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三屆網絡媒體青海行: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概況

 

CCTV.com  2009年07月16日 13:0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大美青海——2009全國網絡媒體青海行

     央視網消息:(記者荀志國 青海報道)第三屆網絡媒體青海行採訪團7月16日來到了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循化縣地處青海省東部黃河谷地,是全國唯一的撒拉族自治縣,是國定貧困縣,也是青海省唯一被國務院確定的22個人口較少民族扶持發展地區之一。全縣面積2100平方公里,黃河流經90多公里,境內海拔在1760米到4635米之間,平均海拔為2300米,森林覆蓋率為21%。全縣轄3鎮6鄉154個行政村,總人口12.69萬人。其中,撒拉族建制村90個,佔全縣行政村總數的58.4%,撒拉族人口7.89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62.2%。

    撒拉族是古代西突厥烏古斯撒魯爾部落的後裔,原居現屬土庫曼斯坦共和國的馬雷州撒爾赫斯地區,大約在14世紀初,撒拉族先祖攜帶手抄本《古蘭經》,取道中亞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境內),經長途跋涉遷徙到青海省東部,定居黃河谷地(現循化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撒拉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熱情好客,勤勞勇敢,善於經商,被稱為青藏高原上的“溫州人”。長期以來,撒拉族群眾與藏、回、漢等兄弟民族榮辱與共,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全縣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各項事業進步的新氣象。尤其是國家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的實施,進一步夯實了縣域經濟發展基礎,加快了特色産業的成形,有效改善了農村民生,促進了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

    “十五”以來,根據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需要,循化及時調整思路,提出了“生態立縣、農業穩縣、工業強縣、旅遊活縣、科教興縣”的發展戰略,使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2008 年,全縣生産總值達到了9.18 億元,比“十五”末的5.59億元增長64.2%,年均遞增12.8%;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240 萬元,比“十五”末的3041萬元增長39.4%,年均遞增11.72%;完成縣屬固定資産投資5.59億元,比“十五”末的4.6億元增長21.5%,年均遞增6.7%;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0930元,比“十五”末的7106元增長53.8%,年均遞增15.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50元,比“十五”末的2014元增長61.4%,年均遞增17.29%。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為今後的發展和全面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循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發展特色農業,優化種植結構。我縣以實施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生産發展性項目為突破口,以做大做強線辣椒、花椒、核桃産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對特色優勢作物的扶持力度,使特色作物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2008年,全縣線辣椒種植面積達到了2萬畝,花椒面積達到了7500畝,以薄皮核桃為主的優質雜果面積達到了1.15萬畝;線辣椒産量達2626萬公斤,産值為13130萬元;薄皮核桃産量達5萬公斤,産值達350萬元;花椒産量達6.5萬公斤,産值達273萬元。特色農業的快速發展,使農業內部結構趨於合理,經濟效益得以顯現。

    (二)強化政策扶持,加快畜牧發展。近年來,我縣以將循化縣打造成全省農區畜牧業示範縣為目標,以人口較少民族設施畜牧業發展項目為抓手,整合“西繁東育”、“自繁自育”工程項目資金和金融資金、貸款貼息以及群眾自籌資金,加快發展農區畜牧業,使全縣畜牧業尤其是農區畜牧業得到了快速健康發展。2008年,全縣牛羊販運育肥戶達到了3125 戶,販運育肥牛羊49.33萬(頭)只,實現牛羊販運育肥收入3049萬元;全縣適度規模養殖戶達到了6800戶,全縣牲畜社會飼養量達46.8萬頭(只),草食畜年末存欄29.1萬頭(只);畜牧業總産值達到了1.64億元,比“十五”末的8149萬元增長100%,畜牧業收入在農牧民人均純收入中的比重達到了38.8%。

