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時間難平傷痕 堅強面對未來──汶川大地震六月祭

 

CCTV.com  2008年11月12日 09:0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四川汶川大地震

  新華網成都11月11日電 特稿:時間難平傷痕 堅強面對未來──汶川大地震六月祭

  新華社記者吳陳 姬少亭 江毅

  上週末,高雪源帶著妻子和兒子在離家不遠的公園玩耍。這是他“5?12”地震以來的第一個休息日。年底前,除了正常的週末休息外他還有9天公休假,這是平武縣委10月24日下發的紅頭文件規定必須執行的。

  就在那天淩晨,高雪源的同事、平武縣移民辦主任羅世斌因受災群眾安置工作過度勞累死於蛛網膜下腔出血。在羅世斌的最後時刻陪伴他的高雪源至今仍然無法接受,他説:“晚飯還是羅主任給我們做的,之後又一起開會……”

  這個強制休假的規定讓他感到些許安慰。事實上,在此之前當地領導就要求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幹部週末休息,但因為工作任務實在繁重無法實現。“這些規定非常人性化”,高雪源説,“我相信羅主任也希望我們能好好休息一下”。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經過去半年,但時間無法完全平復身體和心靈的傷痕,災後重建之路仍然漫長。中國政府在重建過程中始終把人的因素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

  汶川地震給四川留下35萬多傷員,其中大多數人在手術治療之後還需康復治療。為此,四川省規劃了由3家省級康復中心、6家地市級康復中心以及社區康復中心構成的三級地震康復治療體系。

  根據四川省衛生廳提供的數字,目前三級康復體系已為5900多名傷員建立檔案,開展治療,其中省、市兩級康復中心收治了1300多人,而搜尋偏遠地區需要康復治療傷員的工作仍在進行。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加強了對地震生還人員的心理干預,治療他們“看不到的傷口”。9月發佈的《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就明確將“心理康復工程”納入其中,以期通過“採取多種心理干預措施,提高自我調節能力,促進身心健康。”

  15歲的文佳就在接受幫助的同時慢慢學會堅強。文佳原是都江堰聚源中學的一名學生,大地震奪走了近7萬人的生命,其中有283名學生是文佳的同學。暑假後,文佳升至都江堰高中。

  本月6日,4級余震又一次襲擊了都江堰。當文佳和整棟宿舍樓尖叫著的同學一起衝下樓的時,她仿佛回到了半年前那個可怕的時刻。

  汶川地震當天,文佳在垮塌的教室裏埋了近6個小時,所幸只受了輕傷。她還清晰地記得親眼看著同桌被掉落的天花板砸中頭部,1米8的男生立刻就倒了下去;記得和一起被埋的兩位同學互相鼓勵,但看著他們停止呼吸。

  文佳和同學已接受了多次心理輔導,諮詢師讓她多想想和同學相處的快樂時光,她覺得比較管用。“我告訴自己,一生中還會有很多機會回想到當時的情景,不能一直害怕。”她説。

  本月6日的余震發生時,“還不敢自己去上廁所”的文佳盡力穩住自己後,組織寢室同學手拉手跑下樓,而後又返回樓裏尋找幾位原聚源中學的同學。“我親歷過地震,應該更加堅強。”

  與文佳一樣選擇堅強的還有家住平武南壩鎮山區45歲的村民唐成義。地震讓這位從前有兩輛車的錳礦老闆重新回到創業的原點。但眼下唐成義必須趕在過冬前將家裏的過渡房再蓋上一層氈布,以對抗山區冬季零下十幾度的低溫。

  1000多萬四川百姓的住房在地震中被摧毀,政府計劃讓受災農戶在明年年底前住進永久性住房。對於今冬仍需住在過渡房中的農戶,政府或幫助他們投親靠友,或向他們發放棉衣、棉被、電熱毯、電烤火爐等禦寒、取暖用具,力圖讓他們平安過冬。

  唐成義響應政府號召考慮給全家五口搭建永久性住房,預計需要20萬元。這對於暫時失去經濟來源的唐家來説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根據相關政策,他得到了2萬元補貼,又獲得銀行5萬元的貼息貸款。在等待選址重建的過程中,他先用木板搭了一間過渡房。

  唐成義説:“蓋好房子,還上貸款,讓一切恢復正常至少還需要5到8年的時間。政府已經為我們做了很多,我們自己也要努力才行。”

責編:肖金平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