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視頻]走過三十年:科技助推中國經濟發展

 

CCTV.com  2008年12月24日 21: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  
專題:改革開放30年新聞網

進入[中國新聞]>>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中國在2006年制訂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建設成創新型國家。而過去三十年裏,科技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在農業、航天、計算機等多個領域,中國的科技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系列報道《走過三十年》今天播出最後一集,為您介紹科學家袁隆平,他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而中國雜交水稻也被譽為 “中國第五大發明”。

    拉小提琴的是科學家袁隆平,種子、運動和音樂是他一生的最愛。雖然已經78歲,今年單位舉辦的運動會上他還奪得兩項游泳第一。

    但無論怎樣,超級稻育種還是他的重心。冬天在廣西、海南,夏天在湖南。袁隆平伴隨著超級稻輾轉南北。他的最新目標是培育畝産900公斤的第三代超級稻。袁隆平説,試驗順利,原本2015年實現的目標有望提前實現。

    雜交水稻就是提取不同水稻品種的優勢,培育出顆粒多、生長快、抗倒伏、抗病強的優勢品種。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的袁隆平,這了把這種理想中的水稻變成現實中的新品種花去了四十年光陰。

    1974年袁隆平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85年他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2000年培育出畝産700公斤的第一代超級稻,2004年,培育出畝産800公斤的第二代超級稻。他説畝産突破1000斤指日可待。

    目前世界上水稻的平均單産是200公斤,超級水稻增産有沒有極限? 

    除了在實驗室搞研究,袁隆平大部分都泡在了稻田裏,他被稱為中國最著名的農民。

    袁隆平説他得到了很多。首次中國科技術大獎獲獎者只有兩位,他就是二分之一;2000年12月11日,以他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在深圳上市,他成為上市公司最大的個人股東們。他也常常自問,繼續奮鬥的動力來自哪?

    袁隆平説他有兩大願望,一是提升單産到1000公斤,二是將超級稻廣泛推向世界。

    1980年,雜交水稻做為我國第一項農業專業技術轉讓給了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袁隆平協助聯合國糧農組織推廣雜交稻,現在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引進了來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品種。 

    袁隆平説,他的成功來源於知識、汗水、機遇和靈感,機遇則是指改革開放以後國家給予科研更大扶持,並提供了寬鬆的環境,使得一批像他這樣熱愛科研的人能全身心投入其中,並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取得碩成果。

    《新聞鏈結》:

    1978年3月,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的全國科學大會召開 。

    1986年實施“863計劃”, 將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動化、能源、新材料和海洋等8個高技術領域作為研發重點 

    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並實現了正負電子對撞。中國高能物理開始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

    1992年研製中國自己的超級計算機。 目前運算能力最強的是曙光5000A,峰值運算速度達到每秒230萬億次浮點運算。已進入世界十大超級計算機的行列。

    1999年,中國作為惟一的發展中國家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承擔人類基因組染色體測序總量的1%。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升空,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今年的“神舟七號”更是成功將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並成功實施了首次太空行走。 

    2006年,中國制定了“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 到2020年,中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現在的40%提高到60%左右, 並建成創新型國家,使科技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 

責編:劉忠博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