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七組數字濃縮中國軍隊醫療衛生30年飛躍

 

CCTV.com  2008年12月17日 20: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胥金章、張汨汨)解放軍衛生工作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全面建設,整體進步,軍隊醫院走出了一條軍民融合、跨越發展的新路,取得飛躍式的發展。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部長張雁靈日前用7組數字,濃縮了軍隊醫療衛生系統30年建設的碩果。

  精簡優化:從18萬多人到8萬多人

    解放軍近30年來裁減員額達到170萬,伴隨人民解放軍精兵的進程,軍隊醫院也進行了大幅精簡,各野戰醫院、駐軍醫院被先後撤銷。2003年,按照“大聯勤”的保障體制要求,軍隊醫院歷史性地打破了條塊建設的傳統模式,幾十所醫院、療養院被撤銷、合併和改隸,80余萬官兵捨近求遠就醫的問題得到解決。

    “到目前,全軍衛生幹部已由1977年底的18.9萬人精簡到8.2萬人。”張雁靈説。

    醫院的層級減少了,衛生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功能也不斷增強。“目前,全軍醫院門診能力是1978年的5倍,收治能力是1978年的4.5倍。”張雁靈説。

  技術水平:從59個到289個

    解放軍總醫院,各軍醫大學附屬醫院,軍區、軍兵種總醫院……越來越多的軍隊醫院成為百姓心目中叫得響、靠得住的“名牌醫院”。 “1978年,全軍只有3所醫院能做腎臟移植。現在全軍能開展肝臟、腎臟、心臟、肺臟移植和多器官聯合移植的醫院已經有40所,佔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張雁靈説,軍隊醫院的學科技術水平已經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醫學專科中心的建設,有力帶動了全軍醫院學科技術的發展。”張雁靈認為。軍隊醫院于30年前在全國衛生系統率先建設了59個醫學專科中心,逐步形成了由臨床醫學、康復醫學、優生優育、中醫中藥等專科中心組成的重點學科體系,如今已發展到289個,同時還建成了66個全國、全軍重點實驗室,32個國家軍隊臨床藥理基地和檢測中心。

    “與戰創傷救治密切相關的學科專業優勢越發突出。”張雁靈説,“其中燒傷、骨科、腎病等20多個學科專業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核輻射、中毒救治、高原病、傳染病防治和斷肢再植、心臟搭橋、器官和多臟器聯合移植等複雜疑難救治技術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人才隊伍:從12%到81%

    “1978年,全軍醫院衛生幹部本科以上學歷只佔12%,如今,本科以上學歷達到81%,研究生佔34%。”張雁靈説,“軍隊衛生系統涌現出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擁有兩院院士27人。”

    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成長壯大,拓展了國際交流合作的舞臺。30年來,先後有110個軍事醫學代表團和專業學術團組赴50多個國家訪問,4萬餘人次醫療衛生人員到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訪問、進修和合作研究。

    “1996年,我們成功舉辦了第31屆國際軍事醫學大會,來自10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千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創造了歷史記錄。”張雁靈説,“近年來,我們又主辦了國際創傷學大會、國際肝膽胰大會、世界軍事藥學會議等重大國際醫學學術活動,先後向40個國家和地區派遣了百餘批援外醫療隊組。”

  自主創新:從17項到804項

    “科技興醫戰略,是提升核心衛勤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張雁靈説,“1985年國家和軍隊建立了科技獎勵制度,當年軍隊醫院獲得國家和軍隊高等級科技成果獎17項,至今,這一記錄已達804項。”

    軍隊醫院以全國衛生系統六十分之一的人數,獲得了醫藥衛生行業35%的國家級成果獎。第二軍醫大學院士吳孟超于2006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全國衛生系統唯一獲得這一殊榮的醫學專家。在科技部公佈的全國醫院發表論文排名中,解放軍總醫院先後12次名列年度排名榜首。

    “目前,軍隊醫院承擔了國家和軍隊各類科研課題5400余項,今年又承擔了兩個國家重大專項研究任務。”張雁靈説。

  硬體設備:從2億元到225億元

    從過去的X線機、心電圖機、顯微鏡“三大件”,到如今普遍裝配的CT機、磁共振、彩超機、全自動生化儀,從醫療設備靠手動、目視和近臺控制,到目前實現自動、屏視和遙控化操作……軍隊醫院全方位改造設施,全軍醫療設備從1978年的6萬台件、總值2億元,躍增到目前的34萬台件、總值225億元。

    “與此同時,軍隊醫院還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經過幾次大的綜合營房整治和配套建設,已實現了工作條件現代化、病房設施人性化、營區環境園林化。”張雁靈説。

  服務保障水平:從64元到5816元

    “軍隊醫院利用有償服務的收益,補貼軍隊傷病員的醫療費用,補貼費用逐年提高。”張雁靈説,“1978年,全軍醫院軍隊人員住院醫療總消耗是人均64元,2008年,這個數字達到5816元,是30年前的90多倍。”

    改革開放之初,軍隊醫院的常用藥品只有350余種,抗生素等緊缺藥品的使用還受到嚴格的限制。而如今,醫院的常用藥品達到1200余種,新藥、特殊藥、貴重藥比例大幅提升。

    “軍隊醫院每年都要派出醫療隊深入邊防、海島和艱苦地區基層部隊送醫送藥。”張雁靈説,“有7名軍中白衣天使獲得全世界護理戰線最崇高的南丁格爾獎章。”

  機動衛勤保障能力:從5支到194支

    上世紀80年代,軍隊野戰醫院相繼撤銷,解放軍以軍隊醫院為依託,大力打造機動衛勤力量。醫院機動衛勤分隊從1995年的5支,發展到目前的194支。

    “我們實現了由木制醫療箱到數字化機動野戰方艙醫院的巨大跨越。”張雁靈説,“目前已經形成了戰略、戰役、戰術前後繼承,陸地、海上、空中三位一體的完備體系。”

    在1998年的抗洪搶險中,全軍派出8500余名醫療衛生人員,診治軍地傷病員134萬人次;在2003年的抗擊“非典”鬥爭中,軍隊僅用7天時間就從全軍醫院抽調出1380名醫務人員,組建小湯山醫院,救治病人680例;在今年的汶川抗震救災鬥爭中,全軍抽調7061名醫療衛生人員開赴救災一線,救治災區傷病員80余萬人次……軍隊醫療衛生力量經受住了一次次重大行動的嚴峻考驗,在創造了一個個世界級醫衛奇跡的同時,實現了衛勤保障能力的強勢躍升。

責編:李賢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