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鵬準備進入失重水槽訓練。 新華社發
本報訊 “神七”航天員乘組于昨日18時25分開始陸續進艙。據中央電視臺消息,三位航天員特別向網友朋友們提出了三個問題。本報查閱了相關資料,對三位航天員的問題進行回答。
翟志剛提出的問題是,中國第一個試圖坐火箭飛行的人是誰?據介紹,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噴氣發動機》一書中提到,“約14世紀末,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隻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 該書被翻譯成中文後,“萬戶飛天”的故事以各種形式被廣泛引用。在前蘇聯、德國、英國等國的火箭專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這件事。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月球上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萬戶”,以紀念“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
劉伯明提出的問題是,艙外航天服有多重?據了解,艙外航天服名叫“飛天”,重量120公斤,造價約3000萬元人民幣,可靠系數0.997,可以支持4個小時的艙外活動。
景海鵬提的問題則是,太空行走在地面是怎麼訓練的?據介紹,在地面模擬太空行走,最重要的是模擬出在失重的太空環境。模擬太空環境有落塔、失重飛機、失重水槽、虛擬現實等辦法,而近年來最常用的是後兩種辦法。失重飛機模擬的失重時間較短,失重水槽因模擬的失重時間長、不受天氣和時間等影響而受到青睞。失重水槽其實是一個容積很大的水池,因為浮力與重力抵消,身著艙外宇航服的受訓者能産生類似失重的感覺。
這一次“神七”上天,三位航天員就在失重水槽中進行了大量艱苦的訓練。翟志剛介紹,與“神五”、“神六”的訓練相比,這次訓練最大的不同點之一是在失重水槽中訓練。楊利偉則透露,在模擬失重水槽中進行訓練時,航天員連人帶衣服重達250多公斤,進行任何一個操作都非常困難。訓練結束後,“神七”三位航天員常常累得拿不起東西。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