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揭秘原河北省委大院:程維高曾安排特殊崗哨護己

 

CCTV.com  2008年12月08日 13:4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望東方週刊  

  這是程維高曾經住的地方。在他家的防空洞裏,記者發現大量被遺棄的物品,有鳥籠,也有空空的禮品盒,似乎可以看出主人曾經的奢華以及臨走時的匆忙

  “晚上回家吃飯吧,晚上回家吃飯吧”這是全鳳書養的八哥説的最拿手的一句話。

  “我經常給孩子們打電話這麼説,八哥就學會了。”年過八旬的全鳳書告訴《望東方週刊》,“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情,很少回來,回來了也頂多吃頓飯。”

  為了吸引孩子們在家裏多待一會,金鳳書給家裏買了五台電視機,甚至還買了一台電腦。

  全鳳書住的是一個獨門獨院的二層小別墅,顯示著她身份的非同一般,也更襯出她的落寞。全鳳書是原河北省副省長蘭凱民的夫人,她所住的石家莊市紅軍大街32號,是原河北省委常委的宿舍區。

  這個位於石家莊繁華地段的宿舍區,曾住過河北省的20多位省委常委。

  沒挂門牌號的大院

  1968年,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到“文化大革命走在全省前頭”的石家莊。

  “當時的石家莊路上跑的還是馬車,滿地都是馬糞。”隨同父親胡開明舉家南遷的胡曉燕回憶説。胡開明曾任河北省常務副省長。

  現年83歲的原河北省副省長、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志告訴《望東方週刊》,省會剛搬到石家莊時,領導們沒地方住,最後由他出面協調,找當地的部隊要了這個院子,“當時建的房子造價每平方米僅80塊錢,預製板的,1976年建成入住。”

  32年來,郭志一直住在這個院子裏,也從頭到尾經歷了這個院子從籌建到輝煌直至今天淡出公眾視野的整個過程。

  常年緊閉的大鐵門,是這個院子最顯著的特徵。一側的小鐵門上,有個巴掌大的小洞。若有陌生人來訪,站崗的武警會小心地打開小洞,認真盤問,並要求對方打電話確認。

  另一個讓外人感到這個院子的獨特之處的,是院子的大門口,沒有任何的招牌,甚至連門牌號也沒有。但是紅色的院墻以及大門內兩側站崗的武警,依然能讓人感覺到它的權威。

  “牌子其實也有,就在我那兒放著呢,可是不讓挂。”在大院管理科工作了25年的負責人高俊明説。作為一名服務人員,高俊明覺得這個院子“真了不得”是因為一些細小的事情,“十多年前,石家莊停水停電是家常便飯,但這個院子裏從來沒停過水電,甚至24小時都有熱水,暖氣也比其他地方送得早。”

  偌大的院子,只有七棟樓,住著14戶人家,大面積的土地用作了花園、池塘、草地。

  另一個也顯示這個院子“真了不得”的,是每戶人家的房子後面,都有一個防空洞。本刊記者來到胡曉燕家後面的防空洞,發現這裡已落滿厚厚的枯葉,防空洞大門上依稀可見的毛澤東語錄讓人突然有一些時空恍惚:“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

  先知先覺者

  在這個大院裏生活過的胡開明,無疑是一個歷史難以回避的人物。

  《望東方週刊》獲得的檔案材料記載,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的胡開明,曾參與領導“一二?九”學生運動,並在西安事變前後,率領萬名學生、群眾去臨潼向蔣介石請願。

  建國後,胡開明擔任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胡曉燕至今保留著父親留下來的整整一木箱的調查筆記,“父親在位時,從來不給我們談工作上的事情,對父親的了解,更多的是在他去世後,從他的工作日記中感知的。”

  目前擔任副廳級領導的胡曉燕從父親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一點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1962年,胡開明上書毛主席《關於推行“三包”到組生産責任制建議》。在舉國上下大搞公社的時期,這樣的提法無疑將他置於風口浪尖。

  郭志回憶説,胡開明當時在省委開會時,結合張家口的實際情況,明確提出“公社要下放到農村”以及“包産到戶”,“老胡是一個敢説真話的人,我們在座的聽著都緊張,他這不是在否定公社嗎。但現在看來,他當時的提法是正確的。”

  在之後不久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點名批評了胡開明,“河北胡開明,有這麼一個人,‘開明’,但就是個‘胡’開明,是個副省長。聽了批評‘一片黑暗’論的傳達,感到壓力,你壓了我那麼久,從1960年以來,講兩年多了,我也可以壓你一下嘛。”

  這段講話當時並未公開,但在之後的文革中,被當作金科玉律搬了出來,致使胡開明遭受了一輪又一輪的批鬥。

  胡曉燕回憶説,父親平反後,胡耀邦打算安排他到中央任職,但他認為自己還是到地方合適。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萬里聽説後,給中央寫信,將其調到安徽任省委常委、革委會副主任,配合他搞聯産承包責任制。

  “我們黨有很多先知先覺者,在座的胡開明就是一個。”胡耀邦赴安徽視察時,曾做過這樣的評價。

  1985年,72歲的胡開明再次回到河北,籌備成立河北省顧委,併入住紅軍大街32號。

  “父親對河北是有感情的,幾次仕途的大起大落,包括文革中蒙冤,都是在河北。退休後,他還參與了晉察冀黨史的編寫工作。”胡曉燕説。

  胡曉燕清楚地記得,一次和父親散步時,他説,“文革中,他們都説我們右。但現在想想,其實我也有左的地方,只不過是比極左的人稍微右了一些。”

  “在平反後,他能説出這樣的話,對自己有一個很客觀的認識,挺不容易。”胡曉燕認為。

  1994年,胡開明因病住院,並於三年後離世。讓胡曉燕至今難忘的一個細節是,父親住院期間,原河北省委第一書記劉子厚也住進了這家醫院,有一天,已87歲的劉子厚突然顫巍巍來看望他的父親。

  在文革時,劉子厚與胡開明,曾各是“左”和“右”的代名詞。

  “那時,父親已經不能説話了,但他心裏肯定會意識到是誰來了。”胡曉燕説,“表面上這雖然是一個非常平靜的院子,鬥爭卻暗流涌動,但每一個人到了暮年的時候,都會發現,所有的恩怨,都會因為歷史的前進而煙消雲散。”

  胡曉燕家的書櫃裏,擺著一張塵封過的照片──胡開明80歲生日那天,將毛澤東當年對他的批評工工整整地抄寫了一遍,拍成照片並裝進相框。照片上的字跡略有些傾斜和顫抖。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