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1978年可口可樂重返內地幕後:一度被批賣國主義

 

CCTV.com  2008年12月15日 12:4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專題:圖片頻道

專題:改革開放30年新聞網

  1981年4月,中國第一條可口可樂裝瓶生産線投産,圖為開工儀式。當年,可口可樂重返中國內地曾引發“賣國”爭議。

  1981年4月,中國第一個“可口可樂”飲料車間生産線。它的主體設備由美方提供,每分鐘可裝300瓶。新華社資料圖片

  從費城到華盛頓,城市繁華的燈火點綴著高速公路全程,交錯的出入口伸向沿路大大小小的城市。

  佟志廣對30多年前的這條“金光大道”印象深刻。

  1976年,就是通過這條金光大道,當時的可口可樂總裁馬丁來到華盛頓,找到時任中國駐美聯絡處的商務秘書佟志廣,提出了要把可口可樂引入中國的想法。

  由於當時中國政局的動蕩,這個想法在兩年後才成為現實。

  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在北京飯店簽訂協議。可口可樂曾于1927年進入中國,1949年隨著美國勢力一同退出中國內地。

  時隔近30年後,這個曾經與美國大兵形象聯絡緊密的飲料,再次進入中國內地。

  巧合的是,4天之後的12月17日,中美雙方發表《中美建交聯合公報》,宣佈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這個巧合,讓可口可樂進入中國這一原本單純的商業事件,被賦予了不同尋常的政治意義。

  三次申請

  可樂終進中國

  馬丁與佟志廣在1976年最初接洽時,佟志廣並未對這種味似止咳糖漿的飲料太感冒。

  2008年11月底的一天,已經退休的佟志廣在自己北京的家中回憶説,由於當時國內的政局原因,當時他只給馬丁回復了一句話:現在進入中國為時尚早。

  馬丁沒有放棄。為了表示誠意,可口可樂開著專機帶佟志廣到總部參觀。這是很多美國企業的一貫做法,佟志廣對這樣的方式早已習以為常,“我想,看就看吧,不就是汽水廠嘛。”

  這次參觀讓佟志廣驚訝不已。在可口可樂複雜的生産線上,每瓶可樂都由機器自動完成罐瓶密封,單位時間內的裝瓶量,比國內汽水廠的效率高出數倍。

  儘管對可口可樂刮目相看,但佟志廣還是向對方解釋説,中國老百姓只在電影裏見過可口可樂,而電影裏的可口可樂又總和美國兵聯絡在一起。朝鮮戰爭之後,可口可樂的形象已經不單是飲料那麼簡單了,“當時的中國,還不可能接受可口可樂這個代表西方生活方式的産品。”佟志廣回憶説。

  1977年,佟志廣回到國內進入中糧公司工作。這一年,馬丁訪問北京又找到他,再次提出希望向中國出口可口可樂。

  “你認為現在時機成熟了嗎?中國人能接受可口可樂嗎?”佟志廣問馬丁。

  馬丁説,可口可樂的目標是,“凡是有美國人的地方,就要有可口可樂”。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有可口可樂工廠,非洲和亞洲也有很多工廠。他們在中國設廠,主要是針對到中國旅遊的外國人。至於上次説的美國兵,馬丁強調説,可口可樂和美國兵沒有關係,“我們只是商人,只是賣汽水加甜味來賺錢的公司。”

  然而,這次馬丁的申請仍然未被批准。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個別外國企業先後在中國建廠,歐洲企業要來中國辦廠經商的越來越多,可口可樂也加速了與中國的實質性接觸,按照當時的規定,外國食品進入中國必須通過中糧。

  最初,可口可樂香港分公司打算向中糧公司提供兩萬箱可口可樂作為樣品,但被中糧拒絕了。

  “這麼多我們賣給誰呀?”佟志廣説,可口可樂又希望送2000箱,但中糧依然不肯接受。

  最終,佟志廣與領導“商量很久”之後,他電話通知對方:“先來20箱嘗嘗吧。”

  可樂到後,中糧的員工喝不慣,總感覺瓶子裏裝的是中藥。但佟志廣知道,可口可樂的生産包裝技術遠遠領先國內飲料企業,“我還沒聽説過喝可樂把人喝壞的。”

  由於當時通用、IBM、福特已經在中國建廠,政策上也不再對外國企業完全抵制,中糧決定,和可口可樂正式談一次。

  “中國元素”

  平息“賣國”論

  在可口可樂與中糧公司在北京西苑賓館展開談判的同時,佟志廣了解到,北京的一些大飯店出於招待外國遊客的需要,還是希望有可口可樂的。當時中國生産的汽水,外國遊客的確喝不慣。

  經過數輪談判,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

  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在北京飯店簽訂了合作協議,可口可樂重返中國內地。

  協議規定,美方採用補償貿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國主要城市和遊覽區提供可口可樂制罐及裝罐、裝瓶設備,在中國開設專廠灌裝並銷售。在可口可樂裝瓶廠建立起來之前,從1979年起,美方用寄售方式由中糧總公司安排銷售。

  新中國成立前,可口可樂在上海曾有過生産線。因此,可口可樂最初希望將生産線安排在上海。

  但是,當中糧與上海有關部門聯絡時,卻受到上海強烈抵制。上海有些單位和個人在報刊上公開發表文章,指責中糧引進可口可樂是“賣國主義”、“洋奴哲學”、“引進美國生活方式”、“打擊民族工業”。

  無奈之下,可口可樂將進入中國內地邁出的第一步放在了北京。

  佟志廣回憶,當初中糧公司只希望小規模引進“試水”,甚至只想在北京設小規模的裝瓶廠,於是把廠址選在了豐臺五里店中糧北京分公司的一個烤鴨廠裏,烤鴨廠騰出一間廠房放置可口可樂瓶裝線,1981年4月,這條生産線正式投産。

  佟志廣説,這條由可口可樂贈送的瓶裝線,每分鐘可以裝300瓶,中方每年要花30萬美元購買可口可樂的濃縮汁。“美方本來預計投資60萬美元,結果建廠就花了他們100萬美元。”

  這筆買賣引來了一片質疑聲。

  有老同志發問,“中國的汽水就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嗎?不能滿足外國人的需要嗎?非要喝可口可樂?

  簡直是賣國主義。“要求中糧對此做出解釋,高層態度和社會言論也隨後出現了質疑和抵制的聲音。

  為了平息質疑,中糧公司專門寫了報告,闡述了5點理由:一、可口可樂是飲料,有名氣是因為銷售成功。美國人到世界各地都喝這種東西,改革開放之後,外國人來得多了,成為一種必備飲料,我們應該滿足這種需要。二、可口可樂配方用了中國的桂油,有中國的成分在裏面。三、我們尚未掌握飲料罐裝瓶裝技術,引進這套設施,有助於技術進步。四、我們每年花30萬美元買濃縮汁,但是我們的利潤要比30萬美元多出兩到三倍。五、我們僅限在北京設廠,不在其他地方設廠。

  北京設廠也是有控制的,國家在政策上規定,可口可樂生産量不超過我國飲料總産量的5%,建廠前辦理了審批手續。

  五條從中國利益出發的理由,讓質疑的言論逐漸平息,但佟志廣沒想到,又一場風波緊隨其後。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