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廣闊的市場自有一隻“無形之手”在調節,而所形成的市場規律,在一個個經濟週期的循環之中,歷史上曾出現的一幕幕在今天仿若昨日重現。
今年年初,當樓市許多參與者還糾纏在究竟是“拐點”來臨還是短暫“高位調整”的爭論之中,本刊在2月29日推出了“樓市調整九步走”的專題。在總結了香港及我國以往房地産業的發展規律後大膽提出預言,房地産業將會分九步走完一個相當長的調整週期,最終2007年的“地王”將變成“債王”。
光陰如白駒過隙。回望這一年多年來樓市,如按設定好的程序按部就班地展開其調整之旅:在“地王”頻現之後,地價開始暴跌;房子開始滯銷,價量齊齊下滑;以萬科為首的先知先覺發展商率先降價銷售,一段時間後其他發展商跟進;二手樓市成交萎靡,價格隨一手逐級下跌;去年還供不應求的樓市變得供過於求,空置率開始攀升,主流觀點開始看空房價;為了生存,部分發展商進一步大幅降價銷售;當初“地王”樓面地價普遍已比周邊樓盤售價還高,“地王”成為“債王”。
日前發佈的9月廣州一手住宅成交均價,已降至8244元/平方米,相較去年巔峰的10月成交均價11574元/平方米,降幅已達28.8%,而到具體樓盤,同樣産品價格跌幅超過三成的則比比皆是。
短短一年,樓市調整的九大步驟已在廣州完成了一個輪迴。近期,從地方至中央政府的“救市”政策在陸續出籠,房價到底了嗎?樓市的寒冬是否就此“輕輕的我走了”?要給出肯定的回答恐怕為時尚早。
全球金融海嘯余波未了,並且正在從金融向實體經濟蔓延。前兩年在股市、樓市的瘋漲之中,仿佛人人都可以一夜暴富的神話如今剩下一地雞毛,“破産”、“減薪”、“裁員”等可怕字眼開始在媒體頻繁浮現。
當越來越多人在變窮和為未來生計擔憂的時候,樓市要完成從嚴冬向春暖花開的轉換,恐怕還得有待時日。
責編: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