力和以英文為工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有幫助,其難度和深度已經不低於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寫作水平,而試題本身也具有較高的效度和信度,該題中書信所表達的父子之情,更是感人至深。
此外,寫作試題還包括了“基礎寫作”部分,該部分相當於全國高考英語試題寫作部分的難度和要求。“基礎寫作”中,通過調查數據分析男女生偶像觀的差異,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偶像觀。可以説,這兩篇作文的寫作過程,就是考生心靈凈化的過程,也是其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及人文素養提高的過程。
現行高考英語試題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一套試題仍由選擇性試題和非選擇性試題組成,且選擇性試題的比重較大。廣東高考英語試題中非選擇性試題的改革力度最大,比重達全國之最,但非選擇性試題佔整套試卷的分值比例也不足47%。從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來講,非選擇性試題所佔比例的高低也是衡量新課標執行和落實情況的重要指標之一。
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已達1000萬,在非選擇性試題還無法從根本上擺脫人工閱卷的現狀的制約下,在如此大規模的考試中大量使用非選擇性試題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試題的設計上,盡可能地將人工閱卷的誤差和考生答題的開放性限制在容許的範圍之內,就成為非選擇性試題編撰的首要問題。
從廣東高考英語試題寫作部分兩節中各自的導語,就可看出試題編撰者的別具匠心之處。試題導語中的寫作內容、寫作要求和評分標准將試題所給信息設定了一個明晰的框架,使考生充分知曉按照評分標準的要求寫些什麼和應該怎樣去寫。所以,廣東試題不僅有全國比例最高的非選擇性試題保證了試題的信度和效度,還有最為詳盡和完善的試題導語為之保駕護航。
題型創新重在考查綜合語言能力
寫作部分如此,其他三道非選擇性試題,即“信息匹配”、“聽力填空”和“語法填空”也如此。廣東今年的“語法填空”題型,將多年一貫的單句式語法試題形式,改成了完形填空式的“語法填空”,其創新的意義在於體現“突出語篇、強調應用、注重實際”的精神,對中學英語教材的編寫、教學理論以及教學法的探討都有一定的意義。
語法填空題是以語篇閱讀為基礎建構的語法、詞彙與結構的綜合語言能力測試,對考生語法知識系統性和語篇性的考查更有優勢,是一種值得推而廣之的綜合語言能力測試題型。導語中“語法性”和“上下文連貫”的表述無疑是一種嘗試,體現了命題者用詞的謹慎與推敲的確切。這一新穎的術語將置於語境中的語法測試題型有了一個貼切的導語,使這一舊的題型換了新顏。
閱讀部分的第二節是一道冠名為“信息匹配”的大信息量試題。類似的試題上海和浙江從2005年起已經沿用三年,但三者有所不同。廣東由於冠名恰當,試題設計完善而獨立成為閱讀試題部分的一節。上海和浙江則由於沒有恰當的冠名,依靠各自的導語附屬在閱讀理解試題的後面,與其餘常態的選擇性閱讀理解試題並列。相比較而言,將該題型冠名更有利於新題型的規範和改革的實施。
從各學校備考和考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在高考聽力復習資料和高中聽力教學資源匱乏的今天,為了提高聽力試題的水平,廣東專設了試題的第二節“聽取信息”。這一試題完全按照教育部考試中心於2005年頒布的新題型命制。考試中心當年給出的這一新的填空題型,除早于兩年既已完整地設置了這一題型的上海之外,只被湖南、江蘇、江西、湖北、重慶以及廣東等個別省市採用,而將其設為聽力試題的只有湖南、重慶和廣東。廣東將其冠名為“聽取信息”,其創新之處就在於在形式和內容上將這一試題進行了完善,並由此固定下來。
責編:修榮騰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