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杭州地鐵塌陷事故警示:地鐵建設 扣緊“安全帽”

 

CCTV.com  2008年11月25日 07:1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圖片頻道

專題:杭州地鐵工地塌陷

杭州地鐵塌陷事故搜救現場。翁迪凱攝

  中央出臺擴內需、促增長十項措施,地鐵建設面臨高速發展機遇。然而,已造成17人遇難的杭州地鐵塌陷事故再次發出警示

  核心提示

  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擴大內需、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是重點之一,這無疑為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帶來高速發展的契機。然而,杭州地鐵塌陷事故卻為如火如荼的地鐵建設敲響警鐘!廣州、成都、上海、北京等城市旋即開展安全大檢查。21日,隨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出通知,全國範圍的在建地鐵工程安全檢查就此拉開。究竟地鐵建設有哪些施工難點,哪些因素會導致安全隱患?11月23日,記者走訪了正在施工的亞洲規模最大的全暗挖地鐵站──北京地鐵4號線黃莊站工地。

  把“地”摸清

  地質變化難預測

  安全事故可預防

  “地鐵建設主要面臨著‘四難’:工程地質、周邊環境、結構工法和施工組織。攻克這四大難題主要靠‘三嚴’:嚴格控制地層沉降,嚴格管理施工隊伍,嚴格執行施工規範。”中國鐵建第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北京地鐵黃莊站項目經理謝晉水介紹。

  斥資2.67億元在建的北京地鐵黃莊車站,地處中關村,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全暗挖地鐵站,也是國內第一座全暗挖雙線換乘車站。其挖出的砂土約25.7萬立方米,能在標準足球場上蓋起16層大樓。而該工程的施工難度之高,可視為目前我國地鐵建設的樣本。

  地鐵施工“吃硬怕軟”,軟土和砂卵石層是“大敵”。這類地層穩定性差,一旦處理不好,容易結構變形,路面沉降塌陷,造成極大安全事故。此前廣州、深圳、南京等地發生的工程事故,也都與地層沉降有關。因此所有地鐵工程對地質測量設計和實時監測都非常苛刻。“地質變化難預測,但安全事故是可以預防的。”謝晉水説。

  目前國內在建的眾多地鐵均處於城市繁華地段,建築物密集,稍有不慎就有出現變形、開裂,甚至垮掉的危險。另外,地上車流量大,也會造成一定的載重壓力。以黃莊站為例,其地面車流量達每小時8000輛,地下風井結構距路口東南處的中發電子大廈基礎僅3.6米,相當於走出大廈3.6米後就是27米深的懸崖,施工不慎,大廈將傾。

  同時,地鐵施工方法不僅要和地層緊密結合,也要和周邊環境緊密結合,用對周邊環境破壞最小的方法來施工。黃莊車站施工範圍內有自來水、電力、電信、天然氣等56條管線,僅各種管線的井蓋就有518個,可謂處處都是安全生産的“隱性炸彈”。中國鐵建十四局北京地鐵黃莊站項目工程部部長侯永兵在施工前把518個井都下了一遍,“這關係到工程質量和同事性命!”

  把人管好

  施工隊伍提前培訓

  嚴格管理重在執行

  據介紹,地鐵施工結構複雜、施工方法多樣,且轉換頻繁,施工難度甚至高於高速鐵路線下工程。以施工方法為例,共分為明挖、暗挖、蓋挖、盾構等方法,以及洞柱法、洞樁法、臺階法等多種工法。施工隊伍的組織和安全規章的執行是安全施工的關鍵。

  然而,一線工人的培訓環節卻是“硬傷”。目前,我國施工企業在項目建設中普遍向勞務公司雇傭農民工作為一線工人,這對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安置發揮著積極作用,但是如何合理利用農民工卻往往被施工單位忽略。不只是此次杭州地鐵事故,在目前我國發生的安全生産事故中,農民工沒有足夠的安全生産知識,不懂得施工技術規範,已成為主要原因之一。

  “所有農民工上崗前至少有3天的安全知識培訓,熟悉應急預案,平時還要有統一的技術培訓,而且管理人員全部都在一線監督。我們一切都得按照國家規範進行。”謝晉水説,“這樣就能防微杜漸,即便發生了突發事故,也能及時化險為夷。”

  早在1993年,建設部就頒布了《地下鐵道設計規範》,此後又出臺了《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等規章。“有好的標準和規範,關鍵還要嚴格執行。”謝晉水説。

  把理念擺正

  貪便宜、趕工期要不得

  大建設更需科學管理

  在此次杭州地鐵塌陷事故中,還有一種聲音值得關注。

  “為了省錢,把費用壓得很低,不合理的工期、不合理的造價,是影響安全、影響質量的一個主要原因。”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夢恕告誡,在建設的速度與安全之間一定要講科學發展觀,不合理地趕工期會影響到地鐵建設的結構和壽命,也會影響地鐵的安全。

  業內人士分析,趕工期必然要增加人力和設備,延長單日的勞動強度和時間,這就意味著要增加投資。但是地方政府的財政預算是有限的,很多地方不把“打造性價比高的地鐵”作為目標,而是把“建設最便宜的地鐵”作為口號,施工方常常會用縮減工序來迎合工期,於是就造成安全隱患。

  實際上,趕工期已經不僅僅是地鐵建設中的安全隱患,在近幾年的採訪中,“趕工期”已成為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通病”,許多建設項目存在將合理工期縮短為3/4,甚至2/3的現象。

  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5個城市近期規劃的60多條線路中,規劃建設的地鐵佔72%,輕軌佔10%,我國城市軌道線路規模將達到3400公里,將近目前營業里程的6倍。這一輪大建設更需要扣緊“安全帽”,“好”字當先,駛進科學發展的軌道。(陸婭楠)

  城市地鐵在“加速”(鏈結)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透露,目前我國已有40余座城市積極加入“有軌族”,已獲批的15個城市規劃在2015年之前建成軌道線路1700公里,總投資逾6000億元。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