    (三)發展民族經濟,帶動地方産業。近年來,在各項優惠政策的推動下,我縣以項目建設為依託,以技術進步為動力,狠抓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的政策機遇,緊緊圍繞“工業強縣”戰略,致力發展工業經濟,重點培育有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工業經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工業運行質量不斷提高。2008年,完成工業增加1.71億元,比上年增長25.2%。同時,非公有制經濟蓬勃興起,以青海雪舟三絨集團、伊佳公司為主的輕紡工業産品遠銷世界各地,以仙紅、天香兩椒(縣辣椒、花椒)加工,忠華、振榮核桃加工,阿麗瑪乳製品及雪馳清真牛羊肉加工為主的農畜産品加工企業促使農畜産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等等,成為拉動循化縣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四)強化外宣力度,催生旅遊經濟。近年來,我縣以豐富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撒拉族民俗風情為載體,積極推進“黨委領導、政府推動、部門參與、企業運作”的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不斷轉變觀念,強化措施,加大宣傳和投入力度,紮實推進“旅遊活縣”戰略,使全縣旅遊業快速發展。孟達天池、駱駝泉和波浪灘樂園等景點成功招商,開發步伐進一步加快,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國際黃河搶渡極限挑戰賽、高原江南春來早等大型文化體育活動的相繼舉辦和旅遊宣傳推介力度的進一步加大,2007年我縣被評為“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縣”和“中國縣域旅遊品牌景區百強縣”,孟達天池、文都大寺和駱駝泉成功入圍“我心中青海最美的十大景觀”,有效提升了循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2008年,在經受314事件、512汶川大地震等因素影響的情況下,旅遊業仍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1.75萬人(次),比“十五”末的35萬人增長47.9%;實現旅遊收入10373萬元,比“十五”末的4200萬元增長147%。

    (五)提高勞務技能,拓展輸出市場。隨著農業基礎條件的不斷改善,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程度的進一步提高,使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從傳統的農業生産中解脫出來,使勞務輸出成為廣大群眾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徑。近年來,為有效拓寬富餘勞動力輸出就業渠道,增加群眾收入,我縣充分發揮“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技能工程作用,大力舉辦農民工實用技術培訓,提高群眾勞務技能,拓展勞務輸出市場,全縣勞務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8年,投入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經費達到197.2萬元,開展拉麵、烹飪等技能培訓99期,共培訓農村勞動力4987人,輸出4738人,培訓就業率達95%。為33戶群眾實施了青年創業貸款項目,落實創業貸款264萬元,全年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42510人/次,比“十五”末的38000人/次增加12%,勞務收入達到了17135萬元,比“十五”末的9610萬元增長78.3%。

    (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礎條件。 “十五”以來,我縣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城鄉基礎條件明顯改善。先後實施了5717利用外資農田渠係配套和節水灌溉、土地開發整理、安全人飲工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項目工程,解決了8.92萬人和23.6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共建成各級道路29條,總里程達1486.852公里,特別是投資16338萬元實施了村道硬化工程,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村村通硬化公路的目標;相繼完成了縣城“三縱五橫”道路網、縣城給排水以及縣城和白莊、街子、文都等集鎮附屬設施建設等重點工程,率先成為全省“省級園林城鎮”,並榮獲“中國綠色名縣”稱號;正在建設和已經建成的大中型水電站有公伯峽、蘇只水、黃豐和積石峽四座,資源開發進程進一步加快;全面完成了農網、城網改造,全縣行政村移動電話覆蓋率達到99%,程控電話到村率達82.5%。

    (七)推動公共事業,解決民生問題。全縣基本實現“普九”目標,校舍改造步伐加快,辦學條件逐步提高,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得到有效落實,中小學佈局調整工作有序推進,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質量有所提高,學前教育得到較快發展。全縣農牧民參合率達98%以上;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全縣60%和95以上的村建有標準籃球場和衛生室;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鎮醫療保障制度得到有效落實,因乾旱、暴雨以及雪凍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災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五保戶、優撫對象等的基本生活費得以及時足額發放,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民生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責編:張仁和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