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廣州公辦學校“小升初”推薦生制度與民校聯考對撼的“生源搶奪戰”可謂烽煙猛烈:這邊廂,3萬多小學畢業生爭奪16所民辦初中的4000多個學位;那邊廂,某區根據小學畢業考試成績確定區內推薦生資格,並在民校聯考正在進行時,電話通知入選學生的家長,要求家長馬上確認是否要這個推薦生資格,如果要,就等於孩子自動放棄了考民辦名校的機會。(《廣州日報》6月21日)
該區何以如此變相逼使尖子生在民校聯考“放榜”前,就確定讀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一公辦初中負責人給出的解釋是,“小升初”優質生源爭奪戰,發展到要靠區級部門以提早確定推薦生這一“狠招”來介入,説明公校與民校初中生源的分配問題已再度升級,如果不解決,勢必導致廣州“小升初”電腦派位制度的失敗。
從表面上看,3萬多人去爭搶4000多個高價民辦初中學位,公校反制民校的手段隨之同步升級,是一種壓力下的積極選擇,但其所折射的教育問題引人深思。我們要關注面臨兩難選擇的父母,關注打著呵欠揉著睡眼連續趕趟兒的孩子,更要關註明爭暗鬥中教育界的守法素質。
不必諱言,目前初中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初中教育總體上還比較薄弱,整體水平還相對滯後,公辦民辦初中未獲得協調均衡發展,家長與學生還沒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因此,家長與學生的複雜心情可以理解。我們需要清醒的是,教育界應在紛爭中有怎樣的堅守與自持。
據説,現在幾乎所有小學都對學生參加名校考試持贊成態度。因為很多家長只認名校升學率,所以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準停課、不準辦輔導班幫學生備考,但不少小學還是給畢業班語、數、英科任老師暗派任務。“民辦初中聯考現在是唯一能體現小學生實力的考試”,這句“大實話”,把老師的引導、家長的虛榮與孩子的疲於奔命,合成社會之痛。
而一些地方“適時”出臺推薦生新政,按語、數、英畢業考試成績和各小學的推薦生比例確定入選推薦名單,入選學生的家長接到通知電話,要馬上確認是否要這個推薦生資格,如有人放棄,將由原名單外學生成績順序遞補,家長確認推薦生資格後,等於孩子自動放棄了考民辦名校的機會;還有一些公辦初中不甘心民校爭奪優秀生源而自己只能坐等派位,也暗中組織了考試……觀察這種種“較量”,最終要把人們的思考引入到法的層面。
按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小升初不得考試。但在競爭指揮棒的影響下,公校、民校卻心照不宣地各出心裁。小升初似乎又要回到統考時代,這對誰是公平的呢?
從某種意義上説,不良競爭,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是孩子。歷史與現實表明,民主與平等環境中漸漸長大的孩子,今後能主動適應未來社會。而孩子要是在第一次重要選擇時就遭遇無所適從,那這就極可能為其今後的人生埋下隱患。民校、公校暗戰“文化”同時還導致社會風氣的變化,甚至可以説是由此及彼地毒化社會風氣。家長的價值觀是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的。
要育化未來公民,如此這般的負面效應不能繼續放大了。事實上,“暗戰”也在羈絆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公平。為了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國家已用立法的辦法來顯示治理教育亂象的決心,這也是對教育工作者守法素質的考驗。小升初能否真正意義地依法治招”,需要各方良性互動。為了社會正義,為了教育良序,教育界人士首先應堅守理想和良知,秉持“守土有責”的觀念,慎於自己的作為。
相關鏈結:
責編:霍筠霞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