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張茅
國新辦4月8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請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張茅,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介紹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及近期重點實施方案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張茅首先就文件的形成過程和主要內容作了簡要説明。
關於文件形成的主要過程,張茅説,醫藥衛生事業關係億萬人民的健康,關係千家萬戶幸福,是重大民生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與人民群眾的需求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的矛盾還比較突出,人民群眾普遍反映“看病難、看病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反映了廣大群眾的迫切願望,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也是加快發展醫藥衛生事業的戰略選擇。
《意見》和《實施方案》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匯集社會各方面的智慧,反復論證修改形成的。2006年6月30日,國務院決定成立以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16個部門參加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際協調工作小組,負責研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政策措施。在此後兩年多的時間裏,工作小組深入各地進行了大量實際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先後對改革基本方向和總體框架、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機制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專題討論;委託世界衛生組織、北京大學等國內外知名機構,開展獨立平行研究,並進行比較論證,召開了研討會;同時在網上公開徵集建議方案。在此基礎上,反復討論,幾易其稿,起草形成了《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初稿。
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初稿在徵求地方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等方面意見的同時,2008年10月14日-11月14日,《意見》全文向社會公佈,問計於民,引起各方面積極反響。隨後,工作小組對各方反饋意見進行了認真梳理,本著盡可能吸收的原則對《意見》進行修改,共修改190余處。與此同時,按照國務院的決定,圍繞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對近期重點改革的目標和主要措施,進行了深化研究和測算,擬定了《關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改文件制定工作。兩年多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直接聽取各方面意見,專題研究重點難點問題,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解決了制定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確保了文件的順利出臺。
關於文件的主要內容,張茅表示,《意見》和《實施方案》在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改革思路和重要政策措施方面是一致的。集中體現了黨的十七大精神,始終貫穿公共醫療衛生公益性這條主線。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從理念到體制的重大變革,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的具體實踐。
《意見》突出了頂層設計、整體考慮,從基本國情出發,著眼長遠,明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方向和基本框架,即“一個目標、四大體系、八項支撐”。《意見》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目標是到2011年,明顯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長遠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意見》提出,要完善構成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制度的四大體系建設,即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明確了主要任務。《意見》提出,要加強和完善管理、運行、投入、價格、監管、科技與人才、信息、法制八個方面,作為保障醫藥衛生四大體系有效運行的支撐,明確了主要政策措施。
《實施方案》立足當前,是今後三年落實《意見》的具體安排,增強改革的可操作性,提出了五項改革,即“四項基本和一項試點”,這就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和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力爭近期取得明顯成效。《實施方案》提出了今後三年五項改革的目標、任務和措施。為易於群眾理解,便於地方操作,確定了23項量化指標,明確了20個時間節點。
張茅指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涉及面廣,情況複雜、政策性強,也是一項世界性難題,我們既要明確目標,分階段積極推進,又要正確看待改革中面對的問題和困難,進行長期艱苦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探索,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試點,逐漸推開。為切實加強領導,國務院成立了以李克強副總理為組長,16個部門組成的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單位為發展改革委、衛生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具體工作由發展改革委承擔。我們一定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為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醫藥衛生制度努力工作。同時,醫改工作更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要充分調動在醫藥衛生第一線辛勤服務的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希望繼續得到社會各方面和新聞界朋友們的理解和支持。
責編:汪蛟龍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