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改革開放初期 最具影響力的深圳十件大事

 

CCTV.com  2008年12月29日 07:4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改革開放30年新聞網

蛇口炸響“中國對外開放的第一聲開山炮”。

當年中國“知名度最高,對國人最有影響的口號”。

創下三天一層樓“深圳速度”的深圳國貿大廈。

新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

中國第一批打工妹。

“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

  1.創建中國大陸第一個出口加工區,蛇口炸響“中國對外開放的第一聲開山炮”(1979年)

  沉默年代的那一聲爆破,是中國對外開放的號聲,是“殺出一條血路”的吶喊。僵化的思想被它震出一個缺口,新的體制從這裡破土。

  2.“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被譽為“知名度最高,對國人最有影響的口號”(1982年)

  這句最具特色的“深圳方言”,既是常識,更是真理。它從談錢色變的偏見與困局中脫穎而出,理直氣壯地高揚起效率與價值的大旗,讓一個民族邁向市場經濟的腳步勢不可擋。

  3.“三天一層樓”,國貿大廈成為20世紀80年代深圳城市標誌,“深圳速度”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奇跡被載入史冊(1984年)

  “三天一層樓”,不僅增長了深圳高度,更成就了“深圳速度”。而“深圳速度”衝擊的是運行緩慢、死氣沉沉的體制機制,喚起的是國人對現代化建設的澎湃激情和生生不息的創造活力。

  4.率先放開一切生活必需品價格,第一個取消各類票證,終結了計劃經濟體制下近40年的票證制度(1982年)

  放開消費品價格、取消票證,滿足民眾生活的選擇權。這是買賣的自由、生存的解放、民眾的盛宴。它標誌著深圳堅定地選擇了市場經濟方向,成為全國打破僵化的計劃價格管理體制的示範。

  5.新中國股票的前身──第一張股金證發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1983年)

  一紙股票激起千層巨浪。深圳用“堅決地試”,證明了只有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才能保持社會主義的旺盛生命力。

  6.率先放開土地市場,土地拍賣“第一槌”引發新中國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場革命”(1987年)

  站在改革熱土上的深圳人,敲響了拍賣土地的“第一槌”。這一“槌”,推動了共和國憲法的修改;這一“槌”,實現了新中國土地制度的歷史性轉折。

  7.“炒魷魚”、打破“鐵飯碗”,深圳率先突破固定用工的傳統體制,實行“雙向選擇”,確立了勞動合同制和配套制度(1981年)

  驟然間,堅冰打破,沒有了“鐵飯碗”,就業實行“雙向選擇”;沒有了“大鍋飯”,分配講求效率優先。再回首,人們發現,競爭機制才是社會進步的“金飯碗”。

  8.“三來一補”企業走出中國第一代“打工妹”,深圳成為最早聚集外來建設者的城市(1978年)

  他們為擺脫貧困而來、為實現夢想而來,他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無名英雄,是中國農村城鎮化、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9.創立內地第一個義工團體,“義工”成為深圳家喻戶曉的名字。“有困難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成為深圳最溫暖的口號(1989年)

  從“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自勉,到“我不認識你、我要謝謝你”的感恩,愛的點點滴滴在這個城市已匯成大愛的暖流。這股暖流,不僅溫暖著深圳自身,更溫暖著無數國人的心靈。

  10.鄧小平視察深圳發表南方談話,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正確方向,給中國帶來了又一個思想解放的春天。深圳特區報為此發表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在海內外産生重大反響(1992年)

  秉持深圳人的敢闖精神,擔當傳媒人的時代重任,及時地向國內外傳播了鄧小平振聾發聵的聲音,鼓舞了全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東方風來滿眼春”,春潮浩蕩起鵬城。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