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從1999年開始,胡潤每年都要推出一份百富榜,上榜的人也從先前的50人增加到現在的1000名,而上榜的門檻也從原來的4000萬人民幣抬升了近20倍。
除了為中國內地企業家的財富排行,胡潤也在尋找他們在創富過程中不一樣的特質。胡潤發現,這些財富擁有者普遍年輕,平均年齡只有46歲, 與香港、台灣的富人相比,這群人更有朝氣;而與歐美、港臺三分之一的富豪通過家族遺産繼承成名相比,中國大陸的財富擁有者都是白手起家。三十年的發展,中國造就了一批新經濟階層,而胡潤也看到他們財富觀念的變化。
在中國發展的十年,胡潤的公司也從幾個人發展到40多人的團隊。通過辦雜誌搞活動,胡潤在中國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他和英國太太已經在上海成家,他説即使有一天離開中國,他事業的核心仍將與中國相關。
《新聞鏈結》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八十年代初出現了以個體戶為代表的民營經濟的最早形態;
1987年,在中國共産黨十三代表大會上,第一次承認並允許私營經濟發展。這一年開始,一向重修學而恥于言商的知識分子紛紛下海經商。
1993年,中國第一次提出,國有經濟、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商投資經濟等一視同仁,平等競爭。
1996年十五報告中把鼓勵和引導個體私營經濟作為發展國民經濟必須堅持的方針;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保護一切合法勞動收入等寫進報告。
2005年初,中國給與民營經濟以國民待遇的政策,向非公資本開放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金融等歷來由國有資本一統天下的領域。
2007年物權法獲得通過並於當年執行,私有財産獲得與公有財産平等的保護地位。
目前中國的民營企業有2700多萬家,佔中國法人企業的60%以上;
中國稅收的40%來自在民營企業;
此外,它還解決了中國社會新增就業人員80%以上的就業需求,
在科技研發上,民菅企業還擁有中國66%的專利、74%的技術創新和82%的新産品開發。
責編:劉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