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浙江省溫州市經濟社會發展調查

 

CCTV.com  2008年10月26日 11:0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改革開放30年系列調研報告

  新華網北京10月26日電 題:以敢為人先的精神開拓發展之路──浙江省溫州市經濟社會發展調查

  編者按:從一個交通閉塞、位置偏遠的海港小鎮發展成為富裕發達的沿海大都市,從資源匱乏、可耕地少的農業生産地區實現了向工業生産基地和品牌之都的騰飛,百姓生活從貧困到溫飽再到小康,積累了高達4000億元的民間資金……這些歷史性的跨越,都源自獨特的溫州發展模式,堪稱改革開放中一個極為耀眼的亮點。

  溫州的實踐啟示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首創精神。溫州抓住歷史機遇,發揚敢為天下先、特別能創業的精神,以市場取向改革激活發展動力,以促進就業推動全民創業,以商貿興盛帶動工業繁榮,以産業集聚支撐城鎮崛起,以構建營銷網絡創新經濟業態,以差異化經營打造品牌經濟,以文化創新推動實踐創新,使當地擺脫了貧窮落後的面貌,使經濟社會發展走上了又好又快的軌道。溫州模式,令人感佩,也發人深省。

  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作為我國最早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的"弄潮兒",緊緊抓住歷史機遇,從本地實際出發,發揚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的精神,大膽改革創新,衝破阻礙生産力發展的舊框框束縛,促成市場經濟體制發育和發展的先發優勢,推動本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創造了經濟社會發展獨特的溫州模式,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産生了重要影響。

  溫州的發展歷程和主要成就

  改革開放前,三分之二的溫州人處在貧困線以下,是當時中國最為貧窮落後的地區之一。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已經從昔日海防前線成為當今中國改革發展的前沿,從偏遠閉塞的海港小城成為現代發達的沿海大都市,從資源貧乏的農業生産地區成為産業集聚的工業生産基地和品牌之都,人民生活實現了從貧窮到溫飽再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溫州工業化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30年來,溫州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産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1993年以後,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穩定在50%左右,第三産業比重達到40%以上。1978-2007年,地區生産總值從13.2億元增長到2145億元,增長161倍,年均增長15.1%;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從238元提高到28362元,年均增長13.8%;財政收入從1.35億元提高到293.3億元,增長216倍,年均增長20.4%。

  溫州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改革開放之初,溫州沒有機場,沒有鐵路,只有一條水路和一條路況極差的國道與外界相連。30年來,溫州建成一大批水、電、路、港、通信設施,城市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農村一半人口過上了城鎮生活。

  溫州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間資金豐盈。30年來,溫州人民擺脫貧困,實現了總體小康。1978-2007年,居民人均儲蓄從8元提高到240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77元(1981年)提高到24002元,年均增長16.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113元提高到8591元,年均增長16.1%。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汽車達21輛。大多數城鎮居民擁有投資性資産。

  溫州社會事業發展成就顯著,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30年來,溫州教育事業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發展,形成較為完整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體系。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大劇院等文化設施相繼建成,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衛生事業得到加強,醫療條件得到改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全市農村"五保"對象和城鎮"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分別達到95.1%和99%。

  溫州發展之路的基本要素和主要做法

  溫州以促進就業推動全民創業。1980年,城市人口就業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出路,成為困擾溫州市黨政部門的難題。市委和市政府根據當地實際,鼓勵人民群眾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在城鎮允許發展個體工商戶,在農村支持和發展專業戶、重點戶,較快解決了120萬城鄉勞動力就業問題。在此基礎上,市委和市政府因勢利導,不斷優化創業環境,促進市場導向就業機制形成和不斷完善。以後,市委和市政府又在不同時期出臺推動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推動全民創業不斷發展,形成溫州人自為商、戶自為商、村自為商、鎮自為商的全民創業長盛不衰的局面。

  溫州以培育市場主體推動市場體系發育和完善。這就是通過對個體私營企業的規範提升、對公有制企業的改革改造、發展混合所有制大中型骨幹企業,逐步培育出理性的多元市場主體,推動市場體系發育和完善。這使得溫州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資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為集聚各類市場要素和優化資源配置取得了先發優勢。

  溫州以促進産業集聚推動城鎮化發展。先發育市場,後設市建鎮,以家庭工業為基礎,借助産業集聚,通過管理制度創新,主要靠農民自身力量建設現代化城鎮。一是以專業市場為發展集鎮的先導,二是以産業集聚為城鎮化的基礎,三是以管理制度創新為城鎮化的體制保障。專業化市場、産業集聚和區域經濟是溫州強鎮重鎮崛起的物質基礎。

  溫州以發展營銷網絡推動經濟業態創新。通過遍佈全國和延伸世界的營銷網絡,以商貿促進工業發展和銷售方式變革,創新經濟業態。大批溫州人走出家門,形成以溫州為輻射起點,覆蓋全國和世界各地的營銷網絡,形成獨特的溫州人經濟,産生了溫州特有的經濟業態:一是無中生有經濟,二是新型市場業態,三是虛擬經營。利用營銷網絡優勢,促進經濟業態不斷創新,是溫州經濟發展無中生有、有中生奇、奇中生優,不斷取得發展優勢的重要法寶。

  溫州以差異化經營推動市場競爭力提升。溫州企業産品設計和市場營銷普遍實行差異化經營:微利經營,逐步提升;精細化生産起步,逐步專業化和規模化;努力打造品牌經濟,不斷提升産業層次。堅持差異化經營理念、經營方式和生産方式,提高企業和産品競爭力,是溫州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地位的重要訣竅。

  溫州以文化創新推動實踐創新。在改革發展中繼承傳統文化,融合時代精神,不斷進行文化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創新提供文化支撐。溫州繼承傳統文化,創新地域文化精神;汲取傳統文化精粹,創新企業文化;加大教育投資,推動文化發展和創新。

  溫州發展的主要經驗

  總結溫州發展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是堅持實踐檢驗真理標準。溫州作為我國較早建立的改革開放試驗區,在改革創新中提前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浙江省委和省政府、溫州市委和市政府對各種新事物和改革創新,始終堅持實踐檢驗真理的標準。在一些有爭議的改革問題上,沒有因為出現不同聲音甚至反對聲音就放棄試驗,而是堅持"不爭論,讓實踐來檢驗"的原則,允許改革、試驗,在實踐中創造經驗,不斷豐富政策,使溫州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獲得先發優勢。

  二是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溫州人民群眾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擔當主力軍,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溫州的每一步改革、每一次創新,都與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分不開。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調動人民群眾的創業創新激情,是推動溫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動力。

  三是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溫州從解決就業難題、解決人民群眾生活困難入手,鼓勵支持群眾自謀職業、自主創業,這不僅緩解了農村人地矛盾、優化了資源配置、促進了城鄉交流,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市場主體,推動了市場體系的發育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利率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戶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創新,都是在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前提下,依次推進。

  四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從溫州的改革發展實踐看,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政府是營造發展環境的主體,兩個主體作用缺一不可。實踐證明,實行市場經濟,需要良好的發展環境,而營造和維護良好的發展環境,離不開政府的有為作用。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溫州市正按照浙江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體戰略部署,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向開放、科技、品牌要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三次跨越。

責編:陳昌娥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