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臨近,四川省遂寧市川劇團變臉大師、國家二級演員劉世虎手工繪製福娃、奧運徽標等臉譜,以川劇變臉的藝術形式來為北京奧運會助興。
鐘敏攝
7月20日,青島奧運村預開村。圖為奧運村裏的茶道表演。
周昆攝
北京奧運會的腳步正越來越近。
這是世界奧運史上具有獨特風韻的奧運會。綠色、科技、人文的三大理念和實踐意義深遠,特別是和諧世界、和諧奧運的人文精神,是北京對於奧林匹克的獨特貢獻。
這是世界奧運史上具有獨特風采的奧運會。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氣派與奧林匹克精神的結合與互動,將成為多元文化交融互補的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組成,成為奧運史上珍貴的文化遺産。
中國記憶:把中華文化的氣韻風神留在奧運史上
97歲的東方文化學家季羨林先生曾用“兩句話”來詮釋“人文奧運”的內涵:“人文奧運就是兩句話,一句是宣傳中國優秀文化,一句是吸收外國優秀文化。”
2001年5月15日,國際奧委會在審查5個候選城市的評估報告後明確提出,北京如果申請到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的主辦權,將為世界奧林匹克留下“獨特”的遺産。
今天,我們已經聽得到北京奧運會的空谷足音,“新北京、新奧運”的宏大圖卷正緩緩展開。在這幅壯美的圖卷上,古老神秘的東方文化是中國展現給世界的最璀璨的珍寶。
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在《歷史研究》這部著作中對中國文明的世界價值做出了深刻闡述:“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都已經中斷或衰落,唯有中華文明傲立世界五千載而綿延不絕。”
這種強大的生命力、融合力、延續力和凝聚力,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人文奧運體現東方文化特別是中華文明對奧林匹克精神的開拓與發展。中國傳統的和合文化觀經過現代轉換,對當代西方世界具有重要借鑒和啟示意義。和平、和諧、和愛、和美所包含的天人合一、以人合天的和諧自然觀是對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文化的生動補充。”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金元浦説:“圍繞人文奧運,我們可以充分開發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展示中華文明,盡顯東方神韻,創造性地實現奧林匹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北京奧運會是進一步激活中國文化魅力的難得機會。”作家馮驥才強調,“作為東方文明古國,中國要通過奧運會把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氣質留在奧運的歷史上。”
20世紀90年代,學術大師費孝通在思考全球化體系中中華文化的命運時,提出了“文化自覺”的概念,即認識自己的文化傳統,發展自己的文化傳統,在確認自己文化價值中與其他文化共建人類文化。費孝通將他的“文化自覺”理念概括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陸貴山認為,北京奧運會正是搭建了這樣一個“讓世界理解中國,讓北京觸摸世界”的平臺,也向全世界介紹中國文化、介紹中國改革開放30年成就的一扇窗口,“和諧的觀念是中國思想文化的精華,也是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的最佳結合點。如何在北京奧運會上突出人文奧運的特色,借助奧運會這個平臺,更好地向全世界宣傳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中國精神:體育盛會如何展示國家形象
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定位決定著其在國際交往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一屆奧運會只有在思想上站得高,才能在奧林匹克運動史上獲得一席之地。”金元浦認為,奧運會作為一個巨型的展示會,它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全球平臺,將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它有可能也應當成為展示中國新的國際姿態,重建“文化中國”的當代形象的世界舞臺,它與“中國文化走出去”和“中國融入世界”的戰略相配合,為中國在21世紀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文化發展機遇。
古老中國是一個具有燦爛文化的國度,2000多年來,西方一直不斷製造“中國形象”。13世紀,馬可?波羅的遊記將一個富庶、文明、繁榮的中國展示在西方人面前,使中國成為歐洲人心目中的神話。14世紀,曼德維爾的遊記再次加深了西方對神秘中國的記憶。這兩部遊記,直接導致了15世紀歐洲人的航海探險活動及地理大發現。16─18世紀啟蒙時代的歐洲,中國是西方的嚮往之地。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在《人類思想史新提綱》中就提出,歐洲社會應該把目光投向東方,注意研究中國的思想。
然而,隨著近代中國的衰落,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國形象”發生了很大變化,否定型形象佔據主導地位。“中國形象”由開明、富饒、發展、繁榮變為專制、貧困、停滯、腐朽,中國人從聰明、勤奮、堅強、質樸變為愚昧、奸詐、懦弱、保守,中國被醜化、弱化、妖魔化,一方面被視為沒落帝國的“東亞病夫”,另一方面被視為威脅西方世界的“黃禍”。中國威脅論、去中國化等機會主義的聲音頻頻扭曲著中國的國家形象。
北京奧運會的召開,給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機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都在遭受強勢文化的衝擊,如何塑造和輸出一個理性、智慧、和諧、包容的中國國家形象,對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至關重要。中國的國際形像是中國獨立於世界的標誌,也是中國能夠帶給世界的最大財富。面對即將拉開的舞臺大幕,我們準備將一個什麼樣的中國呈現給地球?我們準備將一個什麼樣的北京呈現給世界?這是每一個中國人必須思索的問題。
“北京奧運會,是歷史悠久的奧林匹克文化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的偉大握手,是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一次雄偉交匯”,金元浦説。
中國遺産:讓人民群眾享受奧運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自1896年復興以來,始終秉承文化的理念。《奧林匹克憲章》在對奧林匹克主義的解釋中強調,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並使之全面均衡發展的一種生活哲學。奧林匹克主義謀求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
源遠流長的中國古老文明孕育了豐富的傳統體育文化與多樣化的民族體育文化。就在古希臘人舉辦奧運會時,中國古代也存在著類似的現代體育活動,如騎術、射術、禦術、軍事武藝、田獵、跑與跳躍等等,蹴鞠、弄丸、鬥雞、走狗等體育娛樂活動也在文化發達地區較為流行。當西方世界大規模舉辦投槍、賽跑等項目的比賽時,中華大地最盛行的體育項目是“禮射”,這種競技活動不僅具有很高的體育文化價值,更具有深刻哲學含義。讓普通民眾成為體育文化的主體和教化民眾的重要載體,這是中華文明傳統的重要內涵。
“人類文明進步運行的基本軌跡一是要傳承澤守,再是要開拓創新”,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陳寶山説,讓人民群眾成為北京奧運的參與者,讓普通公民享受奧運,體現著本屆政府民生關懷的方針。
讓世界看到中國社會的人文之光,無疑是人文奧運的主旨所在。人文不僅是為了奧運,更是為了我們民族精神家園的重建。北京奧運應該成為我們利用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全民禮樂文化教育,從而有效提升大眾文明素質、推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契機。人文奧運能不能真正成功,涉及的實際上是中國人能不能向世界提供一個迥異於西方社會發展模式的問題,我們應該向世界作出自己的響亮回答。
責編:王文英