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80後”“90後”志願者:青春在救災中更加精彩

 

CCTV.com  2010年05月03日 13:1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青海玉樹4月25日電(記者 張欽)這是一群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被貼上“80後”“90後”的標簽。在人們的印象中,他們似乎沉迷于網絡遊戲,是網絡熱詞的創造者和傳播者。

  玉樹7.1級地震發生後,這些年輕人背起行囊自發從外地趕來,主動擔當青年志願者。

  他們感動了別人,昇華了自己。青春在救災中更加精彩。

  背起行囊,到災區見證青春

  玉樹地震了!沒有人催促,沒有人動員,一些大學生、青年農民工、青年生意人坐不住了。他們匆匆收拾行囊,坐火車、搭汽車、騎摩托,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進發。

  從網上獲悉玉樹地震的消息後,蘭州大學大二學生嚴毅萌生到災區做青年志願者的想法,他打電話給他的老鄉、大一學生劉國華。兩人不謀而合。

  15日,他們坐火車趕到西寧。其時,西寧火車站的廣場上閃現多個與他們一樣裝扮的身影:背著野營裝備,打聽如何去玉樹。這些人中,有來自西安的大四學生,有來自青海格爾木的青年生意人,有在公司工作的白領。

  素昧平生的16位年輕人一拍即合,組成了玉樹災區青年志願者小分隊。不再浪費時間等待長途汽車了,他們包下一輛17座的中巴車,連夜趕路,于4月16日早晨趕到玉樹。

  結古鎮已是廢墟一片。這群年輕人很快投入搶險救人工作。

  他們爬上山坡,給那些因看不懂説明書不會搭帳篷的災區群眾搭帳篷。

  他們沒有工具,用雙手幫助受災群眾刨挖壓在廢墟中的糧食。

  他們看到災區的小孩子因大人忙於救災無法照顧而到處亂跑,便開設“愛心教室”照顧孩子,講授知識,開展心理輔導。

  在結古鎮南部,他們碰到一家人,因為只有一個壯勞力,無力刨挖埋壓于廢墟中的糧食而焦躁、惶恐。十多名年輕人冒險用椽子支撐起行將倒塌的墻壁,幫這家人刨挖出18袋青稞,一大桶清油,一大桶酥油。

  在結古鎮賽馬場安置區,當這群滿身塵土、頭髮蓬亂的年輕人打著由紅手印和小白鴿圖案組成的青年志願者旗幟行進時,突然,一位正在路面執勤的年輕公安特警“啪”地一下,向他們敬禮。

  “他神情嚴肅,目光直視前方,直到我們通過後才放下右手。”嚴毅説,“那一刻,我胸中熱血澎湃,非常感動,心想還要為災區多出力!”

  同心攜手,他們選擇了奉獻

  在玉樹地震災區,一群本地的中學生活躍在救災地、安置區和物資發放點。他們為外地救援隊、醫療隊充當翻譯,幫助搬運物資,為受災群眾送去衣食。這支青年志願者隊伍多達700多人,不少孩子的親人遇難、受傷。

  22歲的高長龍是青海財政學院的畢業生,地震發生後,在他的帶動下,他的兩個表弟尕瑪旦喜、尕瑪,兩個表妹伊西、卓尕拉永都做了志願者。五個孩子中,最小的只有14歲。

  4月14日早晨,正在熟睡的高長龍被劇烈的地震震下床去。他的奶奶、爸爸、媽媽都被埋在下面,經過1小時的刨挖,3位親人被救出來,但他的爸爸受重傷,奶奶、媽媽受輕傷。

  高長龍等人護送3位受傷的親人來到空闊的玉樹體育場。中午時分,28歲的藏族小夥扎西在組建搶險突擊隊,他想報名參加。

  “我們還好,你去救人吧。”高長龍的爸爸鼓勵他。他們跑到受災嚴重的扎西大同村,徒手刨挖救人。當天,高長龍共參與挖出7個人,但只有一位4歲的女孩活下來了。“心很疼,腦袋都要炸了。”高長龍説。

  為了互相照顧,高長龍家和另外兩家親戚共同搭起帳篷,20多口人生活在一起。新的大家庭共有20多人,其中有8個孩子。

  15日,晚上8點多才回到帳篷的高長龍,跟兩位平時和他一起打網絡遊戲的兩位表弟,17歲的尕瑪旦喜和14歲的尕瑪談起白天救人的事情,“很多學生都在做青年志願者,你們也去吧”。16日,兩位弟弟也成了志願者。

  到了17日,高長龍的兩位表妹,17歲的卓尕拉永和15歲的伊西坐不住了,他們主動提出,跟隨3個兄弟當志願者。

  至此,這3家的8個孩子,除了3名10歲以下的兒童,都成了活躍在災區的青年志願者。

  “3家人住在一起,大人們可以互相照顧,我們年輕、路熟、既會漢語又會藏語,可以做很多工作。”14歲的女孩伊西説。

1/2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