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場面盛大,參演人員眾多,工作人員數以千計。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通過通信與指揮監控網絡的相互配合,開幕式上建立了覆蓋演職人員和重要設備狀態的全方位保障體系,組織指揮水平達到新的歷史高度。
14000多個通信終端──
把信息準確送達耳朵
開幕式上,團隊表演項目成員戴著收音機,接受調頻廣播指揮。明星演員享受音頻返送服務,戴著高級耳麥。演員上下場的通道口,現場指揮員頭戴對講機。地下一層的地面設備系統指揮桌前放著調度面板。指揮員頭上還戴著電臺播音員常用的有線收音機。旁邊的設備控制室裏,指揮員手拿對講機。
通信與指揮監控室主任、通信系統負責人樊衛兵博士介紹,通信系統建設工作從2006年8月開始。在考察了英國BBC總部等大型內部通信中心的基礎上,借鑒近幾屆奧運會經驗,選擇了一傢具有豐富經驗的美國公司作為合作夥伴,專門採購租賃了當今最先進的一套內部通信系統,以及相當一部分國産設備。
據統計,現場人員使用的通信終端總計7類14000多個,專門建立了無線對講收發基站、調頻廣播發射基站、音頻返送發射基站,開通無線對講頻道40個、調頻廣播頻道5個,鋪設的通信光纜近萬米。
音樂時間碼──
成為奧運開幕式“指揮棒”
音樂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恒久旋律。隨音樂而動,是對演員、燈光、音響以及機械舞臺設備的根本要求。傳送音樂時間碼,是開閉幕式實時指揮監控系統的核心任務。在專門建立的局域網上,從總指揮、總導演、總調度到各部門各系統指揮操作崗位,都有兩個屏幕分別顯示音樂時間碼,以及由此生成的指揮流程信息。
指揮監控系統負責人曹宗勝博士介紹説,音樂時間碼不僅是開幕式工作的“指揮棒”,還為演出前50多天的現場排練和節目調整定型提供了依據。時間碼的存在,使舞臺、燈光、音響等系統設備可以按每場節目設定操作程序,並根據最終程序參與演出。
根據演出要求,設備控制要精確到秒級。在指揮流程信息裏,所有操作信息按順序逐行滾動顯示。各崗位人員根據權限,可以查看相關信息。操作程序進入30秒準備,信息就會由綠色變成紅色。進入10秒準備,開始倒計時。
流程信息編制,是一項細微而煩雜的任務。特別是前期排練階段,工作人員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部門要當日操作程序,下班前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確認實際操作程序。隨著程序越來越細緻完善,按照流程信息操作,復核音樂時間碼,成了各部門的必要工作。
“天眼”──
演出場景、設備狀況盡收眼底
開幕式實時指揮監控系統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把排練期間所有場景以及重要設備都錄像傳送到相關部門,並在線保存。這給工作人員送上了一雙“天眼”,可以把空中、地下、現場的演出場景、設備狀況盡收眼底。
在線監控使各部門指揮操作人員能夠實時掌握設備運行狀態,正常情況可以留下“心理余量”,異常情況能夠及時發現。對於心理高度緊張的現場工作人員,這可以説是至關緊要。
場景重現則使瞬間成為永恒,燈光調試排練效率大增。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瞬時視野的局限性。但是,全場直播的開幕式演出,不僅有大場面,還有局部、個體特寫。因此,燈光調試既要考慮整體氛圍,還要關注局部細節。這是確保演出高質量的必然要求。監控錄像成為燈光師們的“得力助手”。
借鑒航天發射試驗經驗建立的指揮監控系統,對開幕式演出排練能起多大作用?曾經的疑問被不斷擴容的指揮監控系統取代。據介紹,國際奧組委將把指揮監控系統作為開幕式籌備基本內容。更便捷、更暢通、更可靠,這一2008年奧運會創造的歷史下一次或許又要達到新的高度?
責編:王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