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京報:“先天不足”導致地鐵建設事故頻發

 

CCTV.com  2008年11月18日 09:2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專題:杭州地鐵工地塌陷

  十一月十七日上午十一時許,浙江消防總隊長張華鋒再次親臨杭州地鐵塌陷搶險救援現場,部署指揮第二階段搶險救援工作。圖為十七日浙江消防隊員開展救援工作。 中新社發 江耘 攝

  - 觀察家

  當這些“偶然”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各地的地鐵事故中,我們隱隱約約看到其中“必然”的存在。地鐵的規劃和建設應當更科學、有序、紮實地推進,寧可放慢速度,也不可在安全上犧牲人的生命。

  11月15日,杭州地鐵施工路段發生路面塌陷事故,截至昨日18時,遇難人員已達7人,另有14人失蹤。

  令人驚訝的是,僅在四月之前,杭州剛剛發生了一起地鐵工地路面坍塌事故,導致出租車滑落死亡一人。而稍作回顧,近年來國內地鐵建設的重大事故新聞也不時見諸媒體。地鐵建設技術之複雜,技術風險之大,使其成為土木工程中風險最高的項目,世界各國無不嚴格進行管控,以確保其絕對安全。

  美國安全工程師海因裏奇曾提出88:10:2的規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純屬人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造成,只有2起是所謂的“天災”,是難以預防的。和以前的多次地鐵事故一樣,此次杭州的地鐵事故再次浮現出人禍的影子。據報道,杭州的地鐵坍塌之前,相關部門發現過事故隱患,但相關部門並沒有及時解除隱患,只是向上級部門彙報,坐等批示。有逃生的老工人披露,塌方前工人們已預感不測,據他説,“他參與過很多地方的地鐵建設,發現這裡與別的地方不一樣,在基坑裏越往裏深挖,越發現全是稀泥,幾乎沒一塊石頭”。工人們曾開玩笑,“要是在坑底埋了我們,可怎麼辦啊”。一語成讖,工人們直覺和經驗沒有轉化為寶貴的救命符,而是淹沒在平日的閒談中,令人扼腕。

  以上兩個細節看似“偶然”,可是當這些“偶然”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各地的地鐵事故中,我們隱隱約約看到其中“必然”的存在。

  近年以來,在國內地鐵建設的熱潮中,有專家學者發出警告:中國有著全世界最快的地鐵建設速度,但地鐵工程的安全及風險管理遠遠趕不上這種建設高速度。一是許多地鐵項目前期工作不充分,而在日本,工期長、耗資大的地鐵項目必須進行縝密細緻的調研,耗時漫長;二是地鐵工期偏緊,往往要用三四年建成20公里的地鐵線,工期壓力導致安全機制變形;三是專業的地鐵建設人才數量無法滿足4000多公里的全國地鐵建設規模,地面施工建築隊伍常常被用來進行地鐵建設;四是地鐵建設安全防範和預警機制不完善,地鐵建設的風險管理制度還處於摸索階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的地鐵建設其實是在吃“風險飯”,雖然地方政府一再強調地鐵建設的安全,在事故後不斷發文要求加強地鐵建設項目安全監管,但先天不足,後天很難彌補,導致地鐵建設事故不斷發生。

  不可否認,在城市人口膨脹,交通擁擠的當下,大容量、用地集約、能耗低,快捷安全的軌道交通,是未來城市的必然選擇。然而,發展軌道交通是一項科學而嚴謹的工作,必須尊重科學規律。我們不可急功近利,輕易挑戰國外地鐵建設所回避的技術風險,不可漠視、排斥國際成熟而先進的安全管理體制。作為一項百年大計,地鐵的規劃和建設應當更科學、有序、紮實地推進,寧可放慢速度,也不可在安全上犧牲人的生命。只有實現了這點,杭州地鐵事故的巨大代價才不至於白白付出。

  □韓涵(北京 媒體人)

責編:汪蛟龍